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下蘇南A區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蘇南A區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給蘇南A區的養老服務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蘇南A區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展期。通過對蘇南A區的養老服務業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推進“互聯網+”時代下養老服務業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蘇南A區;養老服務業;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1.013
1 蘇南A區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性
2015年底,江蘇省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648.3萬人,占戶籍人口的21.36%,比全國高出5個百分點,其中65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115萬人,占全省戶籍人口的14.45%;8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25496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5.47%。因此,江蘇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省份。而根據資料顯示,“十二五”末,A區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19.3萬、占戶籍人口比例達24.8%,高于全國8.7個百分點,預計2020年A區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40萬人,占比將上升至28%左右,并且在未來的幾十年內,A區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更加嚴重。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逐漸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為社會經濟實體提供改革創新發展的網絡平臺,推動著經濟形態的不斷演變和創新發展。2015年,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體現了互聯網+的國家戰略意義。當下,互聯網逐漸滲透于養老服務業。養老服務業是為滿足老年人因疾病或身體機能衰退而產生的特殊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提供相應產品和服務的產業部門集合,涉及老年生活照料、醫療服務、體育健身、文化娛樂、金融、旅游等多個行業。在此背景下,蘇南A區老齡產業呈現出潛力巨大、市場廣闊的特點,僅養老服務業的市場潛在需求到2020年將高達600億左右。但“十三五”時期,是A區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展期,特別是少子化與老齡化的疊加效應,高齡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空巢獨居老人等老年群體的持續增加,給A區養老服務業帶來更為嚴峻的挑戰。
2 養老服務需求調查
為了深入了解A區老年人口的養老服務需求,通過對A區的城鎮農村發放調查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搜集老年人的基本情況、健康狀況、經濟狀況以及養老需求等方面的數據。共計發放2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24份。
2.1 老年人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盡可能在男女比例上保持平衡,調查群體年齡均在60歲以上,其中60-65歲的人數為40人,所占比重為32.26%;66-70歲的人數有35人,所占比重為28.23%;71-80歲的人數為24人,所占比重為19.35%;81-90歲的人數有18人,所占比重為1452%;91歲以上人數有7人,所占比重為5.65%。其中與子女同住的占40%,未與子女同住的人中居家的占87%,住養老機構的占13%。能完全自理或介助的占80%。月收入在3000以下的占35%,3000-6000的占50%,6000-10000的占12%,10000以上的占3%。
2.2 養老需求情況
調研數據顯示,目前蘇南A區老年人的主要休閑活動方式以散步、跳廣場舞、打牌為主,有93人選擇,占比達到75%??措娨暤谋壤脖容^高,選擇率達到65%。經濟狀況不錯的少部分選擇子女放假時旅游的方式,占比在35%。參加文體活動的占比較少,為18%。養老方式上,選擇居家養老的比例高達85%,說明受傳統觀念影響,老年人在有自理能力時還是更愿意選擇居家養老。選擇社區養老的比重仍然較低,選擇率僅為17%,通過訪談,了解到老年人的想法:對社區養老的認識不足,還存在有多種顧慮。
在居家養老服務需求上,打掃衛生、做飯、上門服務三項選擇率比較高,分別為79%、75%、60%,尤其是獨居老人,以及為子女帶孩子,尤其是在二孩時代,對打掃衛生、做飯的服務需求更高。除此以外老年人對文化娛樂、應急處理、醫療保健、健康養生等方面的關注也比較高。
在對是否會去養老機構的問題上,有80%的人在有自理能力的情況下是不會去養老機構的,有10%的人認為如果養老機構建設比較完善的話可以考慮,而有這種意愿人群經濟月收入一般在3000元以上。
3 蘇南A區養老服務業進展
在“十二五”期間,蘇南A區積極推進政策體系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制定了一系列的養老服務機構管理辦法及服務機構服務質量考評辦法、養老機構智能管理服務系統建設基本規范等行業規范,并組織開展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達標創建活動,加強養老機構消防安全、食藥品安全、衛生防疫等方面監督管理,注重推進養老服務多元化發展和老齡服務產業化、積極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深入推進養醫融合,不斷提高老年福利,可以說蘇南A區養老服務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4 蘇南A區養老服務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4.1 養老院收費標準高
在調查中發現,80%的老人對于養老機構的收費比較敏感,在老年人選擇養老機構時,有一半的人把經濟承受能力這一影響因素排在首位。部分老人有意愿去養老院,但是退休金低的老人,甚至沒有退休金,收入來源于個人儲蓄和子女贍養的老人難以尋覓到契合自己需求意愿的養老機構,因此,一些家庭對收費高的養老機構望而卻步。
4.2 農村養老保障水平低
“十二五”以來,蘇南A區高度重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相繼出臺了養老機構條例、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印發了發改委民政局關于開展國家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關于加快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完善養老服務業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法規、政策和制度文件,但是,養老保障覆蓋面還不夠廣,農村養老保障水平較低,自我養老能力不強,而且農民可支配收入較低導致他們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更低,盡管最近幾年蘇南A區農村社保投入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但是相比其他養老的總投入量還是比較少的。整體上農村居民養老保障能力與城市企業職工相比偏低。 4.3 服務形式單一,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重視不足
大多數養老院房間配備簡陋,較多是一般的單人床位,護理床較少,單人間很少,家具陳舊,娛樂建設設施少,娛樂休閑投入不足,醫養融合度低。另外,作為機構養老服務中非常重要的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動開展少,由于老年人在性格、興趣方向上、身體狀況的差異,一部分老年人難有機會對人講述自己內心所想,就把煩心事悶在心里,所以需要服務人員及時發現、及時與老人溝通,化解問題。再者,居家養老服務大多只是提供掃地、做飯,缺少康復護理、精神慰藉。
4.4 工作人員整體素質較低
養老服務人員中專業護理人員不足,中高級的專業技術人員比例更低;養老服務用工機制還不夠完善,由于薪酬福利較低、勞動強度又比較高,難以吸引年輕人加入進來,從事養老服務業的人群中,多為文化程度偏低、養老服務知識匱乏、全憑規章制度和個人經驗完成相關工作的中年人,每年的人員流動性較高。由于工作人員整體素質較低,養老服務人員難以及時準確發現、解決老人的問題和需求。同時,專業服務人員的缺乏也嚴重阻礙了蘇南A區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許多服務項目的開發也受到了許多限制。
5 促進蘇南A區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相關建議
蘇南A區的總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體系完備、制度健全、設施先進、功能完善、服務優良、城鄉一體的現代新型養老服務業;政府保障更加有力,社會服務更加完備,惠老政策更加優化,百姓獲得感更高;力爭成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示范城市、智慧養老領軍城市和老年宜居城市。制定蘇南A區的養老服務業發展對策,要以蘇南A區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總目標為導向,參考國內外養老服務業發展較好的國家或地區的成功經驗,滿足多樣化的需求,鼓勵多元化的發展。
5.1 引進雙向補助機制
一方面,政府可以對養老機構的日常運營提供更多的補貼支持,加大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落實力度。另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老人投入的預算,可以為高齡老人從多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5.2 加快推進農村互助養老體系建設
目前,蘇南A區農村老年人的養老補助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遠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老年投入的預算,提高對農村老齡人的養老補貼,增加專項補助資金。另一方面,由于農村地區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農村居民沒有太大的參保熱情,所以政府應加大養老保險的宣傳力度,并且在思想上給予引導。再者,還需進一步完善互助養老的配套設施建設,更要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村老人收入。
5.3 開展文化養老模式
以“互聯網+文化+養老”的創新思維模式,打造富有蘇南A區地域特色的文化養老模式,深入研究文化養老的內涵,利用互聯網搭建文化養老平臺,形成多部門、多組織共同支撐的文化養老格局,解決老年人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5.4 加快專業化隊伍建設
依托高等院校、職校和培訓機構,推進涉及養老服務業相關專業的教育體系建設,建立人才培訓基地,培養掌握專業知識和服務技能的專業人才;加強培訓,推進護理人員上崗培訓制度,提高服務水平;提高養老服務人員待遇,為養老服務人員設立專項補助,改善工作條件,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從事養老服務工作。
參考文獻
[1]劉遠文,潘翠環,陳美香,呂文賢,陳瓊玲.中國臺灣護理之家發展概況及對中國大陸養老服務的啟示[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
[2]任兆錦.傳統孝文化對農村養老保障的影響及其改善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5.
[3]劉曉靜,張繼良.中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理念、路徑及對策[J].河北學刊, 2013.
[4]李俏,許文.農村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的研究理路與實現方式[J].西北人口,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6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