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跨文化視域下中美網絡文學之比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幾年,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成果喜人,卻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在跨文化視域下對比剖析中美兩國網絡文學在歷史起源、產業規模、題材風格和價值追求上的差異,發現我國網絡文學在創新性、思想性和傳播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以期對我國網絡文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網絡文學;跨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4.088
  1 研究背景
  目前,學術界未對網絡文學給出一個統一明確的定義。本文將網絡文學理解為以網絡為載體而創造發表的文學作品,并不包含網絡上所收錄的傳統文學作品。加州大學英語系艾倫·劉教授將“文學界(the literary)與數碼界(the digital)的碰撞”稱之為“新媒體碰撞”(new media encounter),這種碰撞催生出了一種新的文學形態——網絡文學。美國作為互聯網的發源地,其網絡文學的誕生遠遠早于中國,發展至今其產業規模及方向同中國網絡文學大相徑庭。目前我國學界對網絡文學這一新興課題雖有研究但重視不夠,且多研究我國自身網絡文學發展及傳播,未將中美兩國放在一起比較,具有割裂性。本文在跨文化視域下對比剖析中美兩國網絡文學,希望發現我國網絡文學存在的優勢與不足,進而幫助我國網絡文學發展。
  2 中美兩國網絡文學起源
  美國網絡文學發軔于20世紀80、90年代,其源頭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美國布朗大開發出的超文本編輯系統。1987年,邁克爾·喬伊斯(Michael Joyce)發表了第一部被學界認同的具有嚴肅意義的超文本小說《午后,一個故事》(Afternoon,a story)。自此以后各種形式的超文本小說和網絡小說開始在美國流行發展。
  中國網絡文學的問世時間晚于美國,1991年由北美華人留學生創辦的電子雜志《華夏文摘》的第一期就設有散文專欄。同年留美學生少君在網絡上發表小說《奮斗與平等》,他也由此被認為第一位華人網絡作家。1994年互聯網進入中國后,中國開始出現本土網絡文學,并迅速發展。
  3 現今中美兩國網絡文學產業規模及產業延伸
  3.1 美國
  令人驚訝的是,作為網絡發源地、最大經濟體、出版強國的美國,其網絡文學產業的發展并不強勢,規模很小,也沒有相關的產業延伸。至今為止,未有影響力強的網絡文學網站或網絡文學作品誕生。網絡文學在美國發展還處于較原始狀態。筆者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國有著龐大而完善的實體出版業,這種影響類似于美國信用卡支付對電子支付的打壓。首先,美國龐大而完善的實體出版業已經在人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且美國人具有極強的版權保護意識,作家自然而然更愿意選擇傳統出版。其次,傳統出版業市場廣闊,讀者基數大,利潤高,前景穩定,而網絡有償閱讀規模小,受眾少,長期的裹足不前很難使大量作家在這有限的市場中賴以生存,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再次,美國的網絡文學小說更傾向于交互性自發性地寫作,多集中于文學博客網站而非網絡連載的有償閱讀網站,對應的讀者少,具有小眾化特點。
  3.2 中國
  反觀中國的網絡文學發展,據中國作協于2018年5月17日在杭州網絡文學周上發布的《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2017)》披露: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絡文學用戶3.78億,其中手機用戶3.44億。國內45家重點文學網站的原創作品總量達到1646.7萬種。中國網絡文學創作隊伍非簽約作者達1300萬人,簽約作者約68萬人,總計約14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自中國入網的20年來,我國網絡文學也以“中國速度”在發展,這從世界范圍看也是一個令人驚嘆的現象。同時以網絡文學IP為主體的相關產業延伸也在近年來迅速發展。影視,動漫,直播,游戲,有聲讀物及周邊產品等均從中國網絡文學的迅猛發展中汲取營養與資源,并已經形成了規?;I化的產業鏈。從早期《悟空傳》《誅仙》到前幾年的《瑯琊榜》《歡樂頌》《甄嬛傳》再到今年的《將夜》,這些作品均從網絡文學延伸到了影視、話劇、漫畫、有聲讀物和周邊產品,形成了一系列巨大產業。
  3.3 “中國速度”之原因
  筆者認為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如此之迅猛原因有三:其一,較之美國,中國的出版業具有太多束縛,在網絡上發表小說具有更便捷和自由的環境,沒有嚴格的審查和漫長的等待。其二,網絡文學多為連載文章,作家與讀者實時交流,互動性強,能夠更好的引導作者選擇符合大眾口味的作品,及時更正文章中的不足。其三,與美國極強的版權意識不同,中國的版權保護措施不嚴,網絡文學作品的免費盜版現象嚴重。這是一個極其矛盾的現象。免費盜版網絡文學一方面損害了作者的利益,影響創作積極性,損害網絡文學市場健康的發展;另一方面卻又推動網絡文學的傳播與知名度,進而增加網絡文學IP及其延伸產業的價值。絕大多數網絡文學讀者均有過閱讀盜版的經歷,盜版網絡文學的免費性吸引了大量的讀者,進而幫助網絡文學的發展。例如,2018年上映的電視劇《斗破蒼穹》在上映前便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關注度,而很多觀眾都是通過閱讀同名小說的盜版而被吸引的。如何在這種畸形的發展中找到解決之道需要市場和相關部門共同努力。
  4 中美兩國網絡文學的風格與題材
  4.1 美國
  美國網絡文學發展雖然薄弱,卻在風格和題材上與中國截然相反。美國網絡文學具有先鋒文學的特點和開創精神。美國網絡文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美國布朗大學開發出的超文本編輯系統,因此其自誕生之初便具有超文本的特點。在創作上追求打破傳統模式,借用現代網絡技術,顛覆傳統閱讀體驗,以超文本,超媒體,交互小說為代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誕生并火爆網絡的對話體小說以及在美國爆紅的對話式小說網站Hooked。這種小說將傳統小說的閱讀模式轉變為類似短微信對話的形式。這種小說是碎片化時代下的新產物,減去了小說中過多的場景和心理描寫,閱讀時間段節奏快同時又具有很強的代入感。   文學題材上,美國網絡文學有其獨特的克蘇魯神話體系和蒸汽朋克風格??颂K魯傳說是以美國作家霍華德·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說世界為基礎,由奧古斯特·威廉·德雷斯整理完善、諸多作者共同創造的架空傳說體系。誕生于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其后不斷發展,現已成為美國網絡文學題材的一個重要分支。克蘇魯神話描寫了一個被舊神支配的陰暗、扭曲、荒誕的世界,其中充滿了不可名狀的恐怖。在現代西方的很多影視,動漫,游戲,文學都從中獲得了靈感。蒸汽朋克是一個合成詞,由蒸汽Steam和朋克Punk兩個詞組成。蒸汽代表了以蒸汽機作為動力的大型機械,朋克則是一種非主流的邊緣文化,用街頭對白語書寫的文體,它的意義在于題材的風格獨立,而非反社會性。蒸汽朋克的作品往往依靠某種假設的新技術,如通過新能源、新機械、新材料、新交通工具等方式,展現一個平行于19世紀西方世界的架空世界觀,努力營造它的虛構和懷舊等特點。
  4.2 中國
  中國的網絡文學在創作風格上普遍缺乏創新精神。中國的網絡文學更像是單純地將在紙張上的創作放到了網絡上,然后借助網絡來傳播,體現出向傳統回歸的特點。中國網絡文學在題材上包羅萬象,是儒釋道、二次元、修仙玄幻、西方魔幻、都市生活、歷史架空、科幻靈異、穿越異界、軍事體育等多個題材的雜糅。不同于美國的先鋒性和日本的輕小說,我們很難判斷中國網絡小說具有怎樣的特色,屬于新文學還是舊文學。似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迅速發展引發社會各種思潮和文化的碰撞都交融到了網絡文學之中,故而新舊參半不具特色,體態龐大百家爭鳴。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網絡文學中具有大量西方色彩,而美國網絡文學中卻很難看到東方元素。以閱文集團旗下的起點中文閱讀網2018年12月份的原創風云榜為例,排名前100中,明顯地以外國文化元素為主導的小說共有17部,其中美國文化元素占主導地位的小說就有12部。
  筆者認為,這種現象體現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明顯大于中國文化對美國文化的影響。美國以薯片,芯片,大片這三片敲開了中國文化大門,在具有3.78億讀者的中國網絡文學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這種涵蓋了游戲、文學、體育、影視等多類型地文化輸出現象值得我們深思。當前,中國海外最大華文文學網站應當是美國前外交官賴靜平所創立的Wuxiaworld,這個網站立志將中國文學傳播到世界。網站于2014年創立,發展至今雖具有成效但效果有限,目前網站上只有18部華文小說。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是中國進入新時代后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問題。中國要想真正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成為一個強國,必然要走出去,要掌握國際話語權。這需要軟實力與硬實力的相互結合,而向外傳播中國網絡文學便是提升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5 中美兩國網絡文學的價值追求
  美國網絡文學的小眾化與交互性決定了它的作者多是以自發地追求興趣為寫作目的。美國網絡文學在文學題材、風格、方式和體驗上都追求創新,注重對小說閱讀方式的改變,并充分借助網絡媒體的新技術。美國網絡文學從超文本,超媒體到近幾年的對話式小說,均具有顛覆傳統小說閱讀方式的變革性,給讀者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而中國網絡文學的大眾化和通俗性決定了它更追求商業價值,注重如何在大浪淘沙的市場中存活。以一言蔽之,中國網絡文學追求“爽感”?!八小笔蔷W絡文學的一種新興美學概念。讀者通過閱讀使那些現實無法實現的愿望在小說的虛構世界中得到象征性滿足,之后產生強烈愉悅感以慰心靈,宣泄痛苦。中國網絡小說的篇幅多在100萬至150萬字之間,這么大篇幅的作品通常會連載一年左右。期間,讀者的訂閱、即時評論和留言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文章情節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每一部網絡小說都不單單是作者一人的智慧,而是群體智慧的結晶。這一種群體性的創造過程使得文章往往偏向于追求“爽感”,建立一個美好的撫慰心靈的虛構世界。而描述現實苦難、痛苦、彷徨的悲劇式小說,在網絡文學中屈指可數,不受讀者待見。大抵因為他們閱讀的目的并不追求思想的深度和現實的嚴肅,而是希望得到占有感,爽快感和優越感的滿足。
  6 結語
  通過比較,我們不禁為中國網絡文學的高速發展而欣喜。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當今中國網絡文學存在著大而不精的問題。數量多并不意味著精品多。中國網絡文學要想進一步發展,必須提高自身質量,少些荒誕、粗俗的構思,多一些對現實的思考;少一些同質化的文章,多一些創新性的探索;少一些對閱讀“爽感”的追求,對一些直面困難的勇氣。
  參考文獻
  [1] 黃鳴奮.比較文學視野中的網絡文學研究[J].社會科學輯刊,2004,(05).
  [2] 周百義.我國網絡文學發展現狀探析[J].中國編輯,2018,(10).
  [3] 國慶祝.西方網絡文學的起源、發展與基本類型[J].學術交流,2013,(01).
  [4] 曾子涵.論網絡文學“爽感”特征 生成機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17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