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融資模式創新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從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融資現實問題出發,分析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融資需求,闡述傳統融資模式的諸多弊端,探究如何構建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融資機制。長江經濟帶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應該從實際出發,在規范傳統融資方式的同時,創建各種市場化融資條件,創新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方式多樣化的新型市場化融資模式,并在省內外不同地區實施不同的融資組合方式。
[關鍵詞]長江經濟帶 新型城鎮化 融資模式
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三大板塊的區位優勢,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上中下游地區協調發展和沿江地區高質量發展。在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國內發展面臨諸多矛盾的背景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廣闊腹地蘊含的巨大內需潛力,促進經濟增長空間從沿海向沿江內陸拓展;有利于優化沿江產業結構和城鎮化布局,推動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優勢互補、協作互動格局,縮小東中西部地區發展差距;有利于建設陸海雙向對外開放新走廊,培育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有利于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引領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戰略意義。
截至2017年底,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即城鎮化率)已達到58.52%,在“十三五”時期,我國仍處于城鎮化穩步快速發展階段。長江經濟帶的新型城鎮化是指按照沿江集聚、組團發展、互動協作、因地制宜的思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創新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全面提高長江經濟帶城鎮化質量。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進行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融資模式創新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相關文獻綜述
國內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于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融資問題進行了分析與研究。李剛(2019)認為努力構建多元化的金融融資體系,多渠道、全方位地為城鎮化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其次,積極加強地方債券管理機制、加大債券發行監管力度,為城鎮化建設提供有效且長期的資金投入;再次,放寬市場準入,積極擴寬資金來源渠道,讓更多的民間資金參與到新型城鎮化建設中來;最后,發展創新權益類和債券類金融工具,為推進城鎮化進程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
建設提供充足資金。黃娟(2015)認為資金需求構成除了城鎮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和公共服務三個主要方面,還包括進行人口城鎮化后就業創業、教育醫療、居民消費等方面。孫東琪等(2016)通過時間序列預測法估算出2030年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資金至少需要投入105.38萬億元。王靜(2016)認為稅收一直是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無償性,非常適合公益性的城鎮化基礎建設融資。由于投融資體制機制的缺陷和不足,我國新型城鎮化存在投融資主體單一、渠道不暢等問題,亟待從體制方面予以破解。曾小春和鐘世和(2017)指出存在以銀行貸款為主間接融資比例過高、模式單一的問題。在模式選擇上,政府一直以來依賴的土地財政融資模式受日益緊缺的土地資源影響已不可持續。
綜上所述,現有文獻多從金融服務、金融市場建設、金融支持、金融困境、金融推進策略等角度對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融資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這個戰略背景下來研究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融資創新模式的文獻尚且很少,本文嘗試從這一視角來分析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融資需求,闡明傳統融資模式存在的諸多弊端,探索如何創新融資模式,努力構建適合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融資機制。
二、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融資需求
中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城鎮化建設,長江經濟帶城鎮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頭戲。這不僅因為中國與美國高達90%的城鎮化率、韓國高達80%的城鎮化率等存在著巨大的現實差距,更因為長江經濟帶城鎮化建設承擔著不斷擴大內需和拉動增長的重要使命。經濟學中的“納瑟姆”曲線,當城市化水平超過30%時,第一個拐點出現,代表經濟發展勢頭極為迅猛的高速階段。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發展步伐較快,其城鎮化水平正處于這個快速上升階段。我國的城鎮化建設面臨著各方面的融資需求問題,特別是隨著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提出,未來其新型城鎮化發展在面臨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的同時,由于更加注重以人為核心,社會保障體系方面、基礎設施方面和公用事業方面的資金需求將更加旺盛。
?。ㄒ唬╅L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基礎設施方面的融資需求
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11省市,其城鎮化建設必然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所謂“乘數效應”,即能帶來幾倍于投資額的社會總需求和國民收入。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基礎設施是否完善,是其經濟是否可以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城鎮基礎設施的資金需求量大、資金支持周期長及經濟收益有限是其融資需求面臨的主要問題。
?。ǘ╅L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公共服務方面的融資需求
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公共服務主要滿足公民生活、生存與發展的某種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社會公共服務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其內容主要包括就業、養老及住房保障服務;義務教育和文化服務;公共衛生、基本醫療保障服務。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應當是政府,其他社會組織可以作為政府提供不足時的補充。顯然,公共服務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才能得以順利提供。
?。ㄈ╅L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產業升級集聚方面的融資需求 加快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產業集聚區建設是創新體制機制、培育區域競爭新優勢的客觀需要,產業升級集聚和產業均衡發展是城鎮化的關鍵,其本質是主導產業與城鎮化互為映襯,這要求金融機構必須適應和服務于產業結構的升級、集聚和調整。資金短缺成為制約集聚區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A設施投入不足,政府財力有限,使得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于集聚區經濟發展的需要;集聚區內企業融資困難,一些有市場、有效益、有發展潛力的項目無法及時實施,錯過了發展的良機。
三、長江經濟帶城鎮化建設中的傳統融資模式存在諸多弊端
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建設融資主要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產業升級集聚及市民化全面發展等方面。我國的城鎮化建設資金由主要來自政府財政投入,逐漸形成來源多元化的融資格局,地方財政收入和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投入、土地出讓金投入、地方投融資平臺資金投入等成為主要的融資方式。隨著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推動,傳統的融資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型城鎮化巨大的資金需求,融資面臨著嚴重困境,并且蘊藏著巨大的財政金融風險。
?。ㄒ唬┩顿Y主體較單一,無法滿足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
當前,財政投資在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中仍然占有較大比例,毋庸置疑,財政資金相當有限,并且部分地區地方財政收入增速已經開始出現大幅度回落。湖北省是長江經濟帶戰略發展中的關鍵省份之一,以湖北省某市為例,施工項目數出現新增長時帶來巨大的資金缺口。在這種情況下,僅僅依靠財政資金投入顯然不能滿足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的需求。
(二)鄉鎮財稅分配不均,分配機制與民生工程建設需求不相稱
推進城鎮化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大部分推進城鎮化的項目由鄉鎮政府承擔。從實際情況來看,加快工業園區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較大。但由于鎮財政分成比例偏低,市級稅收返較少,鄉鎮稅收絕大部分被上繳,導致鎮級政府受財力限制投入不足。加之投融資渠道不暢,民間資本真正轉變為產業資本和城鎮建設資金比較困難,資金“短板”在城鎮化進程中顯現,城鎮基礎設施仍然較為薄弱。
?。ㄈ┱谫Y平臺風險漸露,城鎮化融資存在潛在金融風險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隨著地方融資平臺數量的迅速膨脹及貸款規模的急速增長,相關問題逐步出現,潛在金融風險值得關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存在的風險包括:高負債率高及缺乏還款來源存在償付風險;投資項目效益不高及償債主體不明確形成項目風險;貸款資金流向缺乏監管容易行成信貸資金安全風險等,
四、創新融資模式,構建適合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融資機制
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城鎮化融資模式已經從傳統的政府主導型融資模式發展到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財政性資金引導、市場資金介入的市場化融資模式,但實際上,由社會各方資金共同參與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融資主體多元化格局雖有突破,單一的政府融資主體地位仍然沒有根本改觀。政府融資模式中涉及到的土地出讓、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地方債,雖然是以通過市場化的行為進行融資,但這一系列的融資主體均為各級地方政府或代表地方政府利益和擁有地方政府背景的建設投資公司等現實問題依然存在。由于資本支出與地方財力在時間上的內在失配,融資成為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前置條件和重要環節,亟須構建規范、穩定、可持續的創新融資機制來予以保障。
?。ㄒ唬┡嘤桶l展多元化融資主體,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在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中,需要不斷更新融資觀念,優化投融資環境,培育和發展多元化融資主體。具體政策性建議包括:加快深化融資體制改革,積極培育民間投資主體,改革融資項目審批制度,拓展投資領域;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積極培育融資的中介服務市場;推進資本市場融資工作;引導和規范小額貸款公司;嘗試建立大項目民間信托投資制度;建立和發展風險投資業,擴大投資需求。融資主體多元化格局的構建有利于緩解政府作為傳統融資主體的融資壓力,及時補充資金投入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主要理論依據可根據項目區分理論,按照項目未來是否有資金流入,可將融資項目可以分為非經營類、準經營類和經營類三項,針對不同的融資主體來對應多元化的融資內容。
?。ǘ┥罨敹愺w制改革,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
隨著我國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地方政府承擔了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出現了財權、財力和事權的不匹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動解決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所面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包括備受爭議的中央和地方事權與財力劃分問題、轉移支付制度的完善、省以下體制以及加大對基層的公共服務領域投入等。具體政策性建議包括:明確劃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事權;縮減預算級次,簡化財政層級;合理劃分稅權,使地方擁有穩定的財源;完善轉移支付制度。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入,還需要根據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際情況不斷的進行探索和完善。
?。ㄈ┮幏兜胤秸谫Y平臺,避免金融風險產生
結合長江經濟帶區域經濟的發展背景,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需要認真做好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清理規范、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機制、積極推動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市場化運作、多部門聯動加強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外部監管、制訂融資法律和研究平臺長遠健康發展模式等。提高融資平臺的市場化程度,按照市場化運作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利用市場機制提高運營效率和管理效率,是降低風險的有效途徑。
概括而言,長江經濟帶的大力發展是我國未來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引擎,要積極穩妥的推進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建設,就必須妥善處理好新型城鎮化的融資問題,不斷總結現有融資模式存在的問題并借鑒國外融資經驗,建立起科學高效的融資創新模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1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