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業互聯網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問題與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浙江制造業升級換代的關鍵時期,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是推動浙江工業經濟提質增效的強大動力,是建設制造強省、網絡強省和數字浙江的重要舉措。人才是發展浙江工業互聯網的核心要素,但目前浙江省工業互聯網人才隊伍建設存在較大問題,缺乏打通設計、計算、仿真等全過程的核心工程師,人才要素成為制約我省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主要“瓶頸”。基于對浙江制造企業系統的深入調研,建議完善工業互聯網人才的引進政策、構建工業互聯網人才的培養機制、創新工業互聯網人才的使用機制。
關鍵詞:中國制造2025;工業互聯網;人才隊伍建設;政府行為
工業互聯網是開放、全球化的網絡,通過將人、數據、智能資產和設備連接起來,并結合軟件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達到提高生產力和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減少資源使用的目標,從而促進新一輪的工業革命(肖俊芳等,2014)。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是推動浙江工業經濟提質增效的強大動力,是建設制造強省、網絡強省和數字浙江的重要舉措,對浙江制造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意義。首先,浙江制造業主要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體,其離散程度較高,多數企業制造技術和水平較低,要實現轉型升級必須要依托智能技術和數據驅動,以實現資源配置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的雙重提升(徐夢周&曹達,2016);其次,浙江是信息經濟的大省,“十二五”以來浙江省一直在大力推進“兩化融合”,并成為國家“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具備發展工業互聯網的良好基礎。人才是發展浙江工業互聯網核心要素,但目前浙江省工業互聯網人才對建設存在較多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浙江省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主要“瓶頸”。
1 浙江省工業互聯網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1.1 工業互聯網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大型企業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目前浙江省內眾多大型企業非常重視工業互聯網人才隊伍的建設,積極謀劃制定具有其自身特色的工業互聯網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加大工業互聯網人才引進工作的力度,同時也結合企業自身情況,把培養和構建工業互聯網人才隊伍作為企業重點工作,堅持“干中學”理念,在實踐中培養了一批工業互聯網人才。
(2)浙江省內高校積極培育輸出工業互聯網人才。各高校在不斷地優化與調整學科專業結構,開設了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能源管理、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物流工程、智能制造、智能機器人技術、信息安全等相關學科與專業,培養了大批工業互聯網專業人才。
?。?)浙江省各級政府部門加快開展工業互聯網相關培訓。目前浙江省各級政府正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人才的培訓工作,相關培訓內容包括從工業互聯網概念普及到具體的應用和操作,引起了企業的高度重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2 工業互聯網人才隊伍建設存在問題
(1)工業互聯網高端人才引進乏力,引才政策與機制亟需完善。目前浙江省迫切需要引進既懂工業運營流程,又懂網絡信息技術,同時具備高創新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復合型工業互聯網領軍人才、專業化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人才。這些人才是通過浙江省內培養短期內難以滿足需要的,而目前浙江省針對工業互聯網高端人才的引進問題還未形成系統性的政策文件。同時由于信息行業的平均工資遠遠高于其他行業的平均工資,制造企業對高端工業互聯網人才向實體經濟回歸的吸引力明顯不足,進一步增加了引進工業互聯網人才的難度。
?。?)缺乏系統的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機制和人才的認定標準。目前浙江省內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仍主要依托高校,并主要集中在本科階段,本科畢業生在知識結構和工作能力方面與工業互聯網應用對復合型人才的實際需要還有較大差距。而社會上規范的、專業化的工業互聯網人才培訓機構的數量和質量與實際需要也存在較大的差距。工業互聯網人才的評價和認證標準相對缺乏,使得企業培養和使用工業互聯網人才缺乏相應的依據和標準。
(3)制造業企業對工業互聯網人才使用缺乏激勵機制。目前浙江省工業互聯網人才的使用機制不夠靈活,沒有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有利于工業互聯網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機制。此外,浙江省仍有大批企業對引入工業互聯網提升企業績效的認識不透徹,對工業互聯網人才在企業工業互聯網運用上所起到的作用認知不足,沒有給予工業互聯網人才相應的激勵措施,導致企業沒有發揮工業互聯網人才應有之作用。
2 加快浙江省工業互聯網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
2.1 完善工業互聯網人才引進政策,建立海內外高端人才引進機制
?。?)完善工業互聯網人才引進政策。為工業互聯網領域海外高端人才的引進開辟綠色通道;加大在來浙江工作的許可、出入境、居留、住房、醫療、教育、社會保障、政府表彰等方面配套政策的支持力度;建立工業互聯網專業人才數據庫,完善面向全球的人才供給與需求的對接機制;鼓勵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浙江參與工業互聯網創業創新。
?。?)建立“海外工業互聯網人才回流與環流”機制。為海外高端工業互聯網人才建立從引進標準到職位要求、工作待遇等全程、全系列的出國留學人才回國工作機制;積極引進在讀博士期間或出國期間有重大工業互聯網相關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的國際人才;對回國后的高端工業互聯網人才采取國際化再學習,出國再進修的人才回流培養模式,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和資助性保障。
?。?)建立吸引工業互聯網人才的基金制度。依托浙江省內重大人才工程項目和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由經信委和人社廳聯合組織制定“工業互聯網領軍人才”的選拔標準,并明確各產業人才占比,通過企業上報城市,城市上報省里并層級考核的流程,在海內外選拔一批工業互聯網領軍人才,并給予基金資助,鼓勵工業互聯網領軍人才盡快成長為推進我省工業互聯網的戰略型人才。
2.2 建立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機制,加大工業化聯網人才培養力度
?。?)建立工業互聯網人才資格認證平臺。構建工業互聯網人才資格認證平臺,主要目標是培養、培訓企業的不同層次管理崗位人員,引導他們主動學習工業互聯網相關知識,提高他們逐步應用工業互聯網技術解決崗位具體問題的能力。具體而言,主要針對兩類人才進行資格認證:第一種是引進的工業互聯網人才,只有通過工業互聯網人才資格認證才能享受針對引進人才的基金補助;第二類是晉升各級管理崗位人才,應通過各級別的資格認證。 (2)實施“工業互聯網拔尖學生創新基地”計劃。實施此計劃主要目的是加強工業數字設計、系統集成、數據分析、網絡安全、工業機器人等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計劃實施以浙江省內應用型高校、職業院校為建設載體,聚焦特定產業,由產業內企業和高校共同成立專家組負責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政府提供引導性經費進行支持,由政、產、學聯合成立專家組負責基地認證、考核評估。
?。?)鼓勵高校打造工業互聯網交叉學科體系。高校培養工業互聯網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必須有配套的復合型、融合性學科和專業;要加快工業互聯網相關新興學科布局,突破傳統學科建設思路,從培養工業互聯網全產業鏈人才梯隊的全局出發,突破學科專業間的壁壘,打破高校之間的物理壁壘,打破工業互聯網產業鏈上、下游人才斷層,將軟件工程、企業管理、產品設計、機器人、裝備制造、自動化控制等多學科專業進行融合,打造工業互聯網與傳統學科交叉的學科群。
?。?)建立工業互聯網人才培訓基地。依托重點院校、大型企業和產業園區建設一批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工業互聯網專業人才培訓基地,積極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設立工業互聯網人才教育培訓專項基金,對于開展工業互聯網相關培訓的機構給予一定補貼;凝聚多學科頂級教授、院士、長江學者和業內資深人士,吸納國際化師資力量,構建工業互聯網培訓師資庫;擴大工業互聯網人才研修班的招生范圍,增加培訓次數,擴大培訓規模;支持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式”培養工業互聯網應用人才,針對基層勞動者開展智能機器的操作、運維、人機交互等技能培訓。
2.3 創新工業互聯網人才使用機制,加大工業互聯網人才激勵保障
?。?)暢通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間人才流動渠道。鼓勵通過雙向掛職、短期工作、項目合作等柔性流動方式加強人才互通共享;篩選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桿企業,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建立企業間工業互聯網人才交流平臺,組織同行業內其他企業人員赴平臺交流學習。
(2)提高企業對工業互聯網人才使用重視程度。引導企業設置工業互聯網相關部門或設置首席信息官關鍵崗位,為企業引入中高端工業互聯網人才留出發展空間;引導企業加大對工業互聯網領軍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的激勵力度;推廣企業構建培養、留用、評價相結合的管理制度;探索利用期權、股權、分紅權、年金等多種形式激勵工業互聯網專業人才;推廣企業建立高級技能人才的職級晉升制度,為工業互聯網人才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寬的發展上升通道。
參考文獻:
[1]吳文君,姚海鵬,黃韜,王露瑤,張延華,&劉韻潔.未來網絡與工業互聯網發展綜述[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17(2):9-18.
[2]肖俊芳,李俊,郭嫻.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淺析[J].保密科學技術,2014(4):13-16.
[3]徐夢周,曹達.工業互聯網發展新態勢及對浙江的實踐啟示[J].浙江經濟,2016(12):54-55.
作者簡介:劉艷彬(1979-),男,黑龍江綏濱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社會組織管理、創業管理、創新管理、消費者行為;李建花(1975-),女,河北人,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科技管理、技術創新等。
基金項目:浙江省軟科學課題:促進浙江制造企業創新的地方政府行為研究——國際經驗與本土實證(項目編號:2017C35G2300082);寧波市軟科學項目:促進制造企業創新的地方政府行為研究——基于寧波樣本的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項目編號:2016A100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0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