群眾體育:殘疾人的立身立家之本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說到殘疾人體育事業,不少朋友就只想到殘疾人奧運會和其他競賽體育,這恐怕是一個不小的認識誤區。一切殘疾人都應當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殘疾人親友更應當進行體育鍛煉。體育鍛煉不僅能增強體質,旺盛精力,還能使我們保持良好的心態,進而營造溫馨和美、奮發向上的家庭氣氛。在這些方面,我本人深有體會。
我的一家曾經走投無路
我今年53歲。自幼體弱多病,半歲患慢性支氣管炎,中學免體育課,18歲從北京去北大荒種地又患化膿性腦膜炎,因使用磺胺過量中毒而患尿毒癥,21歲又在北大荒得了哮喘,回北京后又在29歲患乙型肝炎,43歲在海南還發現了心臟病。
我的妻子在我42歲時出現腦萎縮癥狀,此后越發越重,終于在兩年前無力行走,大小便失禁,喪失大部分記憶力、思維和語言能力。
這還不是災難的全部。為了讀書,我們戀愛10年才結婚;為了治病和成就事業,我們結婚10年才得子。然而這個姍姍來遲的小生命,在1歲時感冒發燒在海南搶救不力,呼吸心跳停止7分鐘,腦細胞大量壞死,痊愈后智力受損,至今障礙重重。
兒子發病那年我42歲,妻子坐輪椅那年我44歲,我本人還患有心臟病,在許多人看來,這樣一個家庭已經是山窮水盡、走投無路了。
體育運動使我“柳暗花明”
更確切地說,體育使我受益是從青年時代開始。從21歲患哮喘時我就認定,除了進行體育運動再無其他希望。此后每生病一次,就是新的一輪體育鍛煉的開始,套用“朱毛十六字訣”,叫做“敵進我退,敵住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我最新的一輪體育鍛煉,開始于患心臟病的11年前,每天早上起來長跑幾公里,7年前又增加了晚間的健美運動,兩項運動每天進行3小時左右。由于晚間的健美運動與看電視、看VCD和學英語相結合,費時并不算多。我的身體越來越好,精力越來越充沛,于是我就把成功經驗推廣運用到妻兒身上。
體育運動曾經延緩妻子的病情
為了延緩妻子的病情,我一直鼓勵她從事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
海南天氣炎熱,常夏無冬,一年能游泳半年,我就要求保姆在“泳季”每天準時用輪椅推她去游泳一小時,長達7年之久。另一項運動是彈鋼琴,也堅持過多年,指頭的運動可以延緩腦病。
這兩項運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5年前她不慎摔傷胳膊,在入院推拿時,醫生對她身上肌肉的結實程度非常吃驚,說不要同坐輪椅的其他病人相比,就是在健全人中也不多見。
從發現腦萎縮癥狀到進入癡呆,我們整整贏得了近10年時間,度過了終身難忘的美好時光,為同類病人家庭所少見。兩年前她終于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但由于多年來心情舒暢,至今仍然見人就笑,保持著健康的心態。10年來兩歲的兒子已經長成12歲,倘若再能贏得兩年,兒子就可以雙親健在、幸福地進入成年。
體育運動又使兒子充滿希望
兒子幼時手指彎曲,這也是腦疾的表現。于是我每天堅持一邊帶他背誦古詩,一邊為他做按摩,終于使他的手指在學齡前全部伸直,能夠握筆寫字。
3歲就帶他下游泳池,5歲半起就每天帶他晨跑。后來上寄宿制學校,雙休日和節假日一天未曾中斷,包括春節守歲次日也不例外。
盡管動作不協調,競技體育一無所長,但他非常熱愛體育運動,這一點很像他爸爸。多年來,體育運動對于我們來說,好比陽光、水分和空氣,不可或缺,就像吃飯、睡覺一樣納入生活程序,養成了良好習慣。
我的三點建議
一、體育運動是一切人的健康法寶,更是殘疾人康復和殘疾人親友立身立家的法寶,中國殘聯和各級殘疾人組織理應大力宣傳和促進殘疾人的群眾體育事業。
二、無論是殘疾人本人還是殘疾人親友,都必須保持健康的心理,并通過具體的行動來保證。
三、各級殘疾人組織應當“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領導人做起。使之成為一種新的風尚。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80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