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立鐵礦石國際定價中心路徑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研究建立鐵礦石國際定價中心的路徑,探討了鐵礦石國際定價中心的內涵,分析了鐵礦石定價機制及衍生品的發展情況,對國際上主要鐵礦石衍生品的定價影響力建立模型進行分析,結果認為鐵礦石普氏指數處于主導位置,但我國鐵礦石期貨相較于新加坡鐵礦石掉期定價影響力處于優勢。并且提出了我國建立鐵礦石國際定價中心的路徑安排及相應具體建議。
關鍵詞:鐵礦石定價期貨市場人民幣國際化
DOI:10.19766/j.cnki.zgzqqh.2019.01.003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鋼鐵工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對鐵礦石的需求位居世界首位,其中,絕大部分鐵礦石依賴進口。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我國鐵礦石進口量逐年增加,并且在2014年達到頂峰,近兩年雖然稍有回落,但仍然維持在相對高位。雖然我國是全球鐵礦石的最大買家,但是在世界鐵礦石貿易中,我國并沒有獲得與之相對的定價影響力地位,反而出現了國際炒家在對中國鐵礦石需求的惡意炒作,尤其是全球主要鐵礦石資源被力拓、必和必拓等大型礦山集團壟斷,利用不合理的普氏指數對鐵礦石定價,操控鐵礦石價格出現不合理的上漲,使得我國鋼鐵行業平均采購成本大幅上升,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造成影響。鋼鐵行業是重資產類型行業,負債普遍處于較高水平,如果其普遍虧損會威脅到我國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系統安全。
鐵礦石定價影響力的缺失,已經給我國實體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并對我國經濟安全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首先,缺乏定價影響力,容易引起國內經濟的通貨膨脹。其次,喪失定價能力,會損害國內弱勢行業,使國內弱勢行業萎縮,甚至消亡,最終在該行業上受制于外人,削弱一國經濟的獨立性,降低國內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建立鐵礦石定價中心,增強我國鐵礦石定價影響力,是我國大宗商品貿易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當前我國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逐漸加快,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建立鐵礦石定價中心迎來了難得的機遇。
對于鐵礦石定價以及相關期貨的研究,國內學者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對我國鐵礦石定價權缺失、談判處于劣勢地位的原因以及提出相關解決問題的方法。趙正東,鄭鐵球,張寶仁(2012)認為,我國鐵礦石定價權的缺失的原因其一是比較優勢不足,鐵礦石先天資源稟賦不足;其二是競爭優勢不足,我國鋼鐵行業分散度高,缺少國際話語權。汪五一,滕蔚然,劉鵬(2014)通過實證分析證明鐵礦石金融屬性表現顯著,建議加快鐵礦石期貨市場建設。鄧超,袁倩(2016)通過對鐵礦石指數,新加坡鐵礦石掉期,我國螺紋鋼期貨,鐵礦石期貨建立VAR模型,并用格蘭杰因果檢驗,認為我國鐵礦石期貨對鐵礦石國際定價的影響在2014年以前并不顯著,但隨著我國鐵礦石期貨交易活躍程度的提升以及交易量的擴大,該影響力逐年加大。
關于建立鐵礦石定價中心,學者們從各個方面進行了研究。但是研究大多局限在其所在的時代背景內,彼時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尚未推出,或者推出時間有限,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尚未加速,或者“一帶一路”建設進程沒有有力推進。但是當前時間點下,各種背景發生了改變,關于提升我國鐵礦石期貨定價影響力的問題迎來了解決的良好機遇。
二、鐵礦石國際定價中心的內涵與現狀
期貨市場伴隨著大宗商品交易產生,由于其具有價格發現、規避風險等功能,逐漸對大宗商品定價模式發生了改變。當前世界范圍內成熟的大宗商品主要采用期貨價格作為基準價格。由于金融資本逐漸參與到期貨市場中,所以現行期貨市場的價格波動不能夠單獨用產業.供需關系來解釋,也應該與金融因素相結合。產業內部參與者雖然進行買人和賣出商品實體的操作,但是其不能完全決定價格的波動。國際上的著名期貨市場對于大宗商品的價格有相當的影響力,發展期貨市場是形成大宗商品定價中心的有效途徑。
在全世界范圍內,初級大宗商品由于其較少進行進一步加工,除了相關的品質和元素構成上略有差異,可以近似認為同質化,而且同時存在多個市場進行交易,同種商品每個市場都有其不同的成交價格,相關大宗商品的信息在各個市場間流動,各種形成的價格也在互相影響,有些市場價格影響力比較強,其價格的變動會帶動其他市場隨之變動;有些市場價格影響力比較弱,只能成為影響力強的市場的“附屬市場”,只能被動跟隨其他市場價格變化。
當一個市場通過自身修正以及外部制度變遷導致其形成的商品價格公正權威,被越來越多的參與者認同接受,并通過自身的影響力輻射周邊大宗商品市場,對其價格造成影響,那么可以成為區域定價中心;如果一個市場形成的商品價格能夠輻射到全世界的同種商品價格,成為世界商品定價基準,那么可以成為世界定價中心。比如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銅期貨,其不僅僅是本國金屬銅的定價基準,同時也是全球其他地區的主要定價基準;再比如美國洲際交易所(ICE)的棉花期貨,不僅主導著美國棉花行業,也能夠輻射全球棉花交易市場。
相對于成熟的大宗商品市場,鐵礦石貿易市場成型時間較晚。在20世紀60年代左右大型鐵礦大規模被發現以來,鐵礦石貿易市場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定價模式發生了幾次變化,目前發展成以指數定價的定價模式。鐵礦石定價模式的發展也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普通商品時期。在1965年以前,鐵礦石也是作為普通商品的一種,定價模式為傳統的買賣雙方協商交易價格,此時會伴有少量的短期的供給合同出現。
第二階段:壟斷礦山年度定價時期。1965年之后,長期供給合同開始產生,1980年起年度長協定價正式開始,其定價模式是:價格的確定方式采用“首發—跟風模式”,每個財年開始,世界范圍內主要的鐵礦石壟斷供應商與一些需求量較大的重量級客戶進行談判,當其中一個重量級客戶與供應方議定價格,那么其他客戶和供給方也都跟風采用這個價格。2004財年,寶鋼和中鋼協代表我國參加每年的定價談判,從此我國真正意義上參與到了國際鐵礦石定價當中。 第三階段:鐵礦石指數定價。隨著鐵礦石需求增加,各大礦山為了自身的經濟效益,開始采用其他定價方式,鐵礦石長協年度定價談判開始瓦解。2011年之后,各大礦山采用鐵礦石普氏指數為基準的定價模式。
在鐵礦石的年度長協定價模式瓦解,轉向指數定價之后,各個國家的不同機構紛紛推出自己的鐵礦石指數,本文總結如下(見表1)。
其中,能源資訊推出的鐵礦石普氏指數是被各方承認并廣泛應用的鐵礦石指數,目前礦山駐要采用普氏指數作為定價基準。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等大礦山,以及絕大部分巴西和澳大利亞的其他礦山都采用鐵礦石普氏指數進行定價。
普氏指數的形成機制如下:每日普氏能源咨詢公司在各地的信息采集員通過電話詢價等方式采集我國主要港口的62%品位的鐵礦石現貨的到岸價情況,從其中的30~40個較為活躍的企業中收集每日最低的賣方報價和最高的買方詢價來得出當天的價格指數。
鐵礦石普氏指數雖然被國際上廣泛采用,但是也存在諸多問題。以我國鋼鐵工業協會為首的業界人士多次對鐵礦石普氏指數的形成方式表示質疑,認為該指數是一種有利于賣方而損害買方的指數,定價過程不合理,存在被操作的可能,并且存在“快漲慢跌”的價格波動現象。
首先,普氏指數由編制公司采集買方賣方的買賣報價得出,實質上是一種價格評估,并非由真實的鐵礦石貨物交易形成的價格,并且采集過程不對外公開透明,采集的對象過少,樣本數量只占10%左右,并且分布不均勻,存在代表性不強的特點,只要調整報價,指數便很容易進行操作。
其次,普氏能源資訊中心作為指數發布方,有壟斷鐵礦石指數市場的嫌疑。在鐵礦石年度長協價格瓦解,指數定價剛剛開始時的2011年,普氏能源資訊公司就對環球鋼訊集團進行收購,將鋼訊集團推出的TSI指數納入自身范圍,指數的編制由其一家決定,客觀上對鐵礦石指數形成壟斷。
綜上可見,目前廣泛采用的鐵礦石普氏指數定價方式存在形成方式不合理、有壟斷以及與礦山方面利益相關的嫌疑,實質上是一種損害需求方利益而對供給方有利的定價方式,這種定價方式在以我國為代表的需求方的力量逐漸強大的情況下注定無法長久持續。
鐵礦石金融化的背景下,各國交易所也認識到這一重要的機遇,紛紛推出鐵礦石衍生品合約,但是尚未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鐵礦石定價中心。本文梳理了目前推出鐵礦石衍生品的交易所及其合約(見表2)。
在眾多鐵礦石衍生品中,由于種種原因,大多數交易不是特別活躍,其中新加坡交易所的鐵礦石掉期和我國大連商品交易所的鐵礦石期貨脫穎而出,成交量分列全球第二和第一。截至2017年年末,我國當年鐵礦石期貨成交量是新加坡鐵礦石掉期和期貨成交量的20多倍。
三、我國鐵礦石期貨國際定價影響力測度
當前全球主流礦山均采用鐵礦石普氏指數作為定價基準,同時全球各大交易所也紛紛推出了與鐵礦石價格相關的金融衍生品,以期能夠提升自身的鐵礦石定價影響力。目前來說,影響力較大、成交活躍、為各方廣泛認同的鐵礦石衍生品主要有我國鐵礦石期貨和新加坡鐵礦石掉期。按照前文的論述,當前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鐵礦石定價中心,未來有可能與我國爭奪定價中心的便是新加坡交易所。本節通過構建鐵礦石普氏指數、我國鐵礦石期貨、新加坡鐵礦石掉期之間的向量自回歸模型關系來探討這三者之間的價格引導關系。
(一)數據選取及協整檢驗
本文選擇鐵礦石普氏指數價格、新加坡鐵礦石掉期當月價格、我國鐵礦石活躍合約價格作為分析對象,頻率為日度數據,數據取自WIND資訊。由于我國鐵礦石期貨上市交易時間在三者中最晚,因此要分析三者之間的價格傳導關系時間從我國鐵礦石期貨上市首日即2013年10月18日起,結束日期為2018年9月11日,剔除節假日價格空值數據,最終得到1168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為了防止異方差出現,三組時間序列均取對數。鐵礦石普氏指數、我國鐵礦石期貨、新加坡鐵礦石掉期對數價格分別記為lnp、lnf、Ins。
首先對三組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分析,采用ADF方法和PP方法同時進行。從檢驗結果來看,這三組時間序列都不平穩,但是其一階差分是平穩的,即三組時間序列均滿足一階單整的條件,可以繼續進行協整檢驗(見表3)。
一般來說進行協整檢驗有兩種方法,即EG兩步法和Johansen極大似然法。其中EG兩步法一般用于雙經濟變量之間的檢驗,本文采用Johansen極大似然法進行協整檢驗。
由于本文三個指數的時間序列都是單整序列,滿足進行協整檢驗的前提條件。檢驗結果表明三組時間序列之間存在協整關系。檢驗結果見表4。
(二)構建VAR模型及格蘭杰因果檢驗
為了確定VAR模型的滯后階數,采用各類模型滯后結構確定方法綜合進行評價,根據結果選擇較為良好的二階滯后向量自回歸模型(見表5)。
經濟變量之間統計意義的因果關系的實證檢驗中通常采用由格蘭杰提出的格蘭杰因果檢驗法。為了確定我們要研究的幾個時間序列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們對這幾個時間序列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檢驗結果見表6。
從格蘭杰因果檢驗的結果來看,鐵礦石普氏指數與我國鐵礦石期貨存在雙向因果關系,與新加坡鐵礦石掉期也存在雙向因果關系。我國鐵礦石期貨是新加坡鐵礦石掉期的格蘭杰原因,但新加坡鐵礦石掉期不是我國鐵礦石期貨的格蘭杰原因,兩者之間是單項引導關系。當前國際上鐵礦石市場之間信息傳導較為順暢,兩大鐵礦石衍生,品都能夠影響鐵礦石普氏指數,反之普氏指數也能夠對鐵礦石衍生品形成影響。但是在我國鐵礦石期貨和新加坡鐵礦石掉期之間,我國鐵礦石期貨對新加坡鐵礦掉期形成單向引導關系,就定價影響力來說我國鐵礦石期貨較新加坡鐵礦石掉期定價影響力大。
(三)脈沖響應函數及方差分解
下面采用脈沖響應函數進行分析,分別給鐵礦石普氏指數,新加坡鐵礦石掉期,以及我國鐵礦石期貨一個方向為正的一個單位的沖擊,利用統計軟件繪制出這三個時間序列之間的脈沖響應圖(見圖1~圖3) 通過分析脈沖響應圖我們可以看出:第一鐵礦石普氏指數對于新加坡鐵礦石的影響大于我國鐵礦石期貨。第二,新加坡鐵礦石掉期對其他兩者的沖擊較小很快恢復原狀。第三,我國鐵礦石期貨對于新加坡鐵礦石掉期和鐵礦石普氏指數均能產生較大沖擊,雖然有衰減但是能夠維持。從脈沖響應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新加坡鐵礦石掉期在三者之中定價影響力處于較弱的位置。
四、建立鐵礦石國際定價中心的路徑安排回顧全球期貨市場的發展歷史,尤其是具有全球定價影響力的期貨市場,如有色金屬定價中心英國倫敦交易所、農產品定價中心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以及橡膠定價中心日本東京交易所等,本文發現其形成定價中心的過程是遵循一定的規律。規律可以總結概括如下。
其一,這些定價中心都是建立在發達的商品經濟與貿易基礎上。比如英國在全世界所有國家內最先完成工業化,工業化機器化的普及帶動了國內冶金和礦業的需求,英國開始從智利等國家進口銅礦等金屬,產生了大量的商品貿易,倫敦金屬交易所也成為金屬銅的世界定價中心。
其二,在貿易發達的基礎上具有對外開放的發達金融業。倫敦和紐約的貨幣國際化、資本市場全球化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東京也是亞洲地區的金融中心。根據我國鐵礦石市場的實際情況,參照國際定價中心形成的規律,本文提出如下提升建立鐵礦石國際定價中心的路徑安排(見圖4)。
(一)推行混合指數定價代替普氏指數
當前世界上并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鐵礦期貨石定價中心,不可以強行推行鐵礦石期貨定價,可以嘗試推行鐵礦石混合指數定價,即在現有鐵礦石普氏指數定價的基礎上引人其他各方編制的指數,既包括國外機構的如MB指數,也包括我國編制的指數給予各個指數不同的權重,構成一個加權平均的指數。這樣既解決了目前鐵礦石期貨不能成為定價基準普氏指數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又照顧到鐵礦石產業相關各方的利益,也為我國鐵礦石期貨成為定價基準奠定了基礎。
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經濟不景氣疊加我國供給側改革紅利結束,鐵礦石價格有可能在未來會處于相對弱勢。在此情況下鐵礦石市場就會進人買方市場,我國作為全球鐵礦石最大的買方話語權會有所增加,有能力推進鐵礦石混合指數定價。
但是要強調的是,推行鐵礦石混合指數定價只是為了削弱普氏指數壟斷地位的過渡定價模式,最終目標是我國鐵礦石期貨市場成為區域乃至世界鐵礦石定價中心,未來我國鐵礦石期貨價格將成為定價基準。
(二)結合“一帶一路”建設提升鐵礦石期貨影響力
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可以有效化解我國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的狀況,并且可以提升鋼鐵行業集中度。我國可以鼓勵有能力的鋼鐵集團走出去,將部分產能布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近30個國家屬于較為落后的發展中國家,需要進行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未來的鋼鐵需求將從中國轉向這些國家。我國作為基礎設施建設大國和建設強國,在這方面有著國際先進水平,可以通過輸出產能的方式幫助相關國家進行建設,如中國一老撾鐵路、瓜達爾港口的建立等。通過此種方式可以有效疏解國內相關產業的過剩產能,并且增加我國大型鋼鐵集團實力,增加其市場占有率,提高鋼鐵行業集中度。從而可以在與國外鐵礦石礦山進行合作時處于相對平等的位置。
另外,“一帶一路”會產生大量的鐵礦石需求。我國本就是世界上鐵礦石第一大貿易國,沿線的發展中國家必將依托我國進行鐵礦石貿易,我們可以有效整合沿線國家的鐵礦石需求,將本國的鐵礦石需求擴大為區域性的鐵礦石需求,進一步增加我國鐵礦石的貿易量,從而服務我國形成鐵礦石國際定價中心的戰略目標。
(三)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推進鐵礦石人民幣計價
在人民幣加入SDR后,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承認,將會有更多的國家愿意儲備人民幣、接受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這就為鐵礦石人民幣計價奠定基礎。隨著我國人民幣地位的不斷提升,以及我國原油期貨、鐵礦石期貨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有希望能夠將一直以來“石油美元”體系和“鐵礦石美元”體系的全球獨大局面打破,從而形成“石油人民幣”和“鐵礦石人民幣”體系。
要讓人民幣成為鐵礦石貿易的定價貨幣和結算貨幣,推出人民幣期貨合約是必行之路。一方面,近年來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鐵礦石相關貿易企業產生了大量的規避匯率波動風險的需求,如果沒有人民幣期貨,那么國外的礦山企業缺少相關對沖匯率風險的工具,鐵礦石人民幣計價就難以實現;另一方面,人民幣期貨可以為全世界的金融投資機構提供資產配置的新型工具,為其持有的鐵礦石期貨合約提供保護,方便金融資本進人我國鐵礦石期貨市場參與投資交易。
在2018年8月16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了澳元兌美元期貨和歐元兌美元期貨的仿真合約。在此情況下,我們相信各類人民幣期貨合約也將推出。從長期來看,對人民幣匯率定價機制完善和匯率風險管理來說,推出人民幣期貨都有重大意義。
(四)加強期貨市場自身建設
1.推出鐵礦石更多相關的衍生品
當前情況下,我國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鐵礦石期貨標的為62%品位的鐵礦石粉礦,代表了鐵礦石現貨市場上交易的主流產品。但是在其他鐵礦石衍生品方面我國目前還處于發展初期,無法滿足實體企業對于多樣化風險管理的需求。
(1)推出鐵礦石期權。
白糖、豆粕商品期權上市交易以來,得到各方的廣泛關注,期權這一衍生品在我國方興未艾,前景廣闊。期權較期貨更加靈活,可以形成多種交易方案,應對不同的風險,可加快推出鐵礦石場內期權,增加我國鋼鐵行業套期保值工具。
(2)推出標的為58%品位鐵礦石期貨合約。在鋼鐵行業內存在以下規律:當鋼廠利潤處于高位時,其傾向于使用62%以上的高品位礦石,盡管價格貴,但是出鐵率較高;當鋼廠利潤處于低位時,由于低品位鐵礦石較為便宜,其傾向于使用58%品位為代表的鐵礦石降低生產成本。因此58%品位的鐵礦石也在鋼鐵行業具有重要的位置。當前我國只有標的為62%品位的鐵礦石期貨,可推出58%品位的鐵礦石期貨完善鐵礦石期貨體系。 (3)推出塊礦溢價合約。
類似于低品位鐵礦石原理,在高爐冶煉時塊礦可直接進行高效的冶煉,而粉礦需要先將其加工,形成球團礦才可以使用。在這樣的條件下,塊礦相對于粉礦有溢價存在。當高爐冶煉利潤較好時,塊礦溢價提升;當高爐冶煉利潤較差時,塊礦溢價下降。因此對于鐵礦貿易來說塊礦溢價是一個較大的風險,我國應該推出與塊礦溢價相關的標的產品。
2.加快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
自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以更加積極的態度融人全球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中,對外開放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但是與此同時,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程度較為落后??v觀全球著名期貨市場,都是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接受境內境外不同的投資者和實體企業進人進行投資和風險管理。如果期貨市場不對外開放,只供本國境內的人員進入,那么期貨市場形成的價格只能反映境內的相關各方對于價格的預期,而完全忽視了境外大量投資者,難以提升國際定價影響力,也無從談起定價中心。因此,期貨市場國際化是成為定價中心的先決條件。
我國期貨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具備國際化的能力,可以打開大門接受國內外共同的考驗。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我國期貨市場經歷了20余年的建設,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期貨成交量和持倉量處于世界交易所前列,運用期貨進行風險控制的觀念深入企業管理,大量的實體企業進人期貨市場進行期貨操作。其二,法律法規監管健全,回顧我國期貨市場發展歷程,不乏一些混亂現象,其本身發展的過程經歷了“由亂到治”的過程,當前期貨市場法規體系日益完善,市場整體風險控制有效,《期貨法》即將推出,都給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三,我國期貨行業通過發展和創新,涌現出一批以永安期貨為代表的優秀期貨公司,其實力強大,服務全面,能夠覆蓋境內境外業務,如果可以賦予其更多的業務牌照,就可以借助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東風再上一個臺階,給境外投資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3.通過立法放開期貨公司業務限制
當前受制于期貨行業相關法律法規,期貨公司的主要經營范圍仍是傳統的經紀業務,無法展開更多的金融服務。盡管有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存在,但是子公司較母公司來說,無論是資本、人員還是技術,都遠遠不及。目前大多數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的業務開展不盡如人意,也無法應對期貨市場國際化。在我國引人境外投資者,建立鐵礦石定價中心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好相關的服務,這種服務必然要依靠期貨公司進行完成。
因此,建議通過期貨立法直接賦子期貨公司風險管理業務牌照,放開限制,允許其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首先,期貨公司通過多年的發展,在期貨行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培養出了大量的根植于中國本土的期貨衍生品方面的人才,在資本、技術等方面也是處于全國前列。其次,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實體企業運用衍生品市場進行風險管理的需求越發多樣化和深度化,期貨市場存在的意義要服務實體經濟,在加強監管,規范相關法規的基礎上,通過期貨立法給期貨公司更大的經營范圍,可以使我國期貨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中外投資者和實體機構,增加我國鐵礦石期貨市場的吸引力。
4.加強鐵礦石期貨投資主體引導與培育
期貨市場交易的標的是標準化合約,其形成的價格是期貨市場的參與者對于未來價格的一致預期,這個價格能否被各界廣泛接受,取決于參與期貨市場的投資主體的質量。
當前我國期貨市場上投資者結構呈現一定的不合理情況,小資金的散戶較多,其對于鐵礦石產業理解程度不夠,也缺乏響應的金融素養。一方面,機構投資者較少,市場上缺乏專業的大規模的期貨投資基金。我國現貨企業在期貨市場早期經歷了一些運用期貨市場不當導致巨額虧損的事件,這也導致我國的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負責人對于期貨衍生品市場的認知存在一定誤解;另一方面,期貨市場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多數現貨企業受制于自身知識背景,對期貨市場仍然感到陌生。
因此建議我國期貨交易所為代表的相關機構加強鐵礦石期貨投資主體的引導和培育,可仿照證券公司,放開期貨公司的自營業務,期貨公司牽頭成立大規模的期貨投資基金,通過期貨公司等專業投資機構對于鐵礦石市場的深度理解引導鐵礦石期貨市場價格平穩有序運行。另外,建議相關機構有針對地對鋼鐵現貨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期貨衍生品培訓,加強現貨企業對于鐵礦石期貨市場的認識,引導其將鐵礦石衍生品與自身生產經營相結合。并且要引導境外投資機構進人我國鐵礦石衍生品市場,也要引導國外大型鐵礦石礦山企業如四大礦山進人我國鐵礦石期貨市場運用人民幣計價的鐵礦石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從而優化投資者結構,增加我國鐵礦石期貨市場的價格的權威性。
參考文獻
[1]鐘國新,龐立讓,孔東民.鐵礦石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研究[J].江漢學術,2015(5).
[2]徐斌.鐵礦石國際定價權的測度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2).
[3]張艷飛,王高尚,陳其慎,等.我國鐵礦石期貨市場未來趨勢淺析[J].中國礦業,2013(11).
[4]黃河,謝瑋,任翔。全球大宗商品定價機制及其對中國的影響:結構性權力的視角一以鐵礦石定價機制為例[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3(2).
[5]田玉軍,朱吉雙,馬國霞,等.國際鐵礦石定價機制改變與我國鐵礦石進口量變化的實證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12(9).
[6]鄧超,袁倩.基于VAR模型的鐵礦石國際定價權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6(9).
[7]張雪瑩,劉洪武,國際大宗商品金融化問題探析[J].華北金融,2012(4).
[8]張繼民.我國爭取大宗商品國際定價權問題探討一以鐵礦石、石油和大豆為例[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8).
[9]李莉.港交所上市鐵礦石期貨的分析及啟示[J].中國證券期貨,2018(2).
[10]蘇振鋒.我國大宗商品國際定價權困境成因及解決路徑探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1(4).
[11]曾才生,大宗商品國際定價權的金融視角分析[J].求索,2010(11)
[12]邢世偉.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機制和我國定價權缺失問題研究——以鐵礦石為例[J].河北金融,2010(10).
[13]歐陽旭,舒先林。石油貿易計價貨幣的國際政治經濟博弈[J].中外能源,2010(7).
[14]楊陽,高苗苗,孫玉奎。期貨定價方式對產業結構的影響[J].中國證券期貨,2018(3).
[15]林玉偉.揭開國際四大糧商的神秘面紗(二)[J].黑龍江糧食,2010(3).
[16]張小瑜.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發展趨勢及中國的應對[J].國際貿易,2010(5)
[17]蔡亮,宋黎磊.從“和”到“和諧世界”的變奏:中國結構性權力中的知識權力與外交戰略芻議[J].國際觀察,2010(3).
[18]高淑琴。世界地緣政治經濟轉型中的自然資源要素分析[J].國外社會科學,2009(1).
[19]于永達,尹峰.鐵礦石價格波動特征及市場風險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5(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03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