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我國快遞企業開辟東南亞市場的現狀與反思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東南亞是目前國際快遞企業尚未形成壟斷優勢的地區。近兩年,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電子商務的快速興起,東南亞成為我國快遞企業開辟海外市場的熱土。我國10多家快遞企業采取多種方式在東南亞建立了海外倉和經營網點,投資總額超過100億美元。然而,國內快遞企業在東南亞過快擴張導致的市場競爭力不強、運營模式乏力、終端渠道不暢等弊端逐步顯現,這種現象當引起業界警醒與反思。我國快遞企業應當在業務開發、優化運營模式、推行共享倉配等方面采取相應措施,以便在東南亞更好更快的發展。
   關鍵詞:快遞企業;東南亞市場;問題與反思;對策
   按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一個國家的國際物流水平與其對外貿易規模遙相呼應。縱觀世界四大著名快遞巨頭的發展歷史,美國聯合快遞(UPS)和聯邦快遞(Fedex)、德國敦豪(DHL)、日本雅瑪多(Yamato)無不與其所在國家的對外貿易擴張齊頭并進。全球化電子商務推動了全球產業整合和供應鏈重構,中國快遞業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18年我國快遞總量突破500億件,營業收入接近6040億元,超過美國、日本、歐洲幾大經濟發達體的總和。隨著中國對外經貿體量的不斷增長,必將催生與之相適應的快遞巨頭。近兩年,以順豐、京東、阿里為代表的快遞企業爭相摩拳擦掌,開辟海外市場。而被認為是全球快遞市場最有發展潛力卻尚未被國際快遞企業壟斷的東南亞,成為了眾多快遞企業跑馬圈地,搶占先機的熱土。然而,時間是證明企業決策成效的利器,國內快遞企業過快境外擴張導致的弊端逐步顯現,這種現象當引起業界警醒與反思,以便推動我國更多的快遞企業“走得出、行得穩”。
  一、我國快遞企業開辟東南亞市場的現狀
  我國快遞企業綜合權衡自身特點、東南亞國家的實際情況、擬合作企業的訴求后,大多采取整合并購、投資融資、自建物流網絡的模式在東南亞市場開疆辟土。目前,到東南亞開展業務的中國快遞企業共11家,聯建和自建海外倉、物流網點2000多個,總投資超過100億美元。
 ?。ㄒ唬┱喜①忂M入東南亞市場
  快遞是一個資源要素集中,配置資源費時費力的行業。并購國外龍頭物流企業,整合雙方優質資源,可以省略開拓市場的繁文縟節,取得事半功倍快速占領對方市場的效果。2017年5月,阿里巴巴籌資20億美元收購東南亞最大電商Lazada 83%的股份,利用Lazada電商平臺資源,開展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的跨境電商快遞業務。同月,圓通速遞花費10.41億港元收購先達國際物流有限公司61.87%的股份,成功對其控股,利用先達國際的物流線路和網點資源在新加坡、泰國、越南開展多式聯運,海外倉配等業務。2018年10月,順豐出資55億元收購德國敦豪在香港和北京的業務,整合敦豪的物流網絡資源,在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提供供應鏈服務。
  (二)投資融資開展東南亞業務
  利用投資融資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對方本土物流網絡資源,快速建立政府、客戶關系,有效規避市場障礙,實現彎道超車。2017年9月,京東投資5億美元與泰國最大的電商企業Central Group Co,Ltd和Provident Capital分別成立兩家合資公司,向泰國消費者提供電子商務服務。2017年8月,京東向印尼商務企業GO-JEK投資1億美元,2018年6月,京東對印尼電商物流平臺Shadowfax進行了2500萬美元的投資,與合作企業聯合開展電商業務。2018年1月,京東為越南電商企業Tiki融資5000萬美元,成為其最大股東。2017年8月,阿里巴巴為印尼電商企業Tokopedia 融資11億美元,與其合作開展跨境電商業務。2019年3月,順豐出資400萬美元,入股緬甸物流公司KOSPALimited,獲得該公司25%的股權,開展該國的快遞和跨境物流業務。
  (三)自建物流網絡獨立運營東南亞業務
   對于發展潛力廣闊,經營收入增長明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物流節點地區,可以采取自建海外倉和物流配送網點的方式,依靠自建網絡資源開展業務。自建物流網絡雖然投資大、耗時長、見效慢,但能不折不扣貫徹執行企業經營理念,增加貨物投遞的時效性,保障企業長遠經濟利益。目前,京東在東南亞的泰國曼谷、印尼的7個大型城市建立了海外倉,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大件、中小件、跨境貨物投遞物流網絡,在部分地區可以實現“當天下單,當天收貨”;菜鳥在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建立了物流倉庫,實現海外采購,屬地配送;百世快遞在泰國采取“自建分撥中心與末端網絡加盟”的方式,已經建成4個運營中心,71個城市網點,500多個門店的物流網絡;中通快遞在柬埔寨自建了面積6600平方米,每天中轉5萬票的分撥中心,運營能力輻射柬埔寨及周邊國家。
  二、我國快遞企業開辟東南亞市場的機遇
  (一)填補東南亞供應鏈缺口
   最近幾年,東南亞毫無疑問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2018年,東南亞GDP總量達到2.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9%,中國與東南亞貿易達5878.7億美元,增長比例高達14.1%,超過中國對外貿易平均增長速度。東南亞人口總數6.3億,其中適齡勞動力人口占比60%。巨大的經濟增長潛力、龐大的消費市場及勞動力優勢使其成為全球制造業投資的圣地。截止2019年4月,世界500 強企業如三星、LG、英特爾、富士康等均已在東南亞投資設廠,我國1000多家紡織、服裝、玩具等企業也紛紛將制造業務重點轉移到東南亞。一個制造企業完整的供應鏈條包括全球采購、本土生產,海內外銷售,這需要與之配套的全新供應鏈服務能力。世界制造業向東南亞遷移拉長了客戶供應鏈距離,造成了東南亞供應鏈缺口,為我國快遞企業帶來了遠赴東南亞參與客戶供應鏈管理,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的契機。
  (二)搶占東南亞跨境電商先進機   2018年東南亞電子商務營收達到720億美元,2025年,東南亞電子商務市場預計將急劇增加到1020億美元,每一個東南亞國家的電子商務市場總額都將突破50億美元。據統計,東南亞網民數量接近3.9億人,90%的用戶使用智能手機上網,在線時間平均每天接近5小時,遠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這為東南亞廣泛開展電子商務業務創造了堅實的基礎。東南亞最負盛名的電子商務運營商只有Lazada、Shopee和Tokopedia三家,電子商務尚處于“原始期”的賣方市場,快遞企業只承擔運輸,不負責上門投遞與攬收,客戶在快遞網點門前大排長龍等候的現象比比皆是。從電商平臺的繁昌盛,延伸至快遞企業的相繼崛起,是一個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必然趨勢。東南亞這種情況與中國電商和快遞同步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極其相似。東南亞與中國一衣帶水,我國快遞企業對東南亞情況比較熟悉,東南亞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與快遞企業發展的相對滯后,為我國快遞企業近水樓臺開辟東南亞市場,搶占東南亞跨境電商業務先機創造了無限商機。
 ?。ㄈ╉槕爝f企業“走出去”國家政策
   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觸發了我國對外貿易和制造業新一輪增長契機,推動了快遞企業“走出去”步伐。2018年,我國進出口總值達到30萬億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達8.37萬億元,增長13.3%。而東南亞作為“一帶一路”最為重要的節點,我國對其進出口增長11.2%。為更好的服務“一帶一路”,助力我國快遞企業“走出去”,我國政府順勢而為,在政策層面,出臺了若干鼓勵快遞企業開展國際業務的政策。我國《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要求“鼓勵重點快遞企業構建覆蓋‘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跨境寄遞網絡”。2018年,在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國家郵政局指出;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海外擴展業務,形成國際競爭優勢,提高我國快遞品牌的世界競爭力。2019年1月的郵政工作會議上,國家郵政局提出;引導快遞企業開展國際合作,構建面向全球的跨境寄遞網絡,鼓勵快遞企業融入全球供應鏈,服務中國“智造”。
   三、我國快遞企業開辟東南亞市場出現的問題及反思
 ?。ㄒ唬┙洕鷮嵙η啡彪y以抗衡國際快遞巨頭
  毋庸置疑,中國是快遞大國卻不是快遞強國,當下,能夠與國際快遞巨頭分庭抗禮的國內快遞企業仍然是鳳毛麟角。目前,國際快遞巨頭DHL、UPS、FedEx已經陸續在東南亞開展業務,因其初來乍到而尚未形成市場競爭優勢,但這些知名快遞公司具有強大的業務整合能力和成熟的企業管理經驗,一旦站穩腳跟,將對我國快遞企業造成不可忽視的殺傷力。我國快遞企業在東南亞尚處于拓展市場,薄利經營階段,以快遞2.5kg的小件為例,除順豐將單件定價在12至15美元區間外,其他快遞企業的單件定價大多位于8至10美元的低價區間,而外資快遞企業的平均單件定價為28至40美元,國內快遞企業不能望其項背。2018年,DHL、UPS、FedEx三大快遞巨頭以超過60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牢牢把持世界前三的位置,我國排名第一的順豐才130多億美元。
   (二)運營模式乏力暗存企業經營風險
   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經過近兩年的實踐,我國快遞企業在國內屢試不爽的整合并購、投資融資的擴張模式在東南亞卻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整合并購國外企業后,如何將本企業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融入到對方企業中,促使雙方產生化學反應,一直是業界難以化解的難題,而這又恰好是投資企業十分關注的問題。東南亞國家的風俗習慣與我國差異較大,和我國快遞企業的管理方式產生沖突,拖累企業整體效率。如阿里巴巴控股Lazada后,由于當部分員工不愿意加班,延長了貨物送達的時效,影響了企業的社會聲譽。投資融資則涉及到企業最終的控制權和決策權問題,稍有不慎,投資方的利益將損失殆盡。我國一些快遞企業在投融資東南亞物流行業時,對東南亞國家法律法規分析不透徹,對投融資對象的控制權和決策權未作明確規劃,增加了企業未來的經營風險。
   (三)終端渠道不暢降低企業運營效率
   長久以來,在境外設立海外倉,自建物流網絡,開展自營或者自營與加盟相結合物流業務,這是業界長盛不衰加以贊許的方式,但這種方式在東南亞也出現了短時期水土不服的現象。如京東在泰國曼谷、印尼建立海外倉,原本希望通過境外采購、自建倉庫倉儲、就近配貨的輕車熟路模式,提高配送的便捷性,增強企業運營效率。卻未曾料到東南亞復雜的地理環境和落后的交通條件,使企業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的計劃大打折扣,企業制訂的“當天下單,當天收貨”目標難以完全執行。中通快遞在柬埔寨自建分撥中心也遇到了與京東相似的問題。至于百世快遞,其在泰國采取“自建分撥中心與末端網絡加盟”的方式也受到了不小的挫折,泰國末端網絡加盟市場沒有中國那么成熟,消費者對加盟商缺乏信任,使百世快遞在當地發展加盟商的行動舉步維艱。
  (四)服務功能單一影響企業未來發展
   當前,東南亞快遞市場的“原生態”極大激發了我國和其他國家快遞企業爭相開拓市場的熱情。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的電子商務剛剛起步,消費者對快遞企業所提供的服務沒有過高的要求,對快遞企業服務過錯導致損失而投訴的比例也處于較低水平。例如,在中國市場,眾多快遞企業為廣大消費者承諾的當日送達、隔日送達、1至3日送達等服務在大多東南亞市場尚未普遍涉及。另外,消費者還沒有建立對電商平臺的信任感,絕大多數貨物采取平臺下單,快遞公司投遞,客戶收貨驗貨,再支付貨款的傳統方式進行交易,快遞公司甚至不承擔貨物的上門送達服務。我國一些快遞企業目光短淺,面臨東南亞市場的最低需求,沒有看到原始市場下的未來發展機遇,只注重眼前利益,為降低成本,向客戶只提供貨物的中轉服務,充當客戶的中轉器,其他增值服務一概缺失,嚴重影響了企業未來的發展。
  四、應對之策
  (一)開發多種組合業務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當前,我國快遞企業在東南亞的主營業務仍然集中在重量位于2.5kg至20kg之間的跨境電商小型國際郵包,貨源主要來自于東南亞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從中國采購的貨物,返程貨物非常奇缺。至于其他業務,我國快遞企業在東南亞涉足力度尚不明顯?;谀壳癠PS、FedEx、DHL等國際快遞在東南亞立足未穩的有利時機,我國快遞企業要勇于出擊,開發一系列組合業務,搶占市場先機。例如,在現有2.5kg至20kg貨物運輸主營業務上形成市場壟斷局面,同時,開發20kg以上中大型貨物快遞業務,逐步建立市場競爭優勢,畢竟,隨著東南亞經濟的日益發展以及中國與東南亞跨境貿易政策的進一步開放,東南亞客戶消費中大型商品的數量將與日俱增,今后,小型商品的主導地位有朝一日將被中大型商品取而代之。另外,我國快遞企業要與東南亞本土快遞企業、航空代理公司建立合作聯盟關系,爭取將更多的返程貨物收入囊中。唯如此,才能形成小、中、大型貨物快遞業務相互搭配,去程、返程貨物互相補充的良好競爭格局。
   (二)優化運營模式降低經營風險
  實踐證明,因為面臨市場下沉和面向終端消費者,我國快遞企業在初期應該避免以直接投資方式進入東南亞市場,而投融資方式無疑是較為理想的選擇,這在東南亞快遞市場已經多次得到印證。以DHL為例,早在2015年,DHL大刀闊斧投入巨資試圖打造東南亞快遞自營網絡,結果折戟而歸。后來,USP、FedEx進入東南亞市場初期也曾嘗試直接投資自建物流網絡,最終也重蹈DHL的覆轍。我國快遞企業采取投融資方式進入東南亞市場時,應該選擇當地最強的合作企業作為戰略合作伙伴,但合作層次不要僅局限在開通送貨網點、布局物流網絡、共建快遞線路上,應把合作的重點放在企業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的融入上,將中國快遞企業打磨多年構建的企業優良傳統和作風這一“快遞文化”移植到東南亞合作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從而產生催化器作用,形成強有力的資源整合合力。為防止出現管理權與決策權的爭端,我國快遞企業應防患于未然,事先聘請精通東南亞政策、法律的專業人士設計投融資合作協議,將雙方的管理權和決策權進行明確限定。
  (三)推行共享倉配提高運營效率
   從長遠發展規劃考量,設立海外倉將是我國快遞企業打造東南亞境外市場優勢的最終發展方向??爝f企業與跨境電商相互協作,對境外客戶群體購買商品的種類進行精準分析,事先將客戶購買率比較高的商品實行全球采購,然后儲存在海外倉,快遞企業只需1至2天就可將商品送達客戶,而傳統跨境快遞需要15天左右。但海外倉投資大,庫存成本高,特別是客戶退貨導致的采購與保管雙重成本,使企業壓力倍增,若快遞企業迫不得已提高快遞收費,將增加消費者負擔,在速度與價格上此消彼長,勢必違背設立海外倉的初衷。目前,在東南亞市場全面布局海外倉的條件還不成熟,我國快遞企業應共享倉配資源,例如,京東和阿里在東南亞已經布局了較為完善的海外倉,利用率尚未飽和,其他快遞企業可以采取租賃和戰略合作的方式共享京東和阿里的海外倉資源。另外,為有效打通“最后一公里”,我國快遞企業應仿效國內的做法,與東南亞一些流量很多的社區和便利店合作建立快遞線下網點,將客戶分流到最方便的寄取點,增加客戶的粘性。這樣既降低了前期投入成本,又能提高企業運營效率。
  (四)設置個性化服務注重長遠發展
  歷史證明,價格戰不是持久的常勝砝碼,快遞企業應將增值服務作為企業未來開發的主導業務。為保障在未來市場白熱化競爭中生存和發展,我國快遞企業在東南亞理當應對市場需求,設置個性化物流服務,不可千篇一律只提供低檔次服務。在保證對所有客戶提供優質“門到門”送達服務的基礎上,還可為特定的客戶設立當日特快、隔天投遞、1至3天彈性送達等增值服務,利用個性化服務,增加企業利潤源?;诋斍皷|南亞快遞市場尚未建立電商平臺信任機制的實際情況,我國快遞公司可捷足先登,率先開設物流金融、物流保險等多種服務項目。例如,為東南亞電商平臺建立擔保機制,設立貨物保險、墊資或者代收貨款業務,待東南亞客戶與電商建立相互信任關系,跨境電商呈現爆發性增長后,東南亞客戶對我國快遞企業已經難舍難分。
  
   參考文獻:
  [1]尤宏兵.中國東盟產能合作的發展、困境及前進之路[J].對外經貿實務,2019(3): 17-20.
  [2]楊清.美國擬退出萬國郵政聯盟對我國中小跨境電商的警示及應對[J].對外經貿實務,2019(3): 24-27.
  [3]劉伯超.我國眾包物流發展的現狀、困境與升級路徑[J].對外經貿實務,2017(11): 89-92.
  [4]鄭嘉慧.“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對策建議[J].中國國際財經.2018(21):20-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3492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