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發展現狀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京津冀城市群是繼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之后,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第三極,在推動中國區域經濟增長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對京津冀城市群空間范圍相關界定標準及典型界定方案的歸納總結,從人口及城鎮化、經濟發展水平、地方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居民生活水平、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對京津冀城市群建設現狀進行分析,總結京津冀協同發展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京津冀;城鎮化;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9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7-0041-03
  京津冀城市群是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第三極,在推動中國區域經濟增長尤其是帶動中國北方區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基于對京津冀城市群相關界定標準及典型界定方案的總結,從人口及城鎮化、經濟發展水平、地方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居民生活水平、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對京津冀城市群建設現狀及在國內城市群(經濟圈)的地位進行分析,分析城鎮化發展階段,總結京津冀協同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人口及城鎮化水平
  京津冀城市群總人口從1990 年的3 600萬人增長到2015年的8 900萬人,城鎮化水平從21%同步增長到61%,年均增長1.7個百分點。1990年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水平為21%,處于城鎮化發展的初期階段;2000年城鎮化水平達到32%,進入城鎮化發展的中期階段。同時,這也是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提升的高速發展期,2000—2015年十五年間,城鎮化水平從32%提高到61%,年均增長1.9個百分點。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水平為61%,即將邁入城鎮化發展的后期階段。從分區域來看,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0個城市中,北京市城鎮化水平最高,為87%;其次為天津(83%)、唐山(58%)、石家莊(57%),廊坊、秦皇島位列其后,城鎮化水平分別為53%、51%;城鎮化水平較低的城市分別為滄州、保定、承德,城鎮化水平分別為47%、45%、44%(見圖1和下頁表)。
  二、經濟發展水平
  199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GDP總量從1 221億元增加到60 33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從1990年的170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2 93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從1990年的635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24 20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從1990年的400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33 205億元。三次產業比重從1990年的14∶52∶34演變為2015年的5∶41∶54,第一、二產業比重明顯降低,第三產業比重升高。從分區域來看,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GDP總量較高的城市分別為北京、天津、唐山、石家莊,滄州、保定、廊坊次之,張家口、承德、秦皇島GDP總量最低。三次產業結構差距明顯,北京三次產業結構為0.8∶21.3∶78,第三產業比重最高;二產比重較高的城市分別為,唐山、保定、滄州、承德,第二產業比重超過50%;第一產業比重較高的城市分別為張家口、承德、秦皇島,一產比重均在15%左右。
  三、地方財政收入
  199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財政收入呈現逐年遞增、小幅波動的增長態勢,從1990年的165億元增長到2008年的4 036億元,2009年出現小幅度下降,之后穩步增長,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財政收入為9 443億元。從分區域來看,京津冀城市群10個城市中,北京市財政總收入最高為4 029億元,占京津冀城市群財政總收入的42.6%,其次天津市的財政收入也較高,達到2 392億元。河北省8個城市財政總收入均較低,石家莊、唐山最高,分別為681億元、566億元;其次為廊坊、滄州、保定,分別為407億元、411億元、326億元;張家口、秦皇島、承德財政收入最低,分別為231億元、206億元、196億元。
  四、固定資產投資
  199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從1990年的305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38 071億元。從分區域來看,2015年天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最高,為11 659億元,其次為北京、石家莊、唐山,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為7 555億元、5 108億元、4 214億元。
  五、居民生活水平
  本研究分別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個指標研究京津冀城市群居民生活水平狀況。199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從1990年的1 549元增長到2015年的2.73萬元。從分區域來看,2015年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為4.4萬元;其次為天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萬元;石家莊、唐山、廊坊、秦皇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其后,分別為2.6萬元、2.9萬元、2.9萬元、2.6萬元;保定、張家口、承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分別為2.2萬元、2.1萬元、2.1萬元。
  199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從1990年的840元遞增到2015年的1.2萬元,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6倍。從分區域來看,北京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為2萬元;其次為天津、唐山,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7萬元、1.3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的城市為張家口和承德,分別為0.75萬元、0.71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反映一定時期內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況,反映社會商品購買力的實現程度,以及零售市場的規模狀況。199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從1990年的616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2 882億元。從分區域來看,北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最高,為9 091億元;其次為天津、石家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4 739億元、2 427億元。
  六、生態環境建設
  利用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以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個指標反映京津冀城市群生態環境建設狀況。京津冀城市群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逐年提升,從1990年的27%增長到2015年的94%。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呈現波動提升的增長態勢,從1990年的60%波動增長到2015年的88%。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增長態勢類似,其中,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從1990年的61%增長到2015年的9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從1990年的13.16%增長到2015年的46%。
  京津冀城市群內城市層級結構不合理,京津冀城市群內的京津兩大城市經濟發展快,城市能級較高,而位于環京津冀城市群內的其他城市發展水平卻相對較低,區域內的兩級分化較為嚴重,缺少發揮“二傳手”作用的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使得較低層級的城市不能很好地接受京、津的聯動輻射,北京“龍頭”和輻射帶動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區域產業梯度落差較大,導致北京科技輸出基本上跳躍出京津冀,產業從北京向周邊轉移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傳統產業,科技成果在天津、河北產業化的比重較小。薄弱的城際連接通道制約了北京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步伐,京津冀重要城市與重要交通樞紐的連接仍十分不便,特別是京津至河北南部、河北東部、河北南部的交通設施建設仍遠遠落后于經濟關聯的程度。這樣,北京和天津就會失去經濟腹地,成為一個“孤立”的中心城市。沒有生產要素和資源支持的經濟腹地,北京和天津的輻射驅動能力非常有限,使得河北難以分享北京和天津的發展成果,河北也難以承擔北京和天津之間的產業轉移,不利于區域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德利.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思路[J].開放導報,2018,(3):109-112.
  [2]  安樹偉,肖金成.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的“困境”與河北的“角色”[J].廣東社會科學,2015,(4):5-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400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