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我國“新三板”市場企業融資效率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三板市場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新的渠道。本文從融資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四個方面研究了2012年—2017年間新三板市場企業的融資效率。研究發現,隨著新三板市場流動性的不斷增長,掛牌企業的融資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同時新三板上市企業自身營運能力、成長性等指標卻并沒有很好地改善。為進一步促進新三板市場的發展,需進一步健全新三板市場機制,提高企業信息披露透明度;優化企業內部組織結構,提高資金運用效率。
  關鍵詞:新三板;中小企業;融資效率
  0 引言
  為高新技術產業融資的“新三板”系統于2006年成立以來,于2014年8月25日,“新三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對新三板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根據新三板官網的數據,截至2014年12月底時,新三板掛牌公司已有1572家,相對于同年7月底的891家,短短五個月間增幅達76.4%。同時,新三板2014年的股票成交數量達228212.4萬股,是2013年股票總成交數量的11.27倍。
  王重潤、王贊(2016)認為,企業的融資效率包含了融資成本與資金利用效率兩個方面。廖艷等(2017)則將企業進行資金融通的投入和產出的效益比作為企業的融資效率進行研究。張海茹(2015)則利用回歸分析評價法對新三板企業掛牌前后的融資效率進行研究后發現,在新三板市場中掛牌的行為對中小企業后續的自身成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本文主要通過對新三板市場中2012年(含2012年)以前掛牌企業2012年~2017年間的融資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的分析,對新三板市場中企業的融資效率進行分析。
  1 新三板市場前后融資效率的對比分析
  1.1 樣本選取
  本文將分析新三板中的掛牌企業在2012年—2017年間的企業融資效率變化。因此,為確保樣本企業的選取對新三板企業的前后融資效率分析具有代表性,故本文選取新三板市場中2012年(含2012年)以前掛牌的營業利潤均為正數的50家企業進行2012年至2017年間的融資效率分析。
  選取2012年(含2012年)以前掛牌且在2012年~2017年持續存在并營業利潤為正數的企業作為樣本企業,可以更好地從每年的角度進行分析企業融資效率的變化,更加確切地分析2014年的做市商制度對企業融資效率的影響性,避免了所選取的企業存續時間不長,不能全面地反映新三板市場發展中企業融資效率所經歷的變化。
  1.2 樣本企業前后融資效率的對比分析
  為避免樣本企業中存在個別企業的財務數據異常而導致均值的不正常偏高或偏低,本文采用分析樣本企業財務數據中位數的方法來測算樣本企業前后融資效率的變化情況。
  1.2.1 2012年~2017年樣本企業利息支出對比分析
  由于新三板市場中的中小企業多采用債務融資的方式,故融資成本主要來源于利息成本。本文采用利息支出作為企業的融資成本指標。利息支出越高,說明企業的融資過程中面對的阻力越大,融資成本越高,企業的融資效率越弱。數據顯示,樣本企業在2012年和2013年的數值較小,中位數均小于16.57萬元,2014年企業的利息支出猛然增加到47.16萬元,至2017年中位數一直維持在45萬元上下。這說明2014年做市商制度的實行極大地促進了企業對外融資的信心,融資規模擴大。且2017年樣本企業利息支出的最小值首次出現負數(-2.28萬元),說明企業非但沒有對外借款,反而首次對外投資獲取了利息,這是企業融資能力提高的重要體現。
  1.2.2 2012年—2017年樣本企業速動比率對比分析
  速動比率即去掉存貨后的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比率。該比率越高說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企業在面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融資時更容易籌集到資金,融資效率越高。分析樣本企業2012年~2017年的速動比率可知,樣本企業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速動比率中位數分別為2.31、1.98、2.08、1.88、2.43、2.32,去除2012年由于企業為掛牌而可能采取的對其財務數據進行修飾的情況,2016年和2017年的速動比率相對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均有了提高,從2.0左右增加到接近2.5左右。
  速動比率的提高說明在2012年—2017年的發展過程中,新三板中的掛牌企業隨著市場的發展其償債能力也在慢慢提高,在面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融資時,更加容易取得金融機構的信任,更加容易獲得貸款來推動企業的發展。
  1.2.3 2012年~2017年樣本企業總資產周轉率對比分析
  測評企業營運能力的指標為總資產周轉率,即企業一段時間內的銷售收入與資產總額之間的比率,反映企業對資產的管理能力和使用效率。該指標越高,則說明企業的資產從投入到產出所用的時間越短,該資產進入下一個生產循環越快,企業的資產管理能力越強,營運效率越高。
  分析樣本企業2012年~2017年的總資產周轉率可知,2012年和2013年的總資產周轉率中位數分別為0.81和0.74,2014年~2017年企業的總資產周轉率中位數分別為0.66、0.67、0.59、0.61,即均維持在0.6左右。同時,2012年~2017年企業的標準差分別是0.48、0.42、0.40、0.43、0.35、0.33。隨著2012年~2017年新三板市場的發展,掛牌企業的增加以及交易數量的增加,新三板掛牌企業的總資產周轉率并沒有太大的進步,說明新三板掛牌對企業自身的營運能力并沒有太大的影響。新三板市場對企業的外部監督作用尚待加強。
  1.2.4 2012年~2017年樣本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對比分析   本文采用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衡量企業發展能力,即企業當期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額與上期主營業務收入總額之間的比率。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性越強,成長性越好,發展前景越好。
  分析樣本企業2012年~2017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可知,2012年~2017年間新三板掛牌企業的主營業務增長率中位數分別為19.21%、14.50%、12.61%、11.93%、9.27%、14.83%,標準差分別為0.39、0.70、0.54、0.74、0.37、0.35。
  由數據可知,從2012年~2016年,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在逐年下降,2017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有較大的反彈,達到和2013年相同的水平。這說明隨著新三板市場的迅速發展,大量新興企業通過新三板市場獲得了較多融資的同時,市場的競爭壓力加劇。
  2 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新三板市場成立以來樣本企業2012年—2017年的融資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進行分析,可以發現:
  2.1 企業通過新三板市場融資效率顯著增強
  其主要體現在于,上市企業利息支出大幅下降和速動比率快速提高。新三板市場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現象。
  2.2 新三板市場對企業的外部監督作用上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集中體現在上市企業的營運能力和成長性并沒有得到快速提高。新三板市場尚需進一步提高上市企業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完善市場對上市企業的監督機制。
  2.3 完善新三板市場上市制度,是提高新三板市場融資效率的必經之路
  大規模的掛牌上市的背后是一些不具備實際掛牌能力的中小企業的投機取巧。經過2014年新三板市場中掛牌企業的爆發式增長,一些并沒有實際成長能力的企業進入到市場中,2017年新三板市場中的掛牌企業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2018年的第一個季度中有兩個月度的新增企業數量為負數。這說明2014年做市商制度的推行促使大規模中小企業進行上市的同時也有一些實力不強、成長能力不足的企業通過對企業財務數據的粉飾達到掛牌的目的,凸顯了新三板市場掛牌機制的漏洞。一是要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對于經營不善或者有其他違法行為的企業堅決執行退市;二是對優質企業完善轉板機制。通過獎優罰劣對市場形成示范效應,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王重潤,王贊.“新三板”掛牌企業融資效率分析[J].上海金融,2016,(11).
  [2]侯富強,黃惠意.我國新三板市場發展現狀與中小企業融資分析[J].特區經濟,2014,(06).
  [3]楊國佐,張峰,陳紫怡.新三板掛牌公司融資效率實證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7,(03).
  [4]方先明,吳越洋.中小企業在新三板市場融資效率研究[J].經濟管理,2015,(10).
  [5]廖艷,沈亞娟,楊選思.新三板中小企業融資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投融資,2017,(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7501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