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視角下保險資金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發展不斷壯大,經濟進入了新常態模式,發展的步伐更為穩健。保險行業內,2018年保險資金的余額與2013年相比,已經增加了一倍之多,從中可見,保險資金已經成為我國經濟與戰略布局發展不可忽視的力量。保險資金的持續性擴大,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經濟問題。基于此,文章結合我國保險資金的運用現狀,總結分析經濟新常態下保險資金運用中的存在問題,以望為保險資金的投入運用提供更多有效指導,促進我國經濟全面發展。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保險行業;資金運用
保險資金的運用,可理解為保險投資,其實質是保險企業在運用發展過程中利用保險所聚集的資金、保險賠付的時間差所帶來的資金流而進行的系列性投資活動。保險資金的運用能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補充大量動力資源,也能夠發實現企業與經濟整體的發展風險。近年來,保險資金的投資領域不斷擴大、規模也持續壯大,讓人們開始關注保險資金運用上所存在的問題,以預測其發展風險。
1 我國保險資金的運用現狀
1.1 保險資金運用領域擴大
2006年,政府頒布“國十條”,在此條例中對保險資金作了大力的發展支持,提倡保險資金能夠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需求而進行不斷的運用領域擴大。2010年,《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以及相關修訂案中指出,在風險可控的范圍之內,保險資金可以對不動產、股權、新三板等資本市場進行適當投資。2014年,“新國十條”頒布。在此條例中,對于保險資金的服務功能作了更廣的說明要求。同時更明確指出,保險資金能夠對小微企業、“三農”、新興產業等等有所投資,以促進其經濟發展。2018年初,保監會規范了保險資金的相關融資行為,使保險機構在投資過程中更具有安全性。2018年終,銀保監會對于保險資金的運用領域再一次擴大,準許其進入長租市場。政策對保險資金的傾斜,促進了保險資金的運用領域擴大,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1.2 保險資金規模持續壯大
我國經濟發展態勢的積極向上,使得保險行業內也獲得了相應的快速發展。從相關數據統計可知,2013年我國保險運用余額約為7.7萬億元,2017年我國保險運用余額已經高達15萬億元,翻了一倍之多。此時,中國更成為全球保險新興大國。在政策的支持之下,保險資金運用領域的擴大無疑為規模的壯大作了大力的推動。根據我國銀保監會的數據預測,我國保險資金的發展規模在2020年將會破20萬億元大關,并以高速穩健的姿態發展。
1.3 保險資金結構變化明顯
縱觀近年來的保險資金發展,其整體的結構變動主要集中在三小點之上。第一點,固定收益類資產占比下降。2012年,我國銀行存款中,保險資金的占據約為30%,2017年則下降為13%;另外,在債券的占比之中,從2012年的45%快速下降到2017年的32%。第二點,權益類資產占比保持穩定。保險資金一直都均有“快進快出”的不足,這使得保險資金在投資過程中難免產生一定風險。2016年,保監會明確要求保險資金的運用不能用作短期性的股票炒作;2017年初,保監會更對保險行業內的相關企業投資行為進行嚴厲的整頓,以正行業之風。因此,保險資金對于權益類資產的占比出現了一定程度回落。第三點,保險資金渠道不斷增多,另類投資比例上升。2014年的“新國十條”,大力推動了基礎設備債權投資方面的力量,是保險資金獲得大量的投入,促進整體發展。
2 經濟新常態視角下保險資金運用中的問題所在
2.1 資產負債期限不匹配
從本質屬性層面上看,保險資金負債具有長期且穩定的特征。從投資結構層面上看,保險資金中約半數用于債權與存款投資之中。當前,我過債權的年限普遍不長,10年以上的債券更是屈指可數。另外,銀行存款也并不屬于長期性投資產品,對保險資金的運用而言,則會出現米昂新的資產負債不相匹配情況。壽險行業之中,這種因期限不相匹配的問題尤為明顯與嚴重。壽險具有長時限、安全強的屬性,其負債的年限多為二十年。但是,對保險企業而言,他們并沒有足夠的能夠對此長負債作保障。保險資金運用在短期性的投資項目時,極有可能面臨再投資的風險。假若當下市場整體環境不明朗、投資利率偏低等情況,則會使得保險資金所獲取的利潤達不到負載的要求額度,從而直接損害保險企業的利益。
2.2 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偏低
經濟新常態之下,我國經濟的發展已經遠不如過往一般快速,而是進入了緩慢的發展期。在此階段中,市場投資的機會自然會變得更少,市場動蕩的情況也會變得越來越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綜合收益率在2017年仍不足6%,占比尤為偏低。其與我國GDP增長率相對比,是大大落后的狀態,此嚴重影響了保險資金升值保值的發展。
2.3 保險資金運用渠道不足
當先,我國保險行業雖然獲得了政策性的大力支持,運用領域不斷擴大。但是從宏觀角度而言,所運用的渠道仍然是難以滿足現所投資,在某些領域之上更是空白狀態。例如在貸款產品之中,保險資金之允許繼續進行保單質抵押,其他種類則并不允許。除此之外,金融市場的整體環境并不樂觀,保險資金所能運用的產品也是相對較少,嚴重限制了保險資金的投資運用。例如,新三板股票是允許保險資金的投資運用,但是綜合實際情況而言,則是難以有效落地開展的。
3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保險資金運用的新路徑
經濟新常態背景之下,有效投資是最為客觀的經濟發展方式,同時也是國家經濟發展政策層面上的鼓勵性措施之一。因此,保險資金應該充分借用此發展態勢所在,積極加大長期性、高價值的投資活動,尤其是國家層面上的經濟活動,從而實現自身獲利以及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
3.1 支持國家基礎設施建設
對于國家基礎設施的建設,其在融資過程中常遇見的問題便是資金不足,。銀行貸款方面,其所設定的年限一般為十年以下,但是基礎設施建設的周期是相當長的,大部分更是十年以上。保險資金長時間的特性所在,在確保項目整體的安全性、流動性、獲利程度等多方面風險之下,能夠加大支持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以此降低保險資金中時限不匹配的風險。當前,保險資金可以加大力度對交通設施、城鎮化發展等民生性工程的投入力度,以實現保險資金運用的低風險、高收益。
3.2 支持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一帶一路”,是國家主導下的經濟發展方向,在經濟運營之中具有顯著的高安全度、高收益性、長時效性的屬性,這與保險資金的本質屬性相似。保險資金應該抓住此機遇。當下,保險資金實現了全球范圍內的配置利用,這能夠有效分散了投資風險。隨此不斷發展之下,保險資金更會成為全球內流動資金的主流?,F時,我國保險基金已經成功募集超四百億元的資金,用于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發展。
3.3 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朝陽產業,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方向所在、希望所在,對整體經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指導性作用價值。新興產業的發展主要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的提高更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只有資金的充足到位才能夠完成技術的研發創新、人才的培養等等。保險資金可以適當在此行業投入,例如生物科學、高端設備制作、綠色節能等等,以其資本的力量帶動新興行業的發展、帶動我國未來的發展。
經濟新常態對保險行業而言是發展的穩健期,但也是一次機遇期。在經濟穩健的發展之中,尋找風險更低、收益更可觀的稿性價比項目,以完成保險資金利用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姜茂生.我國保險資產管理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學決策,2014(10):50-65.
[2]劉禹墨,倪書陽.淺談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現狀及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7(9):219.
[3]李靜毅.關于保險資金參與PPP模式的探討[J].地方財政研究,201(10):27-32+41.
[4]張杰.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與防范[J].商,2016(30):18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2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