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鄉土歷史的案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規定:“為保障和促進課程適應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全國各地組織專業人員積極挖掘、整理鄉土歷史資源,開發鄉土歷史教材,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實際情況是開發出的鄉土歷史教材并沒有運用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中筆者呈現了幾個鄉土歷史和初中歷史在課堂教學中相結合的案例,力求探索一條讓鄉土歷史走進初中歷史課堂的成功路子。
  【關鍵詞】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鄉土歷史 案例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規定:“為保障和促進課程適應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痹谶@一思想的指導下,全國各地組織專業人員積極挖掘、整理鄉土歷史資源,開發鄉土歷史教材,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武山縣由張東宏,王換成主編了一部鄉土教材《可愛的武山》。
  經筆者走訪后發現,鄉土歷史教材《可愛的武山》并沒有落實到全縣各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究其原因一是缺少老師,二是學校也倒不出專門的課時來開設這門課。但是,鄉土歷史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歷史,了解它對學生學習教材知識幫助很大,也符合初中生由近及遠的認知特點。所以,筆者認為,廣大一線初中歷史教師應因時制宜,本著進益求精的宗旨,將鄉土歷史資源進行整合,結合初中歷史教材內容,然后把精華版的鄉土歷史知識穿插、滲透到具體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
  在初中7歷史課堂教學中穿插鄉土歷史知識時,一定要慎重,遵循國家統編教材為主,鄉土史教材為輔的原則;同時也要明白,把鄉土史引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統編教材內容;再者,每節課都要時間上的限制。所以,鄉土歷史課程資源的運用必須把握好度,絕不可喧賓奪主。下面是幾個筆者整理的教學案例,具體呈現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穿插、滲透鄉土歷史知識的方式: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案例1:《第1課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一北京人》(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匝教學思路習本課是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分三部分講述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北京人的發現和北京人的特征。武山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鴛鴦鎮出土的“武山人”頭骨化石就是有力的證據?!拔渖饺恕毕嚓P的知識點和教材內容可以恰當地銜接在一起,在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引用“武山人”信息,定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讓學生快速的進入課堂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家鄉自豪感。見表1
  二、課中引入深化理解
  案例2:《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教學思路】本課是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課,分三部分講述了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過雪山草地,紅軍勝利會師陜甘。體驗長征路上的艱辛及長征的重大意義是本課的重點目標,紅軍在歷時兩年多的長征途中,三大主力曾經過武山。將紅軍在武山境內的行程和開展的革命活動在歷史課堂中講述,必能加強學生對長征重大意義的認知,感知老一輩者為締造新中國而經歷的超乎想象的艱辛。見表2。
  三、小組合作探究
  案例3:《第2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教學思路】本課是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二課,講述了如何高效快速的將中國經濟搞上去。新中國成立后,全國人民熱情高漲,每個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去。中國自古就是以農為本,當然,社會主義的建設還是以農業為主,當時,全國上下開展了熱火朝天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當時武山人民主要參加了去徽縣大煉鋼鐵,上溫泉鄉的東梁山修水平梯田。時至今日,有些學生的祖輩們就是當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參加者,學生可以對他們進行采訪。把全班學生提前進行分組,要求每個小組制定具有可行性的采訪計劃,然后去對祖輩們進行采訪,確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特點和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的影響為采訪的主題,最后以小組為單位整理采訪資料,各學習小組選出代表,在課堂上對采訪結果作匯報,老師總結,就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引導突破。
  顯而易見,開發出的鄉土歷史教材只要運用落實到實踐課堂教學中,才能發揮實效。運用環節應因時制宜,講求實效,把鄉土歷史資源簡單化,使其便于實踐操作,最大限度地發揮鄉土歷史的教育功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2903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