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養老產業集聚發展路徑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長三角地區經濟處于高速發展時期,老年人口流動量大,人口老齡化加劇,而這個區域的老年人大部分有著自己固定的收入來源,具備先進的消費觀念和與時俱進的養老理念。如何整合長三角三省一市各地優勢,通過養老產業集聚發展,逐步打破省市之間的地理界線,更好地實現資源互補是我們面臨的首要問題。通過長三角養老產業現狀的分析,結合現有案例更好地促進長三角地區養老產業水平的提升、規模的壯大,讓老年人能夠更好地享受專業的、多元化的養老服務。
關鍵詞:長三角;養老產業;集聚發展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1.015
1 長三角養老產業集聚發展概況
1.1 長三角養老產業集聚發展基本情況
長三角區域經濟發達老年人數增加,伴隨著人才的引進,外地老人也跟隨子女大量涌入,異地養老現象普遍。2018年5月在上海召開了以“一體化戰略下區域養老合作與發展”為主題的長三角民政論壇,論壇強調了“區域聯動、資源共享、融合發展”,給長三角三省一市在養老產業領域協作提供了動力。從《2017年長三角三省一市機構養老發展情況》了解到,截至2017年上海養老機構達到703家,其中公辦養老機構達到360家,占51.21%,民辦養老機構有343家,占4879%;江蘇養老機構有2568家,公辦養老機構達到1356家,占52.80%,民辦養老機構有1212家,占4720%;浙江養老機構有2183家,公辦養老機構達到1019家,占46.68%,民辦養老機構有1164家,占5332%;安徽養老機構有2501家,公辦養老機構達到1740家,占69.57%,民辦養老機構有845家,占3379%;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浙江省積極推進民辦養老機構,安徽省則以公辦養老機構為主,除了安徽以外,長三角其他地區公辦養老機構和民辦養老機構數量總體上是趨向持平的,充分體現了養老領域社會資本參與的趨勢。如何促進長三角養老產業集聚發展,各地養老企業起到了助推的作用。例如,上海銀康老年公寓,積極推進“走出去”, 在浙江省嘉興市建立了分公司。
1.2 長三角養老產業主要特征
1.2.1 養老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
長三角養老產業發展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多個產業融合發展,養老產業絕對不是孤立發展的,為了提高養老產業質量,逐步形成了以健康醫療、生活服務為主,農業、旅游業、房產業、金融業、教育服務業、互聯網企業為輔的多領域協同發展產業。
1.2.2 參與主體多樣化
從供給方來看,參與養老產業的機構包括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等的共同參與。政府部門主要包括規劃、土地、建設、民政、科學、技術等多個部門;企業主要涉及互聯網公司、保險公司、房地產公司等;社會組織主要包括學校、醫療單位等。從需求方來看,養老產業的受眾已不再局限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許多準老年人和年輕人、甚至是少年兒童也成了服務對象。
1.2.3 特色化發展
各地養老產業發展過程中,結合要素稟賦理論,積極整合資源,發揮各地區土地和人力資源,開發特色產業。例如安徽黃山,結合當地環境資源,“旅居式”養老成為了新時尚。在屯溪200多平的排舞,還有自己的庭院,空氣清新,水質優良,已成為很多老人、甚至年輕人的度假首選。
2 長三角養老產業集聚發展的必要性
2.1 長三角老人異地養老的需求量大
由于長三角地區經濟的帶動,人口流動趨向穩定化、家庭化,未來流動老人的數量還會不斷增加。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需求日趨復雜,流動老人的服務需求更不容小視。許多老年人經濟支付能力比較強,有穩定的收入;思想觀念、消費觀念開放,生活追求品質;沒有家庭負擔和牽掛,無需長期幫助子女照顧孫輩。異地養老產業可以讓來自不同地區的老年人走到一起,享受優美環境、豐富日常生活、提高生活品質。
2.2 長三角養老產業短板明顯
由于長三角各地養老行業評估標準不一,各地的機構建設標準不一、資金水平不一、人員配置要求不一,長三角養老產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與地區經濟發展、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中對養老產業的需求不適應。為了補齊短板,促進長三角區域養老產業整體發展勢在必行。
3 長三角養老產業集聚發展的路徑研究
3.1 統籌規劃長三角養老產業,促進其集聚發展
由于長三角各省市目前還沒有養老產業專門的規劃,總體規劃呈散點分布,養老產業地區之間的銜接性不足,孤軍作戰,給長三角養老產業的集聚發展、集約經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從長三角養老產業發展的現狀和特點我們可以做出統籌規劃。首先建立長三角一體化養老產業目錄,加強其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促進集聚發展,鼓勵養老產業和旅游業、房地產業、保險業、醫療器械行業、心理咨詢行業、策劃企業等融入養老產業,形成“養老生態圈”, 打造一批主導產業明顯、服務功能健全,獨具特色的長三角養老服務業園區。
鼓勵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向周邊城市輻射,形成產業鏈。例如,上海銀康老年公寓在上海發展之后,又在嘉興建立分公司,將其先進的服務模式、服務標準和管理模式都帶到了當地,對當地養老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帶動作用。
3.2 建立長三角養老產業合作發展服務體系
要想實現長三角養老產業集聚發展,必須深化異地結算和跨區補貼機制,通過建立長三角異地結算統一平臺,讓醫療保險與養老護理對接上;另外通過三省一市資源互補,構建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例如,讓上海先進的醫療水平和安徽獨特的環境優勢結合,實現跨區養老服務。
3.3 發展特色養老產業,促進品牌化發展
長三角地區養老產業發展過程中,要不斷學習、創新特色案例,在發展中形成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可以在中心城市的高校、研究機構甚至相關企業在周邊養老產業園區內設立“園中院”、“園中園”、“園中企”。例如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農林專業、酒店管理專業等可以進入養老產業園,資源互補,吸引專業人士前往推進,積極打造品牌特色產業園。另外,鼓勵發展好的養老機構,在其他地區開設分公司,把一些好的資源、服務、管理模式帶入到其他地區,促進長三角養老產業的協同發展。例如,上海銀康老年公寓在嘉興建立分公司后,將其先進的服務模式、服務標準和管理模式都帶到了當地,對當地養老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帶動作用。
3.4 推進智慧養老,促進養老產業創新發展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推進,智慧養老模式應運而生,積極推進智慧養老模式,對長三角地區養老產業聚聚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必須依靠政府、相關科研部門、 養老機構、 互聯網企業等聯合開發“長三角智慧養老產業”信息平臺, 收集長三角區域內老年人的個人信息檔案,了解他們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別、 年齡、健康狀態、 生活自理情況、 養老基本需求等, 根據前期信息收集,了解到老年人生活需求,鼓勵企業開發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性價比較高的智能型產品,實現養老產業智能化服務,更好地為其提供生活照料、醫療服務、文體娛樂和精神慰藉等服務。例如杭州的陽光家園,設有健康管理云系統,提供智能養護一體化服務。房間內裝有安全智能定位系統,通過讓老年人佩戴智能手環,可以隨掌握他們的位置,以及他們的身體健康各項指標。
參考文獻
[1]朱建江.長三角一體化:養老產業合作與發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8.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Z].
[3]謝榮華,謝意濃.湖南高職老年護理教育實踐路徑的研究[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7,(1).
[4]麻鳳利.中國老齡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5]李偉 暢醫養產業的市場空間及出路[N].中國經濟時報,2015,(12).
[6]張巖松.養老服務業發展與個案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7]李寶元.2015-2016中國人本發展報告:何以養老?[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6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