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移動支付對大學生消費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提要]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移動支付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其逐漸被廣大消費者接受并使用,漸漸替代了傳統的支付方式,成為現代中國社會支付方式的主流。在校大學生是移動支付的主要消費群體,使用移動支付進行消費已成為大學生日常中最主要的消費模式,因為簡單便利的特點而深受大學生群體的喜愛。本文針對目前移動支付對大學生消費的影響分析,針對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移動支付;大學生消費;影響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3月26日
   一、大學生消費現狀分析
   據中國高校傳媒聯盟與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聯合發布數據及CNNIC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為58.8億元,而中國90后移動支付占比近92%,中國大學生在支付寶上的人均支付金額(含轉賬、網購消費、發紅包、理財等數據)約為40,839元,較2015年增長97%。大學生在淘寶平臺的購物中,服裝占全部支付金額的20.77%,美妝占8.04%,其次是數碼產品、運動戶外、食品、家居等。由此可見,移動支付已經滲透到大學生消費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與物質方面的集中消費相比,跟學習有關的消費只有5%。大學生消費的主流思想逐漸向欲望消費靠攏遠離需求消費,筆者認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移動設備、網絡的普及。如今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使得我國手機網民數量逐年上漲,截至2016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約7億人,占我國整體網民的95.1%?,F如今的大學生人手至少一部手機,且大部分學生除手機外還擁有電腦等移動工具。同時,所有學校幾乎都會要求學生下載一些APP用于觀看網絡課程、上課點名、交作業等,網絡和移動設備已然成為大學校園中不可被替代的物品。在網絡為課堂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為了利潤借學生的消費偏好設下圈套,誘惑學生對其進行消費。一些判斷能力較弱的大學生不注意便會踏進這些圈套,進行沖動消費。
   (二)盲目從眾、攀比心理嚴重。與初中、高中的班級不同,大學的一個班級,甚至一個宿舍之間的家庭收入情況都會有較大的差別,部分大學生過于迷戀名牌服飾和化妝品,本著不愿甘于下風的心態花大價錢購買,不在意自己是否真正需要。而網絡購物方便多樣的特點為這部分人群提供了購物渠道。以淘寶的“雙十一”活動為例,大部分學生為了圖便宜,追隨舍友或同學團購,但是這其中的大多數商品卻成為學生的閑置存在,成為學生支出浪費的一部分。
   (三)不健康的生活消費風氣彌漫。根據調查,外賣支付是大學生移動支付中高比重的一部分。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的外賣市場規模達到818.3億元人民幣,占同期本地生活服務O2O市場的26%。現如今,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大學生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不論是繳費、購物還是餐飲都可以通過網絡完成,甚至連門都不用出。但同樣的,正是由于這種簡便的支付方式,助長了大學生們偷懶圖省事的心理,變得更加依賴網絡與移動支付,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二、移動支付對大學生消費的影響
   (一)移動支付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
   1、方便攜帶,不易遺漏。如今大學生的包里總是裝滿各種各樣的東西,除去上課所必需的教材、文具以外,往往還被各種化妝品、充電寶、連接線等所填滿。因此,在收拾東西的過程中,除非事無巨細的想到各個方面,不然遺漏物品是在所難免的一件事。而錢包因為占空間大,使用頻繁等特征,往往不易找到恰當的位置放置。支付方式與通訊方式的結合,降低了包內擁擠程度,不會占用過多的空間,包內的縫隙或者上衣的口袋里都可以放置,方便了學生的攜帶。同時,手機作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對于大學生而言,不論是學習資料的搜索,還是游戲娛樂的放松,手機都提供了極大地便利,因而被遺忘的幾率大大減少。移動支付解決了大學生購物時忘記帶錢包的尷尬,也因為方便等優勢深受當代大學生的喜愛。
   2、方便快捷,有跡可循。移動支付是一種以移動終端(主要是手機)為載體,依靠通訊網絡實現的支付方式,具有移動性、及時性、定制化等特征。移動支付結合了先進的移動通技術,消除了距離和地域的限制,能突破時效的限制,做到不論在何地都能隨取隨用,也可以隨時對賬戶進行查詢等操作,非常方便。移動支付具有網絡的特征,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快捷。只要知道對方的賬戶或者二維碼,就可以在瞬間完成支付,支付金額也可以從成百上千到具體到角或分的數額,由此一來節省了湊整找零時間,提高了辦事效率,對于大學生而言,則節省出了時間用于學習或休息,也同樣貼合如今大學生“方便至上”的生活作風。
   移動支付的另一個優勢是,通過銀行的支付行為能夠有據可查。很多大學生都反映,只要不記賬,很難找到或記起支付背后存在的交易記錄,極不方便核算花銷。而移動支付的每一筆消費都會留下記錄,通過支付軟件所提供的個人賬單就可以查詢到資金具體消費到哪一方面。像微信、支付寶等軟件甚至可以提供你的月賬單以及支出對比,使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消費,培養了大學生理財意識。
   3、降低了財產丟失的風險。在以現金為主要支付方式的時期,大學生丟失錢包、現金等情況就時常發生。大學生對金錢的管理方法不完善,且防范意識低是造成這種情形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大學生都有丟失錢包或現金的經歷,而移動支付降低了財產損失的風險。其一,由于手機使用的頻繁性,導致人們大多會隨時使用手機,因此被盜竊的可能性要遠低于錢包;其二,就算手機不小心被人偷走,支付軟件上的支付密碼等也為個人私有財產加了一把鎖,不用擔心被小偷盜用,進一步加重損失。
   (二)移動支付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正反兩面性,移動支付也不例外。在移動支付為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提供了巨大的快捷便利,保障了財產安全的同時,也對大學生造成了許多消極影響。    1、時間成本的增加。移動支付的產生使網購市場進一步擴大和完善,對學生而言,網絡購物突破了時間和地域因素的限制,隨時隨地動動手指就能完成不同省份,甚至不同國家的物品的購買,購物的選擇大大增加。但是網絡購物的不完善也使得不法商家潛伏在網絡市場中,通過販賣假冒偽劣產品來謀取利潤。商家們紛紛標注低價,想要在商品中取得競爭優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的判斷造成了影響。學生們想要在眾多商品中挑選出最物美價廉的,只得反復斟酌比較,糾結一番。看似慎重的行為卻讓學生們忽略了,在他們貨比三家的過程中,其用在購物上的時間成本也大大增加。本能用來學習的時間,如今卻大量浪費在了網絡商品的甄選上,得不償失。
   2、消費無形化,進一步增加了消費。大學生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一種感受——錢花的越來越快了。自從移動支付逐漸取代了現金支付,將個人錢包里的現鈔數字化后,原本需要支付大面額現金的非必需品,在消費后也只是余額的數字減少,不會產生錢少了的實感,使得大面額支出方面增多。另外,小面額的支出更加方便。線上移動支付打破了傳統的金錢持有方式,現金的數據化使隨時的零錢支出成為可能,突破了原有面額和數量的限制,小額支出較之以前變得頻繁。移動支付造成的消費支付無形化,給大學生們造成了“沒花錢”的錯覺。其結果就是,大學生的消費趨于無節制,金錢如流水般消耗心理上卻毫無觸動,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增加了閑置物品的消費,導致資金分配不合理、超額消費等問題。
   3、助長了超前消費的習慣,增加了隱形貧困人口。超前消費,又稱消費早熟,是指在超過暫時收入能力的情況下將今后的收入提前到現在支出的一種消費行為。與現金消費不同,移動支付和資產的數字化使借、貸款業務變得容易,這一特點促使消費信貸軟件的產生。以“螞蟻花唄”為例,根據螞蟻花唄發布的《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指出,在中國近1.7億90后群體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4,500萬人,即平均每4個90后就會有一個使用花唄。如今許多大學生正在被長期高額負債所困擾,過度的超前消費導致了負債的增加,為了還債使生活質量降低,消費水平下降,形成惡性循環。大部分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有限,卻在各種氛圍的影響下沒有辦法做到理性消費,加之大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和較高的邊際消費,一些自制力差的大學生會慢慢陷入無節制購物的泥潭,無法全身而退,成為隱形貧困人口中的一員。
   三、針對大學生移動支付現狀的建議
   總的來說,移動支付對大學生產生消極影響的原因可以歸類為以下幾個方面:從大學生自身的角度而言,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夠強及存在貪圖小便宜的思想結合“消費的無形化”使部分學生不知不覺花銷過度;從家庭的角度而言,部分家庭缺少對孩子消費觀方面的教育,造成學生亂花錢,無節制的現象;從國家的角度而言,上層應完善對互聯網方面的法律條例,形成完善的監管體系,及時提醒大學生移動支付存在的風險,保障學生的消費和貸款安全。
   (一)從個人角度出發。大學生應學會培養自我控制能力,正視自己的不足,積極尋找改正方法并嚴格落實。應意識到過多的移動支付帶來的高成本、高消費的消極影響,避免金錢的損失及時間的浪費。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識,積極通過書籍、上網查閱等方式進行學習,了解商品低價本質及假冒偽劣產品對個人健康的危害,面對各類誘惑消費理性對待。要對移動消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合理利用移動支付的優勢,提升大學的學習生活質量。
   (二)從家庭角度出發。如今的大學生大多數為獨生子女,很多父母因此對孩子過于溺愛,愿意滿足孩子的一切購物要求,缺少了對孩子在消費方面的教育,沒有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家庭方面應引導孩子培養科學的消費意識,為孩子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必要時做適當的介入,指引大學生安全合理利用互聯網移動支付消費。這是在當前我國移動支付背景下,讓大學生能夠進行正確消費行為的有效途徑。
   (三)從國家的角度出發。如今互聯網金融發展越來越快,前景向好,由此可見移動支付會在日后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與之所不匹配的,我國在互聯網方面的法律系統并不完備。一些不法商家通過鉆法律的漏洞混入互聯網市場,大肆販賣對學生健康造成巨大傷害的貨物,卻久久得不到治理。在網貸方面,學生辨別能力不成熟,容易落入高額利息圈套,若上層可以專門設立大學生低利息貸款,幫助有困難的大學生貸款,則可以避免大部分大學生上當受騙,降低交易風險。
  
  主要參考文獻:
  [1]劉洋洋.互聯網金融對大學生消費的負面影響及對策[J].時代金融,2018.9.20.
  [2]趙彬斌.移動支付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消費行為特點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2.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147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