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凸顯字理,固文化之本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應注意教育學生了解漢字演變、豐厚學生民族素養,本文通過若干實踐案例,從審美能力培養、漢字思維能力發展、傳統文化理解等方面闡述了如何運用字理識字法在一年級識字教學中提高學生識字興趣,強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字理  識字教學  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45-02
  我國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袁曉園曾經說過:“世界上唯有漢字有字理?!睗h字是中國文化故事的目錄,可以說有多少個漢字就有多少個故事,漢字之中濃縮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文化,堪稱音形義完美結合的藝術品。
  一年級識字教學是我們基礎教育的基礎,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曾提出“應充分考慮漢字的特點,以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同時,讓學生在識字過程中初步領略漢字的文化內涵?!币蚨覀冇斜匾獜囊荒昙夐_始,讓我們的學生適當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追溯漢字的源頭。讓他們真正領略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豐厚他們的民族素養,鞏固他們的文化之本。
  從2016年開始,一年級正式開始使用部編版的語文教材。一年級教材安排先識字再學拼音,而且由原來的8課調整為10課,體現了新課程標準“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的要求,突出了識字的重要性。低年級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是打好語言基礎的關鍵??茖W研究證明,兒童年齡越小,語言發展能力就越強。在部編一年級的教材中,全年要求的識字量為700個字,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有效地培養一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鞏固提高識字效果一直是一年級老師思考的問題。
  在部編版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嘗試運用了字理識字法進行教學,果然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興趣,激發了他們對漢字的好奇心,識字效果良好。本文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自己運用字理進行識字教學的一點體會。
  一、凸顯字理, 培養初步審美能力
  1.利用多媒體演示法,感受漢字的形象美
  皮亞杰認為六七歲的兒童正處于前運算階段,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動作圖示符號化,自我中心主義等的特點。漢字如詩如畫,依據字理析解漢字,利用多媒體演示,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漢字的造字和演變的過程,從而形象、快速、牢固地識記漢字。
  例如:一年級上的《日月水火》,因為本課都是象形字,我利用多媒體來演示實物圖片如何動態演變成現在的漢字,讓學生很自然地圖文結合,很容易地識記了本課“日、月、水、火、山、石、田、禾”這幾個生字。這篇課文是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四課,讓學生在開學的一開始,就感受到漢字的形象美,降低了識字的難度,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再如:在一年級上的《小書包》中有“筆”一字,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一支毛筆,讓學生認真觀察它的構成:上面是用竹子做的筆桿,下面是用毛做的筆頭,所以這個字上面是“竹”,下面是“毛”。利用多媒體,讓學生了解了漢字的構成,把識字和生活中的實物結合,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又如:在一年級下《語文園地二》中學習“冊”字時,我利用多媒體演示古書是如何用竹片裝訂的,讓學生在理解漢字的組成部分與漢字關系的基礎上,牢牢識記生字。
  2.利用動作演示法,感受漢字的動態美
  一年級學生生性好動,有意注意力的集中時間比較短,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學中,用自己的動作來表演漢字的字形或字義,可以讓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學得扎實。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小小的船》中“看”這個字的時候,讓學生把手搭在眼睛上,學著孫悟空的樣子,做向遠方看的動作,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時,讓他們體會到“看”是由手和目組合而成的。又如:一年級下《彩虹》一課中的“拿”,讓學生們把手合上,感受合手即是“拿”。再如:一年級下的《小猴子下山》這篇課文中“扛、扔、摘、捧、抱”這5個生字都有提手旁,它們都是與手動作有關,讓學生結合課后帶生字的情境圖,和小猴子一起做一做動作,再根據形聲字規律讀一讀,記一記,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識記組塊,識記起來容易了不少。課文中另外的“掰、蹦、追”這三個生字,雖然沒有提手旁,但它們都是表示動作的字?!瓣保瑑芍皇謥戆褨|西分開來,叫“掰”?!氨摹焙汀白贰?,一個足字旁,一個走之,都和腳部動作有關,讓學生結合動作來記一記,不僅降低了識字難度,而且讓學生對漢字偏旁表義,領悟得比較深刻。
  二、凸顯字理,發展科學的漢字思維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方法遠比教給知識重要。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亦是識字訓練的重點。
  1.歸類識字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字理分析法,引導學生對同偏旁、同部首字的字進行歸類分析,讓學生認識到每個部首都有自己的表意功能,引導學生發現漢字的構成規律,學會遷移,從學一個字到學一類字。
  以一年級下《操場上》為例,課文列舉了六項體育運動: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這六項運動的主要動詞可以分為兩類,其一“打、拔、拍”為提手旁,其二“跳、跑、踢”為足字旁。我教學中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自己的觀察,一方面發現這些生字的構字特點,另一方面聯系自己的課間活動,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再如:一年級下《語文園地四》的趣味識字中,出現了:“眉毛、鼻子、嘴巴、脖子、手臂、肚子、小腿、腳尖”一組表示身體部位的詞,這些詞中藏著許多帶著月字旁的字:“脖、臂、肚、腿、腳”,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帶月字旁的字都和身體部位有關,讓學生一邊指出自己的身體部分,一邊識字,了解月字旁因而也叫做肉月旁,為學生今后學習其他月字旁的生字鋪墊基礎。又如:一年級下的《動物兒歌》中,出現了很多帶著蟲字旁的昆蟲:“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結合形聲字的特點,讓學生明白形聲字表形表音的規律,在此基礎上牢固掌握這類生字。
  2.區別形近字   中國幾千年的燦爛文化造就了數萬個漢字,2013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通用規范漢字表》,共收字8105個,而這些漢字是用有限的筆畫和偏旁組合而成的,因而漢字中有大量的形近字,給一年級學生的識字帶來了困難。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在識字教學中,將形近字在歸類的基礎上,分析字理,比較字形,讓學生更加清晰地看到形近字之間的差異。
  部編版一年級的教材中就非常重視這方面的編排。例如:一年級下的《小青蛙》“河水清清天氣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護禾苗吃害蟲,做了不少好事情。請你愛護小青蛙,好讓禾苗不生病”一課中,在一首小兒歌中把把幾個學生容易混淆的生字放在了一起對比識字。再如一年級下《語文園地五》中的趣味識字也是如此:“有飯能吃飽,有水把茶泡,有足快快跑,有手輕輕抱,有衣穿長袍,有火放鞭炮”。這兩篇課文都是通過比較淺顯的小兒歌,讓學生把這幾個形近字進行了對比,也讓學生明白不同偏旁部首代表的不同含義,從字形和字義上進行了區分。
  三、凸顯字理,增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漢字作為記錄漢語的符號體系,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通過字理分析,讓我們可以透過漢字后面的生動圖畫,看到到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場景和人們對自然界的認知。通過一個個實例,學生們在字理識字的過程中感受到古人的聰明才智,產生對祖國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
  例如:在一年級上的拼音單元中學習到的“家”時,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講述古人游獵的生活方式以及在屋內養豬代表家的來歷,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家”的構字原理,而且還能增加對人類生活演變歷史的了解。又如:在一年級上的《江南》一詩中出現的“采”字,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古代人們用“爪”在“木”上采摘果實的勞動場景。再如:一年級上的《語文園地四》中出現的“男”,引導學生想象古代男子在“田”間出“力”勞作的情形,還可以借用多媒體,進行畫面的展示,一幅古代勞作圖將讓學生記憶深刻。
  當漢字帶著歷史的足音、帶著文化和故事走進學生的心靈,它們就不再是由簡單筆劃堆積組合的冰冷符號,每一個漢字都擁有它獨特的氣質、神韻和風骨,通過字理識字,既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趣味性,又增強了他們對漢字的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增進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受,鞏固文化之本,可謂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吳月芳.適度使用字理識字法[J].中國教育學刊,2016(2):19-22.
  [2]劉晶晶.識字游戲教學要以字理為基礎[J].中國教育學刊,2017(11):108.
  [3]黃先政,郭俊奇.小學常用識字教學方法的比較與選用[J].教學與管理,2018(5).
  [4]李運富.漢字教學的理與法[J].語文建設,2013(34):4-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02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