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老齡化對人身保險消費的影響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已經加快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日趨嚴峻,養老問題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研究表明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不可避免的重要問題,預計到2050年,60歲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82億。本文將分析老齡化態勢與人身保險結構,結合實際情況分析,該形勢引發的年齡結構保險消費差異、醫療健康保險銷量驟增、商業養老保險得到發展等情況,為落實智慧養老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人口老齡化;醫療健康;人身保險消費
中圖分類號:c924.24;F842.6 文獻標識碼:A
截至2016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人口數量已經達到2.4億人,占據我國總人口數量的16.9%。由此可見我國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重要問題。面對龐大的老年人口基數,更多的人需要養老制度的落實,但是僅增加資金人力投入不是長久之計,保險金融模式優勢正受到關注。
1中國人口老齡化態勢
1.1人口老齡化的原因
廣義上來看,人口老齡化是代表國家人口生育能力整體減弱、人均壽命大幅度延長后造成年輕人數量減少,且老年人口數量增加的社會形式。簡單來說就是老年人人口比例對應提高的動態現象。當前人口老齡化這一概念可以指代兩種年齡結構變化狀態:一是單純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數量提高,總人口數量占比持續擴大;二是社會人口結構趨勢偏向于某一狀態,整體社會活動形式偏向于老齡化。一般來說,一個國家60歲及以上人群數量占據總數的10%就代表該地區已經邁入老齡社會階段,上文中提到,現在我國占比可達到16.9%,說明中國態勢比較嚴重。發生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20世紀后半程開始我國為合理控制人口數量,開始實行計劃生育對策,導致出生率大幅度下降,推進衰老進程。從好的形式上來看,世界范圍內的老齡化是第一次出現,所以也可以將其看做另一種形式的社會進步,這不僅為醫療、教育、經濟發展提供了發展機遇,同時還推進了人身保險行業快速、穩定地發展。
1.2人口老齡化現狀
中國作為老齡化形勢嚴峻的國家,在20世紀開始推進計劃生育政策以后,就開始邁進了新的人口結構形式道路。但是需要注意到,我國仍處于發展中狀態,在社會經濟形勢仍不完善的情況下踏入這一進程,勢必會造成“先老后富”形式的出現,據數據局統計,2015年開始中國老齡化社會發展速度持續加快,在世界范圍內排名已經由1960年的75名一躍到60名,但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僅為3000美元,距離“先富后老”標準足足差了17000美元。因此經濟實力不完全發達的情況下,如此飛速的老齡化形勢,僅靠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解決養老問題的。養老問題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重要制約部分。面對巨大壓力,我國政府在養老問題上開始不斷建設計劃,但受到經濟社會影響,截至2009年,我國各類型的養老福利機構只有37638個,僅能為1.6%比例的老年人提供服務,在同發展中國家相比也處于較低位置。
2人身保險消費結構
2.1人身保險職能
保險職能從宏觀意義上來看,就是為了減少危險,并且協助組織經濟補償,這也是保險制度的根本原因。人身保險涵蓋了損失補償與經濟給付,在風險損失已經發生后,就需要按照合約上標準進行賠償,恢復其原有價值,使相關社會生產活動鏈條做到創新連接。前文中提到人身保險是以人的生命、身體為目標,所以不能以物品單元來判斷其價值,因此人身保險屬于經濟給付,需要前期雙方進行協商。
2.2人身保險概念
通常情況下,人身保險就以對象生命、身體等內容作為保險標注,如果保險人年老、殘疾、傷病、死亡或者保險期滿時都會下達對應的保險金額。一般來說,人身保險中的責任方向涵蓋了生老病死傷殘,涵蓋了社會生活生產中可能發生的全部事故。人身保險具有很強的周期性,大部分保險都是長期性質,最長可以貫穿保險對象的一生。
3老齡化對人身保險消費的影響
3.1年齡結構保險消費差異
人口老齡化嚴重的時代背景中,中國社會群眾養老需求與養老方式也變得更加多元化,人身保險也因此得到了良好發展空間。目前人身保險種類大概可分為以下三種: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年金保險等等,其中儲蓄類型保險集成了投資、儲蓄、保障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社會形式由多種年齡結構協同構成,從這方面來看,不一樣的年齡結構對于保險需求類型也各有不同。例如:20-50年齡階段的人群,相比較有儲蓄形式保險,更加傾向于投資類型金融活動。老年人人口數量增加以后,人身保險消費率也會隨之提高,相關統計部門表示,60歲及以上人口消費能力并不會隨著年齡而不斷減少,反之在醫療、保健、保險等方面的開始會不斷加大,與之對應的就是此類行業經濟發展是有良好趨向。老年人購買保險時大多數都秉承著“未雨綢繆”的心態,而計劃生育所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人口老齡化這么簡單,同時我國少年兒童家長對于孩子的防范意識也是與日俱增,所以老齡化、兒童比率減低都是推進人身保險行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3.2醫療健康保險銷量驟增
目前我國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正處于醫療資源稀缺、治療費用膨脹的社會時期中,所以老年人對于健康保險的需求開始呈現出大幅度增長模式。從2015年、2016年兩種形式來看,健康險業務保費增長情況分別為:52.8%、69.4%,其中重大疾病險與住院險能夠分別負責老年人容易出現的多種重大疾病與慢性疾病用藥、診療、住院的各項開支。護理險則可以提高對老年人行動不便、生活能力喪失的護理服務,在提供養老服務護理等內容上含有強大優勢,市場潛力十分可觀。
3.3新農保建設速度加快
雖然我國城鎮化建設進度不斷加快,但是農村人口數量仍然較多,當前已經占據我國總人口數量的49.85%。農村老齡化人口數量基本與城市持平,甚至超出城市。近幾年新農保建設是我國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要問題,雖然政府部門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但是由于文化程度、知識結構等方面的約束,農民最低保障制度應用效果仍有待提升。因此新農保是目前鄉鎮實現養老政策重要方向。人口老齡化形勢嚴重,讓更多的農村老人意識到商業保險、人身保險對于自身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如果僅靠政府扶持,無法為龐大數量的社會保障人口提供服務,所以老齡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也能夠讓更多的村鎮人群意識到養老的重要性,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并且在鄉鎮范圍內拓寬養老保險市場拓荒工作。 3.4商業養老保險得到發展
上文中提到,目前我國在“未富先老”的狀態下,提前開始邁進老齡化社會,所以現在我國已經不僅僅是世界范圍內人口總數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據全球數據調查可知,中國老年人數量已經占據全球同年齡階段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人口老齡化加劇給政府部門帶來了嚴重的財政問題,受多種原因限制,我國所提出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實際應用效果很弱。如果單純應用該保障,很多老人的生活水平甚至都不夠維持正常需求。龐大養老數量己經開始影響國家經濟發展進程。目前我國商業養老保險行業發展進程較晚,并且已有的產品種類十分單一,沒有良好的投資收益,人們希望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來投資養老需求得不到滿足,其效果并不明顯?,F如今我國商業養老保險呈現出的理念為:多投多得、少投少得。所以商業養老保險背后所被賦予的保障條件、保證水平、保證投入都將遠遠超出于一般社會養老保險。而且這種形式在未來老齡化社會不斷發展進程中,也勢必會成為中國養老的重要支柱產業,市場前景十分良好。所以,老齡化社會的推進對于中國商業養老保險來說,可給其提供空前的發展機會。
3.5轉變風險投資意識
老齡化問題給我國人壽保險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并且潛移默化地帶動了人們風險投資意識的潛在變化,人們對未來可能出現風險的態度發生轉變,這同樣也代表著壽險得到了良好發展時機。從20世紀50年代到2018年,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增加了40歲。而且這個趨勢仍然保持上升趨向。受到壽命延長、家庭保障水平降低、通貨膨脹、經濟發展結構轉變、醫療設施先進化發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老年人60歲及以后的年齡階段需要應用到更加大量的資金去給退休后的生活提供經濟保障,不然的話老年人很可能面臨著退休后錢袋子緊張的重要風險,因此對家庭財富進行投資,并得到增值,對于他們來說更加重要。所以他們要投資到具有更高回報、效率更多的項目當中,而從不斷發展的保險形式來看,人壽保險能夠大概率地滿足人們對于此類目標的需求。
3.6老年人與老年人的對比
一位被確診為肝癌的患者,做了9次介入治療。他做一次介入治療時用藥如阿拓莫林、吡喃阿霉素等大約有40多種,加上每次住院治療前的各項檢查費,治療中的各種醫用器具費及治療出院一個月后的全面復檢費等達到3萬至4萬元,這樣下來9次的介入治療費用大約需要25萬元。在治療過程中,有些藥物和醫用器具用正常社會保險是無法報銷的,面對如此高昂的治療費用若全部需要自己承擔,將會給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所以需要商業人身保險來填補空缺。比如購買健康保險后遇到50種重大疾病可以賠付20萬元、10種特定疾病可以賠付40萬元。而對于未購買健康保險的老年人,則需自費20至40萬元左右的巨額醫療費用。由此可見,購買人身保險和沒有購買人身保險的區別是如此巨大。
4結束語
綜上所述,伴隨國家經濟發展及人口數量的增長,面臨龐大的老齡人市場,應該結合商業人身保險,充分發揮人身保險市場功能的豐富性。我國保險市場空間可以達到5萬億元,我國政府部門結合當前形勢也出臺了“智慧養老”模式,通過人身保險消費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為我國社會群眾提供更加優質、全面、可靠、放心的服務,讓更多的人邁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正確道路。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70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