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芳:我只是一個老演員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曾經,《青春之歌》《早春二月》和《舞臺姐妹》,三部經典電影,三個經典的人物形象,使謝芳成為中國銀幕上新時期知識女性的代表。今天,84歲的謝芳一頭銀發,回望半個多世紀前的表演,她說,林道靜和陶嵐的一點一滴自己都是相信的,“但我并不能和她們畫上等號,我成不了英雄人物,我只是一個老演員?!?
表演的初胚
《檢察風云》:您最早的名字叫謝懷復?
謝芳:對,我1935年出生在湖北黃陂,當時東三省被日軍占領,爸爸媽媽便給我起名“懷復”,寄托光復國土之心。幾個月后我跟著父母到北京,再數月后輾轉上海。自2歲起至11歲,我跟著爸爸媽媽住在上海的一個弄堂里。我家住在法租界神父路(現瑞金二路)花園坊。1952年土改的時候我第一次改名,抓鬮,是四方的“方”,叫謝方,后來《青春之歌》要上映了,我又不在,劇組便想我是女的,就寫了草字頭的“芳”,就叫謝芳了。沒想到,謝芳這個名字,一用便是六十年。
《檢察風云》:離開上海后,您曾輾轉廣東、湖北等地求學,最后是怎么真正走上戲劇之路的?
謝芳:1951年,我初中畢業了。當時我家住在漢口勝利街。剛剛南下不久的中南文工團音樂部的一些人正好住在樓下,他們經常在那里排練節目。我好奇心重,總是站在旁邊看,看著看著還不過癮,便跟著哼唱幾句,結果被文工團的領導相中了。還進行了專門的考試,不過進中南文工團(后來的武漢歌舞劇院),多少沾了“近水樓臺”的光。1951年7月1日我正式加入中南文工團,當時是供給制,進團后每人發一套列寧式的灰布制服,每月生活費是四萬塊(合現在人民幣四元左右),女同志還發有衛生費,伙食由公家供給。
《檢察風云》:您第一次當主角,是什么時候?
謝芳:到文工團之初,我被分配到音樂部,有時也參加話劇演出,充當臺詞不多的配角,還兼管服裝。第二年隨文工團去湖南道縣參加土改,一次在唱“大戲”《白毛女》中,喜兒一角一時無人,就派我試著代演一場。結果演出反響特別好,文工團領導就把我從音樂部調到了歌劇團。后來,我扮演過歌劇《劉三姐》中的劉三姐、《開花結果》中的李秀枝、蘇聯阿塞拜疆歌劇《貨郎與小姐》中的小姐等。不過,正式擔任歌劇中的女主角,是1953年演出的《小二黑結婚》,我飾演小芹,扮演小二黑的演員是張目,就是我的愛人。
愛的旋律
《檢察風云》:您跟張目老師的愛情,是不是比當上主角還早一些?
謝芳:張目給我寫的第一封信,第一句話,就是用特別漂亮的鋼筆字,上面寫著,“謝懷復,我愛你?!辈贿^,其實是我先喜歡他,跟他“表白”的。去湖南土改前,怕山里冷凍壞了張目的身子,我先把自己父親的毛衣轉送給了他。大概過了一年,土改結束文工團成員全部回到了武漢,我又做了一件令他十分“難為情”的事情。當著好幾百的人面,我公開承認“我思想有問題,我喜歡張目,見不到他,老想念他”。當時大概他真的生氣了,覺得我不該把喜歡說出來,就把毛衣還給我。不過,后來工作中還是建立起了感情。舞臺上,我們是《小二黑結婚》中的二黑哥和小芹,是《白毛女》中的大春和喜兒;舞臺下,我們于1957年10月1日,在親友和同事的見證下,舉辦了簡樸的婚禮……
青春“芳”華
《檢察風云》:當時由于原著小說已經引起了近乎轟動的廣泛影響,有許多演員都在角逐林道靜這個角色,其中還包括原作者楊沫的妹妹白楊,崔嵬導演是怎么選上你的?
謝芳:崔嵬原是中南區文化局的局長兼中南人民藝術劇院的院長,1953年離開武漢到北京從事電影工作,他對我有些印象。說實話,《青春之歌》這部小說我是看過的,林道靜這個人物給我的印象也比較深,但將小說拍成電影,讓我在電影里演林道靜,卻從來沒有想過。
我心想,試上了咱就演,試不上就回來仍舊演歌劇。當時的思想很單純,但對于新任務的關心也是急切的,記得去北京的火車上,我重新閱讀了小說和分鏡頭劇本。到了北影廠,試裝倒很簡單,三個女演員定一個,試穿的就是藍色旗袍配白色紗巾,我記得是三月,北京還有點冷,直打噴嚏。
崔嵬導演初見我時,我氣色不好,人也瘦小,但定妝完了,銀幕上出現了一個五官端正、膚色柔潤,兩只烏黑閃亮的眼睛含著笑意的少女形象,“難道這是我嗎”,當時我自己心里都有幾分得意。
《檢察風云》:電影上映后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您的表演也獲得了觀眾的高度認可。您在1962年便躋身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列,照片被懸掛在全國各地的大小影院;那藍色旗袍、白色紗巾、紅色毛衣和齊耳短發,更深深印刻在一代人的心底。對這個角色,您有什么遺憾嗎?
謝芳:應該說,那年我23歲,用我身體里所能具有的感覺、體驗、理解,來投入林道靜這個角色,哪怕是一個背影,我都是沉浸在人物里的,都是不敢偷懶和懈怠的。但林道靜這一銀幕形象的創造并不是沒有缺點的,由于那些年的舞臺表演實踐,鏡頭感不強,使我習慣于依靠形體動作、依靠舞臺上的位置調度來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一旦把我的手腳捆住,有些需要表達強烈情感的地方,特別是近景、特寫,我就只會瞪眼、再瞪眼,缺少那種來自現實生活的、更為接近人之常情和足以表現人物內心活動的表演,忽略了情緒發展變化的層次……
最愛“陶嵐”
《檢察風云》:比起角色“林道靜”,您是不是更偏愛“陶嵐”?
謝芳:在我們家我就是最小的一個,不愿意受拘束??础对绱憾隆沸≌f的時候,我看到陶嵐出場,就好像真的看見她了。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歷歷在目,似曾相識。陶嵐,這個封建社會的叛逆女性,在柔石的筆下寫活了,寫出了她的氣質、靈魂。應該說,她比林道靜,離我更近些。
《檢察風云》:這次的表演,跟當初處理“林道靜”有什么不同?
謝芳:《早春二月》的準備周期比較長、比較充分。開拍前,我幾乎每天都要從頭到尾讀一遍劇本,對劇本中的每句臺詞,每句臺詞的含義、語調,對每個鏡頭中人物思想情感的挖掘、連接、動作的設計,直到哪一場戲穿什么服裝,用什么道具,梳什么頭發,用哪一條圍巾,都做了精細的安排和設計。也感謝整個劇組在蘇州搭的景,謝謝文藝的謝鐵驪導演和文氣的孫道臨先生,是他們共同成就了這部電影和陶嵐這個角色。
《檢察風云》:后來的這幾十年,你還主演過五部電影,參演過無法一一枚舉的電影和電視作品,最近幾個月我們仍能在熒屏上看到您。您對表演的態度,這六十年有變化嗎?
謝芳:其實,對于那個長著一只千層眼的分量不算輕的黑玩意兒,這么多年,不論它近在咫尺,還是在頭頂身后老遠的什么地方,我都感覺得到它的存在,它的支配,按照它的意志辦事。這么多年,無論戲多戲少,我都會認真對待,哪怕只是一個背影,只要攝影機在我背后,我就要狀態飽滿;也無論多少臺詞,有時候演員不是靠編劇給你寫臺詞,而是靠潛臺詞演戲,如果你的表演足夠細膩、生動,潛臺詞就變成了正式的臺詞……
文:孫佳音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74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