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面向現代服務業的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現代服務業是高職畢業生最主要的就業渠道之一,也是高職院校通過人才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的主渠道?,F代服務業對相關從業者的知識、技能、素養的要求更高,其發展發展需要依靠相關從業者職業精神“紅利”來推動。培育學生職業精神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關鍵點和發力點,如何培育學生的職業精神以適應現代服務業產業發展需求,成為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現代服務業 高職學生 職業精神
  現代服務業是在工業產品進入大規模消費階段,依托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而發展起來的知識和技術相對密集的新型服務體系。在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大背景下,我國實現“服務型經濟”跨越式發展,離不開人才、智力的支持。2015年教育部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要“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加強現代服務業亟需人才培養,加快滿足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人才需求?!睘槲覈F代服務業提供人才動能?,F代服務業是高職畢業生最主要的就業渠道之一,也是高職院校通過人才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的主渠道。高職院校如何通過人才培養更好的服務發展,如何培育學生的職業精神以適應現代服務業產業發展需求,成為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職業精神的內涵
  所謂職業精神,是指人們在一定的職業生活中能動地表現自己,反應職業性質和特征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主要包括有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技能,職業紀律,職業良心,職業信譽,職業作風等。
  職業精神是在職業活動中形成的指導職業實踐選擇的指引性力量,也是相關行業從業者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要素,是職業素養提升的先導性力量。因此,職業精神的培育對于從業者形成職業認知、遵循職業道德開展積極的職業實踐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同時,職業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職業性質和特征,不同職業領域的職業精神有著不同的內涵和外在表達。
  二、從業者的職業精神對于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特殊意義
  現代服務業無論從行業發展動能、產業經營模式、產業運營的靈活度以及產業集群化水平都區別于傳統服務業。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推動下,現代服務業有著更為靈便的經營模式和更為集中的產業集群,這對規模經濟效益的產生起到了積極作用,從而實現產業的低耗能高附加值。智力因素、人才效益、技術含量在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凸顯了“人才密度”效應,說到底,這一切源于對“人”這一能動要素的特殊貢獻。而人在職業領域的能動性發揮必須依靠職業精神的塑造。在這樣的背景下,現代服務業對相關從業者的知識、技能、素養的要求更高,對從業者的良好的職業責任、職業技能、職業紀律、職業作風等有著更為迫切的需求。從某種程度上說,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需要依靠相關從業者職業精神“紅利”來推動。
  三、高職院校培育學生職業精神的現實意義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直接面向生產、服務一線崗位的高素質人才,職業適應力強、崗位勝任度高本應是高職學生的就業優勢。但近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過于注重學生的技能傳授而忽視職業精神的塑造,一些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表現出明顯的“眼高手低”、“團對意識不強”、“責任意識不足”等問題,致使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在職業精神、職業素養層面遠達不到新興產業發展的要求。因此,從國家宏觀層面到企業中觀層面再到學生個體層面都出現了對于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訴求?!陡叩嚷殬I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強調,要將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相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學校應把提高學生的職業精神作為職業技能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提升學生對未來職業的信心,樹立職業理想。由此,培育學生職業精神也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關鍵點和發力點。
  四、面向現代服務業的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策略
  1.分析現代服務業產業特征,開展職業精神培育的內容設計
  現代服務業具有技術含量高、產業附加值高、產業輻射度高、資源耗能低的特點,總結起來概括是對人的能動性要求高,對物的依賴度低。因此,在開展職業精神培育的內容設計時應立足于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掘、人的潛能發揮。
  第一,將學生個人成長放置于國家、行業發展的大背景之中,開展國際格局形勢、國內發展大勢、行業發展態勢的形式政策教育和生涯規劃教育,使學生通過了解國內外行業趨勢激發創新創業動能,形成職業理想和職業認知。
  第二,將學生日常行為與行業、企業要求相銜接,開展“準職業人”行為能力塑造,進行人際溝通、團隊協作、職場禮儀等訓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感受職場文化氛圍,形成職業意識和職業責任。
  2.把握高職教育特點和規律,研究職業精神培育的實施路徑
  高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和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方式給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以更寬路徑和更多合力。高職院校本身通過學風、校風的建設增強學生的紀律意識,規矩意識,為學生職業紀律的形成奠定基礎;引入企業文化讓學生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為職業精神的培育提供環境氛圍。在具體操作層面,把握三個課堂,實施三個課堂聯動,第一課堂的知識技能教育過程中通過“課程思政”將意識形態教育與知識技能教育結合;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勇于擔責的意識;在第三課堂校企合作培養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真實的企業崗位中實習實踐,將職業精神得以固化和提升。
  3.兼顧利益相關者不同訴求,完善職業精神培育的評價體系
  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實施效果有賴于評價體系的激勵、促進作用,完善的評價體系是學生職業精神培育實施的有效保障。從利益相關者角度出發,兼顧社會、高職院校、行業企業、學生本人的不同訴求,設計多重角度、多維目標的職業精神培育評價體系,客觀反映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實際效果和效用,同時能夠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提供方向性指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1379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