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怎么被做成一門生意的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人生哲學的字典上有一個詞叫做“孤獨”。它聽上去很高冷,還有一點高貴,它被認為是一種形而上的生存狀態。
德國思想家尼采說:“孤獨?你配嗎?只有天才和瘋子才享受孤獨,普通人只是寂寞罷了。”蔣勛在《孤獨六講》中寫道:“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
在現實生活中,孤獨的人所對應的生活狀態是什么?現代人發明了一個詞叫做“空巢”,也就是獨居。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13年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一人獨居的家庭比例占27.5%,遠超1970年的17%和1900年的5.1%。
在日本,獨居的比例更高。根據日本總務省2015年發布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日本一人獨居的家庭比例占32.5%,為史上最高。
在中國,獨居人口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我國一人獨居的比例從1990年的6%漲到了2013年的14.6%。到了今天,我國獨居人口已經達到7700萬,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9200萬,2050年將達到1.32億。
這些空巢人無論經濟條件如何,都寧愿保持獨居的生活狀態。這是否意味著他們的消費減少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空巢人為了排解孤獨,會有一些特別的消費,而這一部分市場空間被稱為“孤獨經濟”。最典型的孤獨經濟產品就是單身公寓。這種單身公寓往往在一整個樓宇中,以一房或者兩房的形式出租,配備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同時樓宇中還會有一些健身房、電影房等公共設施。
根據《2018-2019長租公寓白皮書》顯示:空巢青年是一線城市租房的主力軍,他們對公寓面積的要求較低,25平方米剛好劃分出臥室、客廳、廚房和衛生間,足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另一個孤獨經濟的典型產品是寵物。根據《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當前寵物消費市場規模已達到1708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了16.2%,比2016年增長了40%。
很多大中城市的年輕人可以不談戀愛,但是必須要養一只狗或者一只貓,甚至養幾只狗或者幾只貓。這些寵物成為了空巢生活的標配之一。而如果你想在北上廣深養一只狗的話,一年的開支大約是6000元。
孤獨經濟不僅促進了單身公寓、寵物市場的發展,還在食品行業掀起了“一人食”的潮流。
對于空巢青年來講,一個人去飯店吃火鍋是一件比較尷尬的事。于是就有飯店推出了“自熱小火鍋”之類的產品。這種火鍋可以通過外賣的形式送貨上門,食材有葷有素,剛好滿足一個人的食量,價格也很劃算。更關鍵的是,這種小火鍋就跟泡面一樣方便,一個人在家就可以搞定。
而當下最熱門的人工智能也進入了孤獨經濟領域。比如這兩年市場上興起了一種以智能陪聊為賣點的智能音箱,它的定價從300-1000元不等,主要功能是給用戶提供像朋友和親人一樣的陪伴,受到了空巢青年的歡迎。
根據大數據科技服務商奧維云網(AVC)全渠道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智能音箱的市場銷售量為1625萬臺,同比增長823%,預計2019年將達到2650萬臺。
不久前我去參加一個家電展,發現迷你小家電的銷量突然變得非常好。我看到了很多專門為空巢人定制的家電產品,比如12升容量的微波爐、2.5公斤容量的洗衣機、20升容量的迷你冰箱,而一個掃地機器人的厚度只有三厘米。根據京東商城的數據,迷你微波爐和迷你洗衣機的銷售量在2018年分別增加了970%和630%。
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克里南伯格在幾年前寫了本書,叫做《單身社會》,他在書中預言:單身社會正成為一種空前強大、無可避免的社會變革。
而我認為,當一個人選擇單身,拒絕婚姻和家庭的時候,整個社會單元就會變得越來越小,于是個人的自主性和因此產生的思想變革、消費沖動,會成為下一輪社會和經濟改革的某一個敏感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28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