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消費信貸對城鎮居民服務消費的影響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如今新消費已經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其中表現比較突出的服務消費在經濟市場中大放異彩。服務消費作為一種高端消費,面向的消費者主要是近幾年已經逐漸成為消費主力的中高等收入群體。消費信貸是一種新的消費金融,可以通過向消費者有償提供一定的資金,從而可以幫助消費者實現提前消費。因此,分析消費信貸是否有利于消費者提升服務消費額,從而全面挖掘消費者的消費潛力,發揮以服務消費為代表的新興消費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帶動經濟發展和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消費信貸;服務消費;消費金融
  中圖分類號:F12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7-0085-03
  引言
  隨著供給側改革,我國越來越重視居民消費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中高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表現出極大的消費潛力。要發揮出居民消費的潛力,既要提高居民消費的水平,還要優化居民消費結構,促進新消費的發展,高質量的居民消費才是經濟改革的目標。
  服務消費作為新消費的代表,在我國還處在發展階段,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是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拉動經濟增長、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而消費信貸是一種新興的消費金融,在金融市場上展現出不一樣的動力,能夠顯著地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因此,本文試圖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探究消費信貸的出現是否有助于促進服務消費。如果有利于增加居民服務消費,那么就可以通過對消費信貸的支持政策帶動服務消費增長,從而刺激經濟增長和經濟轉型,這對我國進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發展中高端消費,升級消費結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
  國外的消費信貸發展較早,對此的研究也較早。從消費信貸對經濟的影響機制來看,國外學者在早期的研究中發現,在實際生活中,流動性約束使消費者無法以較低成本實現收入的自由跨期轉移。研究學者認為,消費信貸之所以會對消費行為產生影響,主要原因在于消費信貸緩解了消費者面臨的流動性約束,刺激了消費者的需求。在宏觀層面,國外文獻總體上證實了消費信貸對于消費的促進作用。例如,Jappelli,Pagano(1989)的研究顯示,在消費信貸較多的國家,居民消費對其當期收入的敏感性更低。Bacchetta,Gerlach(1997)發現,信貸條件是決定一個國家總消費的重要因素。
  我國消費信貸發展的提速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自此開始了對消費信貸的研究。國內的學者對消費信貸與消費者行為以及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李燕橋、臧恒旭(2013)通過實證分析,證明了消費信貸緩解了流動性約束對居民消費的限制和阻礙,減少了消費者的預防性儲蓄,從而增加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帶動經濟增長[1]。李廣子、王?。?017)認為,消費信貸會促進消費者調整消費結構,減少日常性消費,增加經營性消費和耐用品消費[2]。而馬利軍(2017)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認為,消費信貸與我國經濟增長是雙向影響的[3]。
  對于服務消費的研究,近幾年國內學者也有了一些關于服務消費定義的觀點,郭懷英(2011),以及夏杰長、張穎熙、毛中根(2012)都認為,居民服務消費是指居民全部消費支出中用于支付各種非實物性的服務費用。盛逖(2012)將服務消費進行細化分類,分為在外餐飲、醫療保健、交通服務、通信服務、文化娛樂服務、教育服務六部分[4]。在影響居民服務消費的因素中,研究學者普遍認為收入是影響服務消費的關鍵因素。鄒紅、喻開志(2013)認為,收入水平和收入結構會對服務消費產生影響[5]。胡霞(2017)也深入分析了收入結構對各個收入階層的服務消費影響的差異[6]。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城鎮化發展對中國城鎮和農村居民的服務消費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胡日東、蘇芳,2007;蔣南平、王向南、朱琛,2011;夏杰長[7],2014)。
  總之,國內外對于消費信貸和服務消費都有各自比較完整的研究,但是對于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并沒有研究。在新經濟常態下,兩者是否能相互促進,對發揮政府對市場的引導作用,改善經濟結構,提升居民消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8]。
  一、消費信貸影響城鎮居民服務消費的理論機制
  1.相關理論基礎。凱恩斯(1936)首先提出絕對收入假說,認為總消費是總收入的函數,且人們的總消費支出與總收入水平呈正相關關系,消費者的即期收入決定了即期消費;Duesenberry(1949)又提出了不同的絕對收入假說,認為消費不僅會受到當前收入水平的影響,還會受到消費者自身的歷史消費習慣和周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的影響進而決定當前的消費;Friedman(1957)提出的持久收入理論認為,消費者在當期的消費水平依賴于對未來持續收入的預期,與當期的收入關系不大。利蘭德(1968)提出的預防性收入理論認為,當消費者對未來的收入預期不樂觀時,會將當期的一部分收入用于儲蓄,預防未來收入大幅度波動造成的消費水平降低[9]。因此,預防性儲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們的即期消費水平。
  2.消費信貸對城鎮居民服務消費的平滑機制。根據消費收入與消費水平的相關理論基礎的梳理,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會受到當期收入水平、預期收入水平、整個生命周期的消費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收入水平是決定消費者消費水平的主要影響因素。如果消費者對未來的收入水平有所擔憂時,就會降低自己的當期消費,將一部分收入轉為預防性儲蓄。
  消費信貸可以解決消費者消費能力不足,儲蓄大于消費的問題。通過提供消費信貸,提高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一方面提升了消費者對未來收入水平的預期,保持樂觀心態從而減少預防性儲蓄;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消費者打破之前收入水平的限制,實現提前消費,提升生活質量,形成新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這就極大地彌補了消費者當期消費的不足,幫助消費者解決了當期收入不足或者未來預期收入減少而造成的消極消費心理,打破了原本的消費水平與收入水平的不平衡,從而實現高質量的消費。   服務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方式,是建立在生活必需品消費之上的高質量消費,是帶動經濟轉型,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消費信貸提高了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提升了消費自信,更有意愿和能力選擇服務消費這樣的高端消費、新型消費方式。
  二、消費信貸影響城鎮居民服務消費的實證檢驗
  1.數據搜集與處理。本文實證部分的數據主要有,我國32個省的2006—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額、城鎮居民人均服務消費額、城鎮化率以及人均消費信貸額,其中各省2006—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額、城鎮居民服務消費額和城鎮化率來源于國家統計局以及各省2006—2017年的統計年鑒,32個省2006—2017年的消費信貸額數據來源于由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并根據各省每年的人口計算出城鎮居民人均服務消費額和人均消費信貸額。
  3.實證結果。由于金融中存在內生性會影響實證中對居民消費的檢驗,因此本文使用了廣義矩估計方法(Dynamic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用以減弱模型中可能出現的參數內生性問題,進而保證本次實證分析面板數據的結果有效,實證檢驗的結果(如下表所示)。
  上表中的實證結果表明,消費信貸消費信貸對城鎮居民服務消費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城鎮居民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和消費需求。模型實證結果a0i,t為正且顯著不為0,表明消費信貸的增加對城鎮居民服務消費額有顯著的正向作用。城鎮居民消費信貸的增長可以帶動服務消費的增長。
  根據實證結果可以看到,消費信貸很好地彌補了消費者當期收入的不足,幫助消費者打破當期收入的的限制,提升消費能力,滿足消費意愿。消費信貸和服務消費都是正在興起的事物,在互聯網科技逐漸發達進步的環境下,兩者借助科技的發展互相影響的途徑和方面也會越來越豐富多樣化,證明消費信貸對城鎮居民服務消費的積極影響,增強消費者的積極心態,實現提前消費,升級消費結構,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向第三產業為主導的經濟模式發展。
  三、政策建議
  由實證部分可知,消費信貸有助于提升城鎮居民服務消費水平,帶動消費升級,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轉型,新型消費引領消費新模式新習慣,應加大對消費信貸的政策支持引導,從而更好地幫助消費信貸發揮推動經濟增長和經濟轉型的的作用,同時還能保障市場健康持續的發展。
  1.支持消費信貸,降低信貸門檻。消費信貸自20世紀末在我國初步發展以來,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仍然處于發展階段,相比于西方國家成熟的消費信貸體系,我國還需進一步發展投資。一方面,消費信貸的發放門檻還比較高,審批文件和審批程序還比較煩瑣和復雜;另一方面,在消費信貸上的投入還不夠多,導致很多消費者沒有機會通過消費信貸實現提前消費,或者因為較高的審核條件沒能成功得到消費信貸。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消費信貸的申請條件一定會越來越寬松,這樣才能更好地讓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提升,從而更好地發揮消費對經濟的帶動作用。
  2.鼓勵消費信貸形式多樣化,調動民間資產。消費信貸目前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進入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當中,但是商業銀行仍然是主要的提供消費信貸的金融機構,而民間有很多閑散資金并沒有發揮出作用。消費信貸形式單一化,資金來源唯一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費信貸的發展,更好的是能夠在政府的監管下,適當地鼓勵引導一些金融機構、信貸平臺的建立,結合新興科技的發展,豐富消費信貸的獲取途徑,補充商業銀行消費信貸的服務,更加全面地發揮消費信貸對新型消費的帶動作用。
  3.降低消費信貸利率,減弱流動性約束。“流動性約束”也被認為是“信貸約束”,指的是消費者從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以及個人處取得貸款來滿足消費時所受到的約束。這就相當于消費者取得消費信貸時的門檻之一,如果消費者過度敏感,認為存在流動性甚至存在較強的流動性約束,就會增加儲蓄,減少當期消費,不利于消費信貸的發展。因此,可以通過降低消費信貸的利率,減弱消費者對流動性約束的擔憂,增強消費意愿,減少儲蓄,從而形成選擇先消費、新消費的消費習慣。
  4.完善消費信貸監管體系,保障消費信貸安全。在發展消費信貸的同時,一定要注重監管體系的完善,金融市場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政府的監管和引導。消費信貸本身就因其特殊性存在一定的風險,借貸雙方都有損失的可能,這個時候就非常需要監管部門的立法和監督,保障消費信貸發放機構和發放途徑的正規、發放條件的合理合法,同時也要保障雙方有法可依、公平公正,以免滋生違法借貸行為。
  總之,消費信貸不管是從理論上還是實證上都被證明對服務消費具有積極的影響,是釋放消費者消費潛力,實現消費者消費意愿,升級消費結構的重要途徑,可以有效地推動產業升級,經濟轉型和發展。因此在后續的經濟發展中,應著重發揮消費信貸對新消費和高端消費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要保障市場參與者的權益和安全。
  參考文獻:
  [1]  李燕橋,臧旭恒.消費信貸影響我國城鎮居民消費行為的作用渠道及檢驗——基于2004—2009年省際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J].經濟學動態,2013,(1):20-31.
  [2]  李廣子,王健.消費信貸如何影響消費行為?——來自信用卡信用額度調整的證據[J].國際金融研究,2017,(10):55-64.
  [3]  馬利軍.關于我國消費信貸與經濟增長研究——基于VECM模型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7,(1):121-124.
  [4]  盛逖.我國大城市擴大居民服務消費的實證研究——基于AIDS模型的北京市服務消費動態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2,(8):76-78.
  [5]  鄒紅,喻開志.收入結構視角下擴大居民服務消費的實證研究——基于廣東省城鎮住戶調查數據[J].財經科學,2013,(5):105-114.
  [6]  胡霞.收入結構對中國城鎮居民服務消費的影響分析——基于不同收入階層視角[J].嶺南學刊,2017,(3):108-115.
  [7]  夏杰長.城鎮化對中國城鄉居民服務消費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2000—2011年省際面板數據[J].學習與探索,2014,(1):101-105.
  [8]  沈家文,劉中偉.促進中國居民服務消費的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1):53-58.
  [9]  Engelhardt F.The Effect of Liquidity Constraints on Consumption:Across-sectional Analysi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8,(90):107-1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39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