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經濟水平不斷發展的過程之中,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常態,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供求方面不平衡問題,也屬于新常態背景下的一個必然趨勢,產品總體產量過剩等問題直接掣肘到了我國生產能力的挖掘。供給側改革需要對生產內在潛能進行科學合理的優化。筆者在本文就供給側改革的內涵進行闡述,深入的對財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出了全面的論述。
【關鍵詞】金融改革 供給側改革 經濟增長
一、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
經濟理論與實踐和其自身的產生環境與產生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與實踐的出現直接決定了經濟規模邊界的變量一般都是處在發展的過程之中,我國經濟規模邊界的主要變量,相比于一些其他的國家而言已經達到了最大的程度,與西方供給學的一般理論和實踐也就有著極為明顯的差異。
我國經濟增長所依托的主要是有效供給對于有效需求的相應和引導,另外在生產率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也直接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需求側與供給側這兩個供求經濟政策中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有著相互的影響,并且也呈現出了一定的動態轉換問題。在傳統意義上需求側的內容主要包括消費、投資以及出口三項內容,一些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出臺在短期的時間之內會對經濟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并且能在一個較短的時間里快速的推動經濟的提高,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如果能夠對供給側的要素進行充分配置便可以在一個較短的時間里使經濟實現中長期的增長。其本質是經濟運行的源頭,主要突出的是對生產要素以及資源的合理配置,能夠對要素整體配置的效益與效率起到一定的提高效果。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與發展都要求國家能夠對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給予正確的認識與處理,更加注重通過改革的方法來使結構性改革變得更快,并且以生產與供給兩個方面作為切入點來對要素配置進行優化,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經濟增長的效益和質量得到全方位的提升,進而使當前小康階段之中人們在消費水平與消費結構方面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想要使這個目的大成就需要以拆正與稅收體制為中心并對相關的體制做出深度的改革,進而來更好的推動經濟的平穩增長。我們找不到有關于這一改革的可以直接利用的經驗,而且這個改革過程也很難做到一次性短時間完成。其核心的主旨在于改革,所選的主要切入點是供給側,而所采用的具體改革方式則是結構性,對于結構性改革可以有技術、制度以及機制三個層面進行推進,這三個層面所對應的分別是創新、轉型以及改革。
在技術層面通過對市場準入進行擴大以及簡政放權等相關的方法能夠對創新的社會經濟環境加以營造和構建,進而來對各個主題之間的創造性與積極性進行激發,由此來進一步推動資源向著創新領域和新興領域進行轉向,對于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新產品、新技術以及新服務進行培育,并且由此來使經濟結構的可持續發展與整體優化升級得以實現。
在制度層面可以通過對企業的稅負進行降低、對于制度性交易與生產成本實現降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各個主體都能夠更為有效的進入到農業、工業以及一些現代服務業的生產經營領域之中,其所帶來的社保水平與改革收入分配的提高也可以促進共享發展的實現,另外還有助于供給體系效率與整體質量的提高。
在機制層面我們可以發現通過對政府與市場在各個領域之中的作用于邊界進行區分,并且在此基礎上對現代財政與金融和稅務等方面的制度體系進行構建能夠實現對落后產能的淘汰,在市場作用的領域能夠使市場機制所具有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的發揮出來,進而能夠將民間資本所具有的活力釋放出來。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財政的中流砥柱作用
在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財政發揮著極為重要的支柱作用,結合資源優化配置的相關要求來對經濟結構進行優化,通過對財政收入進行集中分配可以使經濟增長點得到培養,進而來使經濟發展的方式能夠轉變。財政政策與對于貨品政策與產業政策產生的作用能夠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乘數效應。
1、對于財政政策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構建供給側改革穩定的經濟環境
在當前形勢之下對于供給側進行結構性的改革屬于一種必然的需求,然而為了經濟增長而在短期之內進行去杠桿、去庫存以及去產能等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必然會使經濟層面產生一定的鎮痛,由此也就造成了經濟運行的態勢出現了一定的調整與變化。事實上,財政手段的類型具有一定的多樣性、針對性以及高效性的特點,可以為結構性改革提供一些有效和適度的需求擴張,通過這樣能夠使結構性改革過程中經濟出現的鎮痛與受到的沖擊得到較好的緩解,進而能夠在一定的使其之內為經濟社會營造出一個較為穩定的環境。
2、通過運用財政資金投向新好來對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加以引導
在對供給側存量進行優化的過程中財政資金會投入到那些具有較強發展潛力的存量企業之后總,并且對這些企業的生產流程、核心技術以及經營管理等多個方面的升級改造給予支持,在對供給側增量進行擴大的過程中可以使用財政資金來對新興產業進行培育,并且在對技術含量進行引導的同時能夠使那些具有較高附加值的產業更好的向著高端進行攀升。
3、運用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來對企業的經營負擔進行降低,進而使實體經濟的活力得到強化
在對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進行落實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的方式較多,比如對于一批政府性基金進行停征或者歸并等方式,通過利用有效的方法能夠使實體企業的利潤空間得到一定的增加。對于金融企業加以引導來促進實體經濟的更好發展。
三、財政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法
1、運用“增”字訣大力支持產業轉型升級
對于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進行積極的運用來更好的對基金進行引導,對其與相關政策資源的統籌協調效果進行加強,更好的推進智能制造綠色環保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并且促進互聯網金融等新興起來產業更加健康快速的發展以及加大對農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
2、念好“減”字訣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一些新興產業與新產品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使一些企業為了牟取更多利益而出現違反法律法規來騙取財政補貼的行為,這種情況在使企業生產經營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同時也造成了市場之中混亂的秩序。基于這種情況就要求相關的財政部門要不斷對產業扶持政策進行快速的制定與完善,對于準入門檻進行即使提高的同時還需要引入一定的容錯機制來更好的引領技術的進步。另外還需要通過對“營改增”改革工作的有效落實來使企業的負擔得到切實的減輕。在對政府性基金管理制度與行政事業性收費嚴格執行的過程中,還需要對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與監管機制進行建立和完善,并且在此基礎之上對于督辦檢查的力度進行強化,更好的使一些亂收費的行為能夠得到有效的規避。對于市場經濟的活力進行持續性的釋放來保障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良性發展。
3、深化產能改革、加強企業重組
通過提倡減少企業的過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企業經濟發展方針的科學性,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管理體制的有效性。另外,考慮到在當前我國的市場之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供需與供求不足等問題,可以適當的建議常態企業縮減一些生產規模,并且對于老舊產品的創新力度進行一定的強化或者對新的產品加大生產,針對于供求不足的產業可以適當的加大創新發展資金的扶持力度,并且聯合企業自身的大力投資來更好的開拓市場份額,由此來以技術為利刃打入到市場之中。
4、加強對財政金融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
財政貨幣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一種重要方法,在對相關的財政貨幣政策進行制定的過程中,市場貨幣供給的穩定發展是首先要考慮的重大問題,并且爭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財政赤字現象發生的可能性,通過這樣能夠避免我國發展過程中由于通貨膨脹現象的出現而造成過大的壓力。
結束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與推進屬于當前我國應對經濟新常態形勢的重要戰略舉措,通過去杠桿、去產能、去庫存等多種措施的應用能夠使供給體系質量與效率得到充分的提高,在對一些中高端產業的供給進行擴大的過程中,可以使供給結構對于需求變化上展現出來的適應性與靈活性都得到較為明顯的提高,并且在最終使全要素的生產效率都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13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