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政府投融資的方向選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經過經濟的高速增長后,我國的經濟發展回歸平穩,進入新常態化的發展階段,對發展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融資空間及投資項目在方向的選擇上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本文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借鑒國外發展的經驗,對地方政府投融資的改革方向進行思考并提出一些思路,對具體的工作也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地方政府;投融資;方向
一、經濟新常態對地方政府投融資的影響
?。ㄒ唬┴斦杖朐鏊傧禄?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最大的特點或影響就是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這意味著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增速將下滑。因為,經濟增速放緩,對企業的要求改變,會存在一個過渡期,在此期間會有較大的波動,此后將在一個平穩的水平上運行。對于地方政府財政來說,主要依靠企業的稅收,那么自然也會和企業的發展保持一定的一致性。
?。ǘ┩恋爻鲎屖找婵s減
房地產一度是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柱,但是,在經歷20多年的快速增長后,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部分地區去庫存的壓力非常大。但如果不能化解這些矛盾,還在增加土地供應,那么,整個房地產市場的資源浪費、產能過剩將更加嚴重。同時,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將進入平穩發展的新常態階段,城市間分化現象明顯。因此,大部分地方的房地產市場,尤其是三四五線小城市,將面臨巨大的財政收入減少。在政策的擠壓之下,土地供應和開發商的利潤空間都將大不如前,土地市場并不樂觀,政府的土地出讓收益也會下降。
?。ㄈ┱顿Y需要從粗放式轉向精準式
因為,政府的財政收入受到較大的影響,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不能是以前粗放型的發展模式,重視投資而輕視產業發展,而要采用集約化的發展方式。我國政府在投資上長期存在投資范圍過寬、公共投資內部結構失衡和新興公共領域投資不足的問題。再加上現階段融資受到影響,地方政府更加需要加強資金的來源渠道擴展,并改變過去攤大餅式的低效投資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重點發展特色支柱產業,以產業投資和產業發展來促進財政收入增加和經濟增長。
二、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政府投融資的改革方向
?。ㄒ唬┮虻刂埔诉x擇有效的地方政府融資模式
以美國為例,主要通過發行公債融資,包括地方政府債券和由地方政府下屬機構或代理機構發行的政府機構債券。而在歐洲,法國和德國以國家銀行為依托,主導資金的募集工作。另外,英國政府建立的項目分類經營管理制度因為具有很強的一般性,已經在很多國家成功應用。這種方式對于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十分有效。具體來說就是政府引進合作方,合作方一般是市場化的主體,形式上也就是目前常見的BT、BOT和PPP等。這種社會資本參與的形式,激發了市場活力,也減輕政府財政壓力??梢姡瑧摳鶕唧w情況,因地制宜的選擇融資模式。
?。ǘ┘訌姺珊椭贫仍谡度谫Y過程中的促進作用
政府的行為必須有法律文件的依據,尤其在投融資問題上,為防止貪腐問題,法律問題必須加以重視。首先,要研究國家法律法規,為相應的投融資政策提供依據;其次,要設立專門的投融資服務和執行機構,制定專門的政府規范性文件或者制度,保證社會資本擁有者能夠放心的投入資金;最后,政府還需要通過法律的途徑,轉變自己的職能定位,從管理型轉為服務型政府,不能把法律條文的解釋權歸為政府,保證參與主體的公平、公開和透明。
?。ㄈ┩晟普度谫Y過程的風險控制制度
投融資作為金融行為,風險控制是重中之重。政府需要調派對市場十分了解的金融人員,加強地方政府融資的市場監管和風險控制,同時,還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政府投融資項目風險控制制度保證投融資項目從立項到結束都有相應的監督,避免政府過于深入參與金融市場而引發的不良影響。
三、經濟新常態下對地方政府投融資政策的建議
?。ㄒ唬┑胤秸谫Y模式要從單一走向多元
傳統政府融資都是以政府信用進行的,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雖然信用完全沒問題,但是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不足,當項目論證不足、建設出問題等情況發生導致項目失敗時,會嚴重沖擊政府的財政,甚至引發區域系統風險的發生。因此,在融資模式上,應該多元化,尤其是引入市場機制,將風險轉移進市場,進而由市場更好的化解。
?。ǘ┑胤秸e債融資
財務融資是企業最主要的融資形式,也具有很好的退出機制保護,因此要鼓勵地方政府采取政府債券方式融資。這種方式尤其是對沒有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發展最為可行,最后再通過一般性公共預算收入來補足。除此以外,還可以鼓勵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以其有收益的項目發行城投債。
(三)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融資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政府項目是一種重大的體制機制創新和突破。政府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允許企業參與到城市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上來,通過事先約定合理定價、經營收益分配、財政補貼和其他優惠措施的規則來約束企業的行為。這種方式是一種資源互補的升級,既能夠使投資者有長期穩定收益。投資者按照市場化原則出資,又能實現政府的建設目標,還能提高政府服務市場和社會的水平。
(四)投資方向和融資模式的精準匹配
投融資是一個整體,必須要根據項目的性質來正確選擇和操作融資行為,否則,二者不匹配,造成投資者利益受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大打折扣。具體來說,從投資的項目出發,從考慮項目建設周期、項目性質和規模、收益來源和持續性等問題來選擇何種性質的融資,實行政府機制和市場機制的不同組合。
結束語:
長期以來,政府投資在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都扮演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形勢和環境變化,相關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之下,理順政府投資的方向,將融資模式與投資項目進行合理、科學的匹配,在保障政府財政安全的前提下,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媛.政府投融資平臺債務情況調查[J].經濟研究導刊,2013,(6):71-73.
[2]楊大光,李存.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債務規模風險及化解對策[J].當代經濟研究,2014,(9):81-8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52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