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執行政府會計制度預算會計銜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頒布與實施標志著權責發生制政府財務報告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根據要求,該制度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給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管理帶了一定的挑戰。文章分析了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并就制度銜接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措施,以供行業專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財務會計;預算會計賬套;補充登記;制度銜接;資金結存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20
2018年2月份,我國財政部印發了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銜接規定,對政府會計制度銜接提出總體要求,并從技術層面對新舊制度銜接做出了詳細規定。較行政單位《銜接規定》而言,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銜接具有特殊性,尤其是預算會計需要對原科目項目進行梳理和核算,對預算會計銜接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有必要深入解讀會計制度預算會計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提高預算會計制度執行質量。
1 新舊會計制度銜接總體分析
根據《銜接規定》要求,2019年1月1日起,事業單應按要求設立新賬,并登記、調整新會計科目余額,按要求編制科目余額表和資產負債表,并印發了新舊制度《銜接規定》。通過對比分析新舊制度中科目差異,新制度對存貨、投資、固定資產等項目進行了細化,并增加了待攤銷費用、研發費用及長期待攤銷費用的成本核算,對原制度中的凈資產類科目進行了整合。通過對科目余額進行調整,會計科目余額銜接較為簡單,難點在于新制度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將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固定資產管理與合同管理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預算會計銜接是新舊制度銜接的重點工作,主要是原制度未嚴格落實收付實現制,導致收支兩條線現象的存在,因此,在新制度實施時,必須對原會計科目中的資金、項目進行梳理。該部分資金是指新制度中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資金。同時,根據新制度及銜接規定要求,新賬預算收入與支出類科目的期初余額應為零,因此,在制度銜接時不存在余額轉化的問題。
2 新制度對事業單位預算編制的影響研究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頒布和實施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新增預算科目
在新制度中,預算科目的變動較大,重點體現在平行記賬,其基礎是收付實現制。根據我國新預算法要求,對債務預算管理提出了具體規定,確保真實、全面反映事業單位收入支出過程和財務狀況,因此,在預算收入科目中增加債務預算收入是合情合理的,該項目的設置能夠解決事業單位預算收支不平衡的問題,保障了事業單位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而在預算結余核算方面,新會計制度要求增加財政撥款結轉、撥款結余、非財政撥款結轉和非財政撥款結余四個科目,結余新增科目與財務會計并不掛鉤,屬于預算會計專用科目,其目的在于記錄事業單位資金來源、經過程序和去向。
2.2 新增預算編制報表
根據新會計制度,預算會計新增三張會計報表,包括預算收入支出表、預算結轉結余表和財政預算收入支出表,三張報表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預算支出表主要反映事業單位核算周期內預算收入及支出情況,進而核算出事業單位預算收支差額,有助于事業單位管理者及時掌握本單位預算總體情況。預算結轉結余表主要體現核算周期內事業單位預算結轉結余情況;財政款項收入支出表能夠反映核算周期內事業單位財政撥款資金收入和支出,并能夠與往期核算周期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全面反映事業單位預算執行情況。
3 新舊制度預算科目銜接關系
3.1 “資金結存”科目
新會計制度中,要求將部門預算資金列入資金結存科目管理。部分事業單位執行的全口徑預算,除暫收暫付往來賬款及受托代理資產外,其他資金預算列入部門預算管理范圍。同時,根據新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應設置三個明細科目,即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科目、貨幣資金及財政返還額度,與原制度中的科目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財政應返還的額度、庫存現金與銀行存款科目相對應。除上述科目外,事業單位應對貨幣資金形式的受委托代理資產和其他應收應付科目中已支付且應回收資金的項目進行清理,同時,針對“待處理財產損溢—處理凈收入”科目和“應繳財政款”,不需要預算會計處理,此外,針對“其他應付款”科目中的押金及以實撥方式轉撥給下屬單位的財政資金,由于該項資金不屬于部門預算資金的范疇,可不進行預算處理。
3.2 財政撥款結轉科目
該科目與原制度“財政補助結轉”科目內容一致。但需注意的是,預算會計進行處理時,應對已登記支付但未實際支出或已實際支付但未登記的資金項目進行逐項清理,并根據相應調整科目期初余額,對“存貸”和“預付賬款”中通過財政資金購買的資產和資金余額進行清理。
3.3 “非財政撥款結余”科目
非財政撥款結余主要是針對非限定用途的資金,資金來源不應包括財政撥款資金和專項資金。在針對該科目進行預算會計核算時,應注意將投資和借款列入預算管理。相較于原制度,新制度中國的非財政撥款結余科目核算內容更加廣泛,主要包括:經營結余科目中,如存在借方余額的情況,預算會計應逐項進行分析,并清理因經營活動而發生的費用。針對“其他應收款”中的預付款進行分析,并調整到相應科目中;在項目分析時,會計人員應注意將短、長期借款計入債務預算收入管理范圍。在期初科目調整時,預算會計應將借款計入科目結余。針對因借款形成的在建工程項目,但未實際支付的項目資金,應當計入“待核銷基建支出”科目中,并在原科目中扣除?!捌渌麘犊睢笨颇恐斜WC金屬于周轉類資金,但不包括質保金,質保金屬于支出類金額,應計入非財政結余科目余額。
3.4 專用結余科目
該科目資金主要是對非財政撥款結余科目資金中的專項資金進行核算。在進行項目核算時,為避免遺漏,預算會計應對資金項目進行逐項核算,從而準確提取專用資金,并計入專用結余科目。
3.5 經營結余項目
新制度與原制度大致相同,但仍需注意是否存在借方余額,如存在借方余額,則應參照非財政撥款結余進行調整,因經營活動所形成的應收應付款項都需要在新科目中進行調整。
4 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科目銜接策略研究
通過分析新制度與原制度科目的關系,不難發現預算會計銜接的難點在于新賬期初余額的核算。根據《銜接規定》相關要求,預算會計銜接應根據要求對科目關系進行梳理,包括財政撥款結余、非財政撥款結轉、專用結余和經營性結余等科目,根據原制度科目與新制度科目的關系,計算出各項科目期初余額。其中,“非財政撥款結余”可采取兩種方法進行計算:一是具體分析非財政撥款結余各款項并進行調整登記;二是根據計算出的期初余額和財政撥款結轉科目余額,計算出相應的差額,得出的差額計入非財政撥款結余。筆者認為應采取兩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分別運用兩種方法進行核算,分析各科目之間的關系,確保財務數據的準確性。
5 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是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基礎,是體現政府會計改革成效與優化的信息來源。事業單位應高度重視新舊會計制度銜接工作,提前做好基礎工作,全面梳理會計科目、經費項目和資金來源,及時清理債權債務和往來賬款,并逐項分析和整理,組織開展新舊制度銜接培訓,學習相關文件,為新舊制度銜接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康博.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的變革研究[J].財會學習,2018(29):22-23,31.
[2]馬永義.行政單位執行政府會計制度相關銜接規定的解讀[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8(6):91-9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79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