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互聯網+相互保險”面臨的機遇、問題和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行業政策支持、潛在的發展空間、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保險需求的快速增長,給開展相互保險業務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要解決相關法律法規缺位、互聯網互助平臺缺乏監管、相互保險參保風險難以分類等影響相互保險健康發展的障礙,必須加強政府治理水平,引導公眾參與正規保險,設計風險分類機制,提高用戶體驗度。
  關鍵詞:相互保險互聯網技術
  相互保險是指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單位或個人,通過訂立合同成為會員,并繳納保費形成互助基金,由該基金對合同約定的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活動。該定義體現出相互保險的核心思想即風險共擔、互助共濟。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經濟主體面對風險的防范意識日益增強,對保險的需求也大為增加,在政府對相互保險發展的高度重視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的背景下,互聯網相互保險應運而生,互聯網相互保險在我國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機遇。
  一、我國互聯網相互保險發展面臨的機遇
 ?。ㄒ唬┱咧С直kU業創新發展
  2014年8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相互保險的發展被正式提上日程;2015年2月,中國保監會頒布了《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該文件的出臺標志著相互保險的發展在我國實行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一輪探索;2015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鼓勵傳統金融機構打破局限,支持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支持保險資金參與創業創新,發展互聯網相互保險等新業務。
  (二)相互保險擁有巨大發展空間
  國際相互合作保險組織聯盟(ICMIF)的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球相互保險收入占全球保險市場總份額的271%,覆蓋了93億人,占據了全球保險市場近三分之一。目前,相互保險在美國占比37%,在日本占比45%,在法國占比46%,中國占比僅03%。可見,在國際保險市場上,相互保險占據重要的市場地位。而作為世界第三大保險市場的中國占據份額卻極低,說明相互保險在我國是一個新生事物,發展相互保險的各方面工作仍在試點之中,目前,被保監會批準經營的相互保險僅有四家。
  (三)互聯網新技術促進保險行業快速發展
  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移動化聯網等新技術的成熟應用正在滲透保險業務的整個流程中,在產品端,保險公司能夠利用多維大數據更加精確的度量風險,運用生物識別特征技術讓身份認證更迅速,精準定位保險產品的銷售人群;在銷售端,人工智能和線上客服的引導和答疑大大降低了經營成本,提高了用戶滿意度,并能夠快速的推廣保險產品,實現客戶的規模增長;在事故理賠端,圖像識別技術降低了理賠環節的人力成本,定損更快速,業務處理更高效。
  (四)保險市場需求將快速增長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對保險業做出戰略部署和規劃,2020年我國保險密度將達到538美元/人。根據ICMIF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美國保險密度達4096美元/人,而我國保險密度僅345美元/人,因此,我國保險密度距離發達國家還有超過10倍的差距。從2016年暢銷的百萬醫療保險以及較低的保險密度來看,互聯網相互保險不僅有巨大的市場需求,而且因技術的不斷創新可以適應不同風險中經濟主體的需要。
  二、互聯網相互保險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
 ?。ㄒ唬┫嚓P法律法規缺位
  由于相互保險企業特殊的組織形式,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不完全適用甚至還存在著爭議。學者庹國柱以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為研究對象,就相互保險企業是否應該征稅等問題進行了探討研究。其主要觀點是,相互保險企業不以營利為目的,不屬于《公司法》所規定的企業范疇,相互保險企業不應該繳納企業所得稅;另有此前備受爭議的“相互?!痹谏墳椤跋嗷殹鼻埃洚a品設計中包含10%的管理費用,由于相互保險的會員共同參與經營的特點,筆者認為會員不應該額外繳納管理費用。諸如此類的爭議層出不窮,可見,我國在相互保險的法律法規制定方面仍處于完善階段。
 ?。ǘ┗ヂ摼W互助平臺缺乏監管
  2015年保監會出臺的《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被外界解讀為相互保險企業擴容的信號,但許多實質為眾籌的互聯網互助平臺、互助式計劃以保險的名義進行集資,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首先,互聯網互助平臺沒有通過精確的保險精算制定相關保費及賠付金,對所有投保人采用相同費率,違背了保險原則;其次,互聯網互助平臺資金運作不透明,不受保監會的監督也極有可能引發道德風險;最后,互聯網互助平臺未提風險責任準備金,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較弱。大量違規的互聯網互助平臺擾亂了互聯網相互保險市場,損害了相互保險企業形象,阻礙了互聯網相互保險的發展。
 ?。ㄈ┗ヂ摼W相互保險參保風險難以分類
  首先,由于參保人通過互聯網參與互聯網相互保險,成員之間互不認識,不容易達成共識,因此,互聯網模式下的約束機制作用降低。其次,不同人群發生保險事故的概率不同,如果不進行風險分類或者風險分類不足,將會引發道德風險,這將吸引越來越多的高風險人群參保,而低風險用戶將逐步退出,導致會員分攤成本越來越高,最終導致互聯網相互保險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三、促進互聯網相互保險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政府治理水平,引導公眾參與正規保險
  首先,政府應理論結合國際實踐制定出適應相互制企業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對于相互制企業不應該籠統對待,應規范目前備受爭議的法律法規,維護互聯網相互保險市場公正公平公開的秩序,進一步規范互聯網相互保險的業務范圍。其次,對于低門檻高保障的互助平臺,保監會應實時加強監管,對其持續經營能力、償債能力、賠付能力、資金運作透明等方面進行嚴格稽查,杜絕集資者濫用投保人資金進行高風險投資的行為。最后,政府及中國保險業協會等應利用公共信息平臺、媒體、公開場合如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對廣大消費者盡責引導,引導投保人正確參保,促進公眾對互聯網相互保險產品的認識,提高公眾對互聯網相互保險產品的甄別能力。
  (二)設計風險分類機制,提高用戶體驗度
  互聯網相互保險在做到將用戶需求碎片化、專屬化、定制化的基礎上,對參保人員進行科學分類,保證會員之間的公平,避免逆向選擇的問題。首先,互聯網相互保險通過與國內的電商平臺搭建橋梁,獲取大量數據源,分析用戶的潛在需求;其次,依據最能反映用戶繳費能力、誠信度的原則,從用戶消費習慣、征信記錄、購買記錄、參保記錄中挑選指標,并利用多元判別分析法檢驗指標間是否存在強相關性,保證指標間的獨立性;最后,根據指標對最終結果的影響程度分別賦權,計算用戶得分。保險公司利用最終結果將用戶進行科學分類,可以降低用戶道德風險,真正做到聚集同類風險,對高風險人群設定更高的保費或提高參保門檻等條件,對低風險用戶采用無賠付優惠的條款,進一步完善互聯網相互保險的參保機制,提高用戶體驗度,以促進互聯網相互保險在我國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小方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國相互保險公司的發展機遇[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6,38(S2):52—53
  [2]王國軍互聯網保險創新:節點與突破[J].清華金融評論,2016(11):96—98
  [3]李明敏淺談互聯網時代相互保險公司的特點及機遇[J].現代商業,2016(24):28—29
  [4]馮鈺宸,鄭蘇晉,董雪“互聯網+相互保險+商業保險”創新發展模式探析[J].金融發展研究,2016(08):50—54
  [5]王曉艷“互聯網+相互保險”在車險市場應用研究[D].新疆財經大學,2016
  [6]尤敏娜網絡眾籌在相互保險領域的應用方案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
  [7]宋占軍,宋蒙蒙中國相互保險市場份額預測分析[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6,30(02):15—20
  〔本文系教育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互聯網+金融共享經濟模式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810636087)階段性研究成果〕
  〔張曉慧(通訊作者)、周曉麗,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4606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