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權分離度與自利性業績歸因傾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了研究終極控制人兩權分離度對自利性業績歸因傾向的影響,以2014年滬深兩市A股790家上市家族企業為樣本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在上市家族企業,終極控制人的現金流權與控制權的分離程度越大,自利性業績歸因傾向程度越高。
關鍵詞:兩權分離度;自利性業績歸因;家族企業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7-0088-02
引言
自利性業績歸因是針對業績解釋披露的主觀操縱行為,與操縱財務業績數據的盈余管理類似,兩者目的都是為了影響利益相關者對管理層的態度以及提升企業的形象[1]。國內外研究證實了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過程中,存在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在業績解釋部分,將有利的結果歸因于內部因素,不利的結果歸因于超過公司控制的外部因素。
終極控制人相對其他中小投資者更具有信息優勢,且中小投資者存在搭便車心理,不愿支付監督成本,一般是通過公司的對外的信息披露進行監督?,F金流權和控制權的偏離為終極控制人提供了便利,使他們既有能力又有動機通過操縱信息披露來謀求更大的私人利益。
自利性業績歸因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研究領域,目前還沒有兩權分離度與自利性業績歸因方面的研究。但自利性業績歸因和盈余管理屬于信息操縱的兩個方面,關于兩權分離度會影響盈余管理已經得到證實,所以本文研究兩權分離度對自利性業績歸因的影響。
一、理論分析與假設
對于業績歸因的需求會有多種原因:向外部投資者傳達能力,或者用來維持自己的自尊等。內部歸因可以是公司行為、組織戰略或運營能力等,而外部歸因可以是宏觀經濟條件或客戶需求等,可以根據是否超出行動者控制進行內外部因素判斷。歸因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負面的,這樣會產生內部正面、內部負面、外部正面和外部負面四種不同的歸因類型。當管理層認為需要自我保護或對未來事件有效控制時,他們會做出自利的歸因。
國內外關于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的存在已經得到了普遍認同,但關于自利性業績歸因會造成的影響并沒有統一結論。Jayamohan等人[1]認為,家族企業使用更多的外部消極歸因會使股票市場的反應更負面。有學者認為,投資者既不會忽略自利性業績歸因,也不接受他們表面價值,而是依賴行業和公司的具體信息來評估他們的合理性[2],在合理歸因的基礎上,適當的自利性業績歸因可以起到正面作用,不合適的歸因會適得其反。
我國上市家族企業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度在東亞最高[3]。中國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終極控制人的現金流權和控制權的分離程度越大,公司自愿性披露程度越低。上市家族企業由于家族成員深度參與公司業務,擁有更多的內部信息和關于企業內部運作的信息,家族所有者會使用公司來最大化個人利益,而不是股東利益。為了保持家族控制,滿足分析師的期望,以及防止公司控制權市場的任何漏洞,他們會隱瞞內幕信息,并密謀創建共同陣線,降低利益相關者不滿風險。并結合前面對兩權分離度與盈余管理的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假設: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程度會正向影響自利性業績歸因傾向。
二、實證研究
本王樣本選擇是基于國泰安的民營上市公司數據庫,選擇上市家族企業的標準是:首先,最終控制者能追蹤到自然人或家族;其次,最終控制者直接或間接持有的公司必須是被投資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在此基礎上剔除樣本:一是在2013年及以后的上市公司;二是金融企業、ST企業;三是控制變量缺失;四是目前已經退市;五是發起上市時為國家控股;六是終極控制股東控制權在10%以下;七是創始人家族所有權低于5%。最后,得到的樣本共982家。逐一分析上市公司年報,剔除掉沒有明確進行業績歸因的企業,最終共獲得分析樣本790家。
我們借鑒孫蔓莉等[4]提出的自利性業績歸因指數SSAB(Self Serving Attribution Bias),進行被解釋變量度量。本文所有變量解釋(如表1所示)。
我們對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如表2所示),并對其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和異方差性檢驗,各變量的VIF值均低于1.2,不存在多重共線性,使用White檢驗發現樣本不存在異方差性。實證研究表明,自變量兩權分離度與自利性業績歸因傾向呈顯著負相關(p<0.05),即兩權分離程度越大,自利性歸因傾向程度越強,驗證了本文提出的假設??刂谱兞靠刂茩嗯c自利性歸因指數呈正相關(p<0.1),隨著控制權的提高,終極控制人則會更多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是追求公司價值最大化。終極控制人與中小股東之間的代理沖突加劇,掠奪動機增強,會有更強的自利性歸因傾向。
三、研究結論與討論
我國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權相對集中,公司終極控制者會進一步通過金字塔、多重持股等結構進一步以較少的現金流權獲得更多的控制權,終極控制人與外部中小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沖突加劇。本文以2014年家族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兩權分離度與自利性業績歸因傾向研究,認為家族企業存在著嚴重的自利性歸因,現金流權和控制權分離程度越大,自利性歸因傾向越高。在閱讀公司年報時,利益相關者應注意本文涉及到的一些變量,來輔助年報的閱讀。
終極控制人的所有權結構和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已經得到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關注另一方面非財務信息的印象管理,即自利性業績歸因。以往研究證實了家族企業存在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本文則分析家族企業終極控制人的兩權分離程度對自利性業績歸因影響,對家族企業異質性的研究有了進一步的擴展。
參考文獻:
[1] Jayamohan P,Mckelvie A,Moss T W.Blame You,Blame Me:Exploring Attribution Differences and Impact in Family and Nonfamily Firms[J].Family Business Review,2017,(3):284-308.
[2] Kimbrough M D,Wang I Y.Are Seemingly Self-Serving Attributions in Earnings Press Releases Plausible? Empirical Evidence[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5,(2):635-667.
[3] 肖作平.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度、政府干預與資本結構選擇——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證據[J].南開管理評論,2010,(5):144-152.
[4] 孫蔓莉,王竹君,蔣艷霞.代理問題、公司治理模式與自利性業績歸因傾向——基于美、中、日三國的數據比較[J].會計研究,2012,(1):68-7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3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