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交通運輸人才培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基于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以交通運輸行業人才需求為出發點,針對我國職業教育交通運輸專業結構布局,提出優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路徑以及完善現代學校制度的保障機制,用改革的辦法推進教育資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實踐證明,以供給側為支點促進職業教育改革有利于高質量交通運輸人才培養機制的形成。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改革;職業教育;交通運輸;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2-0122-02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人才培養的內涵建設
  1.以提升供給質量為核心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從供給層面入手來對改革內容進行重新審視,以提高供給質量和供給效率為宗旨,用改革的辦法引導結構調整,繼而在擴大有效供給的基礎上使供給與需求更加匹配,實現供給結構的調整以應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1]交通運輸部、教育部《關于在職業院校交通運輸類專業推行“雙證書”制度的實施意見》中指出強化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需求導向,以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為核心,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因此,重視供給質量、強化自身內涵發展是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交通運輸人才培養應以提升供給質量為核心,嚴格職業院校相關專業準入制度。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支點,強化內涵能力建設,從學校辦學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為出發點,分析交通運輸行業需求,全面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職業教育交通運輸人才的供給質量和層次。
  2.以提高供給效率為關鍵環節。推進“結構性改革”的落腳點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要大力提升生產要素供給的質量和效率。交通運輸部發布的《關于提升交通運輸從業人員素質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交通運輸從業人員素質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交通運輸需求,主要表現在專業化程度低,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短缺等,這表明從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來看,人才培養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已不適應經濟轉型發展的要求和變化。職業院校交通運輸人才的有效供給,需要輸出與現代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所需人才標準相適應的高質量人才,同時為教育對象提供個性化教育服務,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元化需求,亦能最大限度發揮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轉型升級中的作用。因此,應積極探索和開展效率系統評價,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合理配置各項教學資源。
  3.以促進改革創新發展為精髓。創新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運輸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創新來激發新的動力。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背景,以交通運輸行業“需求側”和“供給側”為基點,發揮各相關要素的整體聯動性,促進交通運輸人才培養的改革發展。交通運輸行業“十三五”期間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部分地區和領域率先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實施創新驅動,以智能化帶動交通運輸現代化。這就要求職業教育交通運輸人才培養應注重提升其創新能力,為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提供專業素質扎實、能力水平較高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人才培養的實踐路徑
  1.對接交通運輸行業,優化專業結構布局。優化職業院校專業結構布局,對接交通運輸行業發展趨勢與產業鏈,提升專業供給的適需性。以市場需求為基礎,協調“需求方”和“供給方”,圍繞國家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戰略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改善職業院校專業布局結構。職業院校應建立動態靈活的專業設置機制,緊貼交通運輸行業發展趨勢與企業崗位需求來設置相關專業。隨著交通運輸行業的迅速發展、國家對運輸業結構的調整,必然需要大量的高層次人才服務于該行業。因此,面向產業經濟轉型升級和交通運輸行業的現實需求,職業院校應適時動態調整專業結構布局,使之緊緊貼近乃至引領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
  2.跟進交通需求發展,優化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各行業領域的產業鏈更加聚焦有力地推進了各區域內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的成熟發展,交通運輸產業人才培養結構就要與交通運輸發展不同階段的需求相適應,產業人才的能力素質結構要與產業結構調整相匹配,產業人才的分布結構要與區域交通發展戰略布局相協調。[2]。因此,職業院校應及時掌握交通運輸行業發展趨勢,適時做出調整,優化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職業院校應聯合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區域企業用人單位共同科學地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制訂人才培養規格。根據國家和交通運輸市場的需求,結合職業院校自身特點和相應的區域優勢,因地制宜,為社會發展培養交通運輸人才,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
  3.完善現代學校制度,激發院校內生動力。創新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加強職業教育統籌管理,激發內生動力,從而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協調發展職業教育管理體制,依據現代職業教育治理體系的目標要求,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落實各部門職責,完善政府統籌,構建政府、職業院校與市場間的新型和諧關系。建立健全現代職業學校制度,構建校企利益相關體和命運共同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職業院校與企業之間的良好合作關系。優化適應專業群建設的院系兩級管理體制,兩者各司其職,院級負責宏觀調控,依據專業布局結構的調整,以專業群劃分組建二級學院,實現管理重心和辦學自主權的下移。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
  1.政府主導:完善政策制度、提升要素配置效益。完善相應政策制度建設,強化頂層設計,發揮地方政府對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宏觀調控職能,營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環境背景,為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培養提供堅定的保障。因此,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使職業院校可以結合院校自身特色,探索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應用型交通運輸人才方面,應以夯實基礎、突出創新、強化能力為宗旨來優化課程體系,依據交通運輸行業實際,推行與交通相銜接、重在與就業需求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3]政府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建立完善的相關政策,促進交通運輸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   2.學校主體: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奠定人才培養基礎。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整體質量與綜合素質是職業教育實現內涵式發展的重要依憑。《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推進高水平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以學校為主體,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完善多方主體協同培養具有“雙師”素質的師資隊伍培養機制。以“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重要抓手,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注重教師隊伍的“雙師”結構,加強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加強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提升職業院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水平,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職業院校的現實選擇。
  3.社會參與:發揮交通運輸企業主體職能、提供多元供給。交通運輸人才培養應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指導職能,交通運輸行業組織應積極地參與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中,不斷深化自身參與職業教育的指導內涵,充分發揮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獨特作用。另一方面,注重企業的統籌與管理職責,有效利用運輸企業的優勢資源。通過組織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指導專業建設、監督與評價教學質量等方式,發揮對職業院校的指導與咨詢職責,以有效解決行業標準與課程標準、生產過程與專業教學活動等的對接與融通。[4]交通運輸行業企業的積極參與,才能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支點,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共同體,從而提高校企合作育人質量,促進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緊密對接,實現人才的精準供給,為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提供堅實的保障。
  四、結語
  推進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經濟轉型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現實需求,交通運輸類人才培養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須把握質量、效率和創新三個核心內涵,從供給側入手,強化供給意識和服務意識,按照交通運輸企業需求,充分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水平。
  參考文獻:
  [1]潘錫泉.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邏輯思考——基于高等職業教育的視角[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7,26(05):11-15.
  [2]趙光輝.我國交通運輸產業人才的現狀、問題及建議[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3,6(02):124-130.
  [3]劉曉惠,孫慶峰.交通運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2012,(05):89-90.
  [4]劉根華,胡彥.行業組織參與職業教育的問題及路徑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146-15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00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