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過程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主要分為模糊性就業價值取向、多元性就業價值取向和理性就業價值取向三個階段。針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變化過程,從就業體制改革、社會轉型期價值觀的變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家庭層面分析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價值取向 變化過程 影響因素分析
一、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過程
從1996年以來,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主要分為模糊性就業價值取向、多元性就業價值取向和理性就業價值取向三個階段。
?。ㄒ唬┠:剿餍跃蜆I價值取向
1995年,10%的大學畢業生國家分配,剩下的自主擇業。1996年,大學生就業體制完全從傳統的包分配模式轉變為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的雙向選擇。從此,大學生就業完全進入了自主擇業時期。此階段,大學生在自主擇業過程中占據主動地位,但對于大學畢業生、用人單位來說,該就業方式還處于模糊探索性階段,還需要更多的磨合與發展。學校從課程設置、培養方案、就業指導等方面進行改革;大學生從專業知識、相關等級證書、就業心態等方面進行調整;用人單位在探索合理的招聘方式、選拔方式進行改革。
?。ǘ┒嘣跃蜆I價值取向
2003年以后,大學生就業難成為整個社會比較關注的熱點話題。此階段,大學生就業難使得大學生往往選擇“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方式,在就業價值取向方面呈現出多元性。隨著計算機與網絡的普及,在獲取求職信息方面,除了傳統的校園招聘,更多的大學生選擇通過網絡招聘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職位。在國家政策的鼓勵和引導下,許多大學生選擇到西部地區、基層就業,甚至是創業。
?。ㄈ├硇跃蜆I價值取向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和社會輿論的引導下,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更趨向于理性。首先,為自己將來的就業能力給予積極的準備,在大學期間積極學習本專業的知識和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意識,畢業時對自己的就業能力有準確的判斷;其次,除了“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想法外,部分大學生提出了“暫時性、可控性失業”的就業策略;第三,大學生不再盲目地追求到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蘇州、杭州、成都等環境優美的宜居城市也越來越受到歡迎。
二、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的影響因素
?。ㄒ唬┚蜆I體制改革因素
就業體制改革初期,傳統的包分配制度已不存在,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想要從事的職業,用人單位也通過單位的實際需要來選擇適合的大學畢業生,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雙向選擇是正面的、雙贏的,既符合了用人單位的需求,也充分體現了大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利。但是,此時的高校并沒有開設大學生就業的相關課程,使得大學生對于今后的就業形式、職業規劃沒有準確的認知。各個用人單位的角色也從“被動接收”到“自主選擇”,其中的招聘細則、政策法規還不健全。
(二)社會轉型期價值觀的變化
隨著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社會的結構和形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中國的社會開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農業社會向工業信息化社會、封閉式社會向開放式社會轉變。社會發生轉型,大學生的價值觀也發生了變化,一是越來越多的人報考公務員,在某些崗位上甚至出現了千里挑一、萬里挑一的局面;二是更多大學生選擇到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工作,因為這些崗位的福利待遇較為穩定;三是沿海發達城市的人才聚集較多,西部地區、貧困地區、東北地區的人才外流比較嚴重。
近幾年,媒體對于職業的評價和就業價值取向也開始轉變,并給予了更多的正面報道。例如高職、中專的職業技術類學校,往往不被家長所認可,因為畢業后大多數是從事“藍領”或“灰領”的工作,但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越來越多的技術工人憑借著高超的技藝,贏得了全國人民的尊重,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價值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ㄈ└叩冉逃母母?
高等教育是社會的重要組成,也是國家培養高級人才的搖籃,它的改革也是隨著經濟和社會體制改革而進行。除了高等教育就業改革以外,大學生、研究生的擴招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1999年,高校開始對大學本科教育擴招,2003年第一屆擴招畢業生畢業,大量的大學畢業生涌入社會,個別出現了“畢業即失業”的現象。而且,2003年以后,大學畢業生逐年攀升,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但是高校對于此種就業形勢,僅僅是按照以為給予畢業大學生一些就業信息,并沒有給予大學生在校期間正規的、持續性的相關就業指導,導致大學生選擇了“先就業,再擇業”,甚至是一再降低就業標準。
當代大學生再面試求職的時候,發現大學四年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用人單位需要的職業能力差距很大,高校在高校人才方面的培養,要對培養機制有所創新,推進高校培養的系列改革,同社會企業合作,建立長期可行性的培養渠道和方法。企業和用人單位要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更便利的鍛煉平臺,讓大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掌握社會崗位需求的本領,政府和國家要切實完善大學生就業制度以及就業信息的快速和便捷。總的來看,大學生就業能力培育工作是一項綜合又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依托學校、企業和政府提供的資源及條件,加上學生自身的努力,并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逐漸規范化、具體化、實用化。
?。ㄋ模┘彝用?
從社會學角度分析,每個大學生的就業選擇都能折射出家庭對于其發展的影響。大學生的就業是所在家庭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大學生家庭的社會條件、經濟條件和文化背景等因素都會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產生一定的影響。鄭潔研究結果表明,利用家庭社會條件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機會,降低了大學生獨立求職的能力;社會條件越高家庭的大學畢業生,推遲就業的可能性越大,更傾向于薪資待遇較優的單位。李煒等研究表明,家庭的社會條件、經濟條件較優的大學生找到工作的概率顯著較高。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29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