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價值取向變化及引導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及社會多元化的發展,目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價值取向朝多元化、功利化和社會責任感淡化方向發展,造成這些變化的原因有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及個人因素,本論文從社會層面、家庭層面、學校層面和個人層面做出了原因分析,并給出了引導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價值取向;引導策略
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多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我國的經濟結構升級換代,這些都給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目前的就業形勢帶來了影響。同時知識經濟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迅猛,人們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也受到很大影響。
一、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價值取向變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及社會文化多元化的發展,目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取向主要發生了以下三個變化:
?。ㄒ唬?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價值取向朝多元化趨勢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價值觀的多元化,人們的價值取向逐步多元化,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也隨著社會向前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這主要體現在兩點:
首先職業價值取向中的就業領域呈多元化。本次問卷調查中,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方向有國有企業、外資企業、事業單位、民營企業、自主創業等就業規劃。學生在就業時會充分考慮到各個就業領域和方向。
其次職業價值取向中的就業方式呈多元化。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高度信息化的影響下,網絡招聘得到了他們的高度認同,加上傳統的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方式更加多元化。
?。ǘ?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價值取向趨向朝功利化發展
本次問卷調查發現工資福利是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時的首要考慮因素,去基層工作是因為政府的優惠政策,選擇去國有企業工作的主要是因為工資福利好。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期望值偏高,在缺乏職業規劃及自身職業能力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就業時表現得急功近利,主要考慮工資福利及自我發展,很少考慮社會的長遠發展和需求,這充分說明目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價值取向呈現功利化趨勢。
(三)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價值取向社會責任感逐步淡化
高職院校的發展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時期,隨著社會對個人利益的認可,有些學生社會價值觀念逐步淡化,就業時更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個人主義傾向比較嚴重。
通過調查問卷發現,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責任感整體感參差不齊,大部分停留在利己的層面上,他們在職業價值觀上崇尚自我,以個人為中心,強調個人價值的實現和自我發展,總體呈現社會責任感淡化的趨勢。
二、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價值取向變化原因分析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價值取向變化多樣,總體是積極向上的,但也存在功利化、責任感淡化等問題,導致這些變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論文分別從社會層面、學校層面、家庭層面和個人層面分析其影響因素。
?。ㄒ唬?社會層面——社會文化多元化和斷裂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絡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傳媒和網絡成為高職院校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但傳媒本身提供的價值觀多種多樣,而網絡的交往基本是同齡人之間相互影響。
因此,社會的文化傳遞發生了重大變化:同齡人的文化溝通替代了教育形成的上下代的文化傳遞,社會文化出現了嚴重斷層。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人們一直堅持地為人民服務、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價值觀,在劇烈變化的社會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導致其自身無法有效發揮核心價值的引領功能。
?。ǘ?學校層面——部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短視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大眾化的高等教育意味著教育目標的多樣化,這就需要多層次、多類型的培養模式,但很多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單一,沒有意識到市場需要更多的應用性高素質技能人才。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影響是多方面的。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不合理。調查發現很多高職院校課程內容及機構設置不能很好地滿足在校學生的實際需求,學校開設課程缺乏實用性和技能性。
其次,部分高職院校教學上重理論輕實踐。高職院校課程安排上理論課程太多,而實踐課程太少,校企合作機會匱乏,不能滿足學生未來的就業需求。
再次,目前高職院校職業價值觀教育課程體系不夠完備,目標不明確,就業信息不對稱。有些高職院校職業價值觀教育課程開設具有臨時性和隨意性,缺乏必要的就業形勢教育,就業信息更新比較慢,學生對就業形勢和人才需求信息了解匱乏,對學生的就業十分不利。
?。ㄈ?家庭層面——部分父母教育觀念陳舊
問卷調查發現家庭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以及父母的理念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價值取向有很大的影響。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時之所以“高不成低不就”,是由于高職院校畢業生生活壓力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父母。
很多父母在子女就業遇到難題時,會盡最大努力,從物質上和精神上給予幫助,會讓子女產生一種工作不工作無所謂,什么樣的工作無所謂的感覺,導致子女對就業不夠重視,缺乏遠大理想抱負。
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暫時不工作,也是不少學生和家長的普遍態度。一些父母對子女期望過高,求穩定、保終身等觀念仍在影響著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選擇和就業取向,甚至很多畢業生在就業時對地域和職業的選擇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父母的態度。
?。ㄋ模?個人層面——自我定位和自我認知不準
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及實際訪談發現目前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定位高于自己的實際水平,不準確的自我定位使他們職業價值取向也偏離正常的軌道。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找不到自身興趣和個性
在調查中發現高職院校學生就業選擇時最注重的并非個人興趣。很多高職院校學生并不知道自己適合何種職業,因而無法確立職業理想,感受不到自己生活的意義,喪失了積極進取的動力。 二是就業態度不端正
物質條件的提升及高職院校學生尚未體會到生活壓力,導致有的學生認為工作不工作無所謂,他們在經濟上過度依賴父母。有些學生過度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重名利,輕奉獻,缺少艱苦奮斗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態度。
三是就業能力不足
高職院校學生由于所學專業在市場需求上處于飽和狀態,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很難適應企業文化,或對目前就業形勢估計不足,導致他們就業力差,從而影響了其職業價值取向。
三、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價值取向引導策略
針對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這四個層面存在的問題,本論文從以下四個層面提出了解決方法:
(一) 高職院校學生要正確認識自我,確立合理的職業價值取向
高職院校學生要充分了解自我,正確評估自己的性格特點、能力、優勢、劣勢、興趣愛好等,對自己各方面能力進行排查,徹底明確自己能干什么的問題。高職院校學生在堅持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學好社會知識,提升自身素質,在職業規劃時應把握“擇己所好”“擇己所擅”“擇己所需”“擇己所利”這四個原則從而確保樹立科學合理的職業價值取向。
?。ǘ?家庭要改變對子女的職業教育與職業期待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價值的影響是相輔相成的。在針對職業責任的價值取向上,父母職業種類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責任影響顯著,這表明家庭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價值取向尤其是職業責任有著重要影響。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價值取向社會責任感淡化,家庭應該從孩子的職業興趣和實際能力出發,轉變職業觀念,改變職業期望,營造良好的家庭職業氛圍,從家庭層面更好地幫助高職院校學生實現就業。
?。ㄈ?學校從各層次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引導教育
高職院??梢詮囊韵氯齻€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
一是發揮思政課在高職院校學生就業中的導向作用
思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調整、充實思政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和創業觀。
二是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熏陶作用
校園文化是學校優良傳統的結晶,是學校建設的靈魂,是決定學校發展好壞的重要因素。高職院校應加強校企合作,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感受職業氛圍,從而充分理解職業道德規范,提升職業道德修養,完善職業性格。
三是加強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職業價值觀
高職院校應該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對學生實行職業素質教育,幫助他們樹立合理的職業觀,做好職業規劃,培養職業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通用人才。
?。ㄋ模?社會優化就業環境,鼓勵高職院校學生創業就業
在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中,優化社會整體就業環境,弘揚以馬列主義指導思想為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主題、民族復興為中國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幫助高職院校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職業價值取向的基本保障。社會應該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優化就業環境,引導高職院校學生實現充分就業。首先,社會從各個方面進行文化滲透和文化洗禮,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社會責任感。其次,要優化創業環境,鼓勵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創業。
當前就業競爭日趨嚴峻,高職院校的學生應該積極轉變職業觀念,同時家長、學校、社會也要從各自層面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變,從而讓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夠充分發揮的積極主動性,實現合理就業。
參考文獻:
[1]赫連,華巍.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及其對策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研究,2007.
[2]張健.大眾文化對青少年閑暇生活的影響[J].當代青年研究,2007.
[3]李一國.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多元化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
[4]胡榮.大學生對職業的評價及分析[N].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6).
[5]張元.造學會做事的職業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5(235).
[6]吳紅梅.如何加強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11(1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