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下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實施大類招生改革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媒介融合背景下,大類招生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在我國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中越來越得到重視和推行。據此探討了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實施大類招生改革的必要性,并對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實施大類招生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新聞傳播專業大類招生培養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媒介融合;新聞傳播;大類招生;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1.001
隨著我國傳媒業的飛速發展與深刻調整,媒介融合進一步推進,對高校新聞傳播專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過于專門化的人才培養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媒介融合時代新媒體向全社會全方位滲透的人才需求,在大傳播、融媒體時代,社會急需“一專多能”、視野開闊的人才。大類招生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對于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路徑。在大類招生模式下,高校將相同學科門類下的專業合并,按一個大類進行招生。學生入校后,先經過1-2年的基礎培養,再根據興趣和雙向選擇進行專業分流,學生按分流后的專業完成后一階段的學習。大類招生符合高等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的大趨勢,為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我國高校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實踐中,實施大類招生的學校越來越多,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也暴露出不少的問題,值得我們去分析探討。
1 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實施大類招生改革的必要性
大類招生最早在國家重點和部屬高校中實施,如2004年,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和機械工程學院開始按機械大類進行招生和培養。目前,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部分或全面實施大類招生,2017年已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全面推行大類招生。在有新聞傳播專業的高校中,大類招生也逐步推廣。
大類招生在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中得到重視和推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1 符合當前媒介融合時代對新聞傳播人才的需求
當前傳媒的發展進入了深度融合的階段,傳媒之間的界限正在模糊,對新聞傳播的人才需求也發生了很大改變,現在傳媒業界需要的是“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傳統的新聞傳播專業主要是以媒介屬性為劃分依據,如新聞學專業偏向于紙質新聞媒體,廣播電視學主要面向廣電,編輯出版學主要滿足出版社的需求,專業細分有利于培養“專才”,但也忽視了不同專業的共同特點,限制了學生的多樣化發展需求,不能很好地滿足媒介融合時代的人才需求。通過實施大類招生,培養的學生既具有適應大傳媒時代需要的各項基礎理論與技能,又有適應某一類媒體需要的特殊技能,可以更好地滿足融媒體對人才的需求。
1.2 有利于對學生實施個性化的培養
由于我國普通高中教育中職業教育理念的普遍缺乏,高考報志愿時學生還缺乏明確的專業和職業概念。如果按傳統的細分專業招生培養模式,學生進校就規定了專業方向,此時學生的專業興趣還沒有完全確定,雖然可以通過專業教育來加強學生的專業引導,但效果不一定好,每年還是有不少的學生因對本專業缺乏興趣,轉到其他學科專業學習,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也是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忽視。通過實施大類招生,模糊進校時的專業區分,讓學生先學習本專業大類的基礎課,再通過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在分流時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限本大類),這雖然不能完全解決學生跨大類的專業選擇需求,但在本大類專業內建立起了專業分流機制,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學生的不必要的轉專業現象,有利于對學生實施個性化培養,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1.3 有利于提高新聞傳播高等教育辦學效益
因為專業設置過細,不少新聞傳播學院在師資、設備等方面分散配置,導致師資之間協同不夠,設備利用率不高,辦學的協同效應、集約效應得不到體現。按大類招生進行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可以更好發揮學院在教學過程中的指揮和統籌作用,克服過去由于專業設置過細造成的資源分散局面,從而提高辦學效益。同時,由于打破了專業設置之間的藩籬,在對外進行校政行企產學研協作時也能實現資源共享,可以針對大傳媒時代的媒介行業人才需求培養適用的人才,提高人才的市場契合度,服務新聞傳播產業發展,凸顯辦學效益。
2 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實施大類招生存在的問題
大類招生作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一種新模式,需要一定的基礎,其實施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個環節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在當前的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中,大類招生作為一種新的探索,還存在不少的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2.1 不顧基礎,盲目推行
實施大類招生是有一定前提的,一般來說,它比較適合于那些擁有相對較齊全的學科專業方向,各方向共同性強,并具有完備的師資以及相配套的教學計劃的學科專業。在具體實施時還要考慮到各專業辦學層次的差異、各專業方向的辦學歷史、水平差異等因素?,F在有些學校的新聞傳播專業在實施大類招生時忽視了自身的基礎,盲目推行,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如有些學校新聞傳播大類各專業間辦學歷史、辦學水平有著較大的差異,在推行大類招生的過程中,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導,必然會導致學生對“熱門專業”趨之若鶩,對“冷門專業”不屑一顧,從而加劇“熱門專業”與“冷門專業”之間的結構性矛盾,“熱門專業”飽和過熱,‘冷門專業’則越來越冷,教師也失去動力,如此惡性循環。雖然說專業結構優化也是當前專業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但大類招生畢竟是以學生志愿、就業為導向的培養機制,以大類招生的結果來評價專業發展未必是最科學的方法,推行不當必然影響專業結構優化。
2.2 專業分流缺乏完善機制,效果不理想
專業分流是大類招生改革的關鍵環節,理論上來說,專業分流應該為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提供有效路徑。但在實際的專業分流工作中,因為分流時間、分流標準、分流方式等分流機制設計不完善,學生在分流時受多種因素干擾,影響了專業分流的最終效果。如在分流時間上,有的學校選擇第3學期,有的學校選擇第4學期;在專業分流的標準上,更是五花八門,有的學校以“高考成績+學年成績”為主要的依據,有的學校以“學年成績”為主要依據,有的學校在分流時還要考慮“綜測成績”;在分流方式上,有的學校采取雙向選擇的方式,有的學校采用以學生志愿為主的方式,甚至有些學校用抓鬮的方式來進行分流。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雖然多數學生經過前期的基礎學習,對專業知識和自身的發展方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其理性選擇專業。但在實際分流中,不少學生選擇專業時沒有認真考慮個人特質與專業職業的適配關系,而是或受父母觀念左右,或和同學地起跟風,或只關注社會上對專業的評價(如薪酬高低),導致理性選擇專業只是“一廂情愿”,學院雖也竭力加以引導,但有時收效甚微。 2.3 教學資源配套跟不上,影響實施效果
實施大類招生后,一個大類包含若干專業,各專業學分必須保持一致,同時又要考慮到分流前課程設置的一致性和分流后的差異性,因此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師資隊伍等教學資源都需要整合。但這些整合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涉及到管理體制、教學理念、課程設置等方方面面。如果在教學資源建設上“換湯不換藥”,課程體系仍停留在過去的水平,課程內容仍然陳舊,授課方法不加以更新,師資隊伍仍是“各人自掃門前雪”,則大類招生改革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
2.4 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在大類招生實施過程中,學生在分流前后相應的班級構成也發生了變化,面臨著“二次入學”的問題,原來的班級、宿舍關系被打破后,學生的專業歸屬感、管理的連續性等都存在問題,這對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較大的挑戰。如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在分流前已經投入大量精力來熟悉本班學生,組織建立起得力的班干隊伍,專業分流后,班級重新組合,班主任老師還需要花大量時間來重新熟悉學生,重建班干隊伍;同時,學生之間也需要重要磨合,其班級歸屬感、集體榮譽感的建立都需要時間,從而影響班級建設和管理工作。
3 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完善大類招生改革的對策建議
雖然當前高校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實施大類招生改革客觀上還存在著種種困難和障礙,不過筆者認為只要高度重視,共同努力,大類招生在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前景和效果會越來越好,以下是筆者的一些建議。
3.1 建立科學的專業建設機制
與大類招生直接相關的就是專業建設,如果沒有建立科學的專業建設機制,盲目推行大類生招生必然會帶來負面效應。準備實施大類招生的新聞傳播學院應該對各專業的發展水平、就業情況、社會需求、發展趨勢等進行全面評估,對各專業都要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在專業評估時,也不能單純以專業分流時學生志愿的“冷”與“熱”來評價某個專業。這樣在大類招生時有利于全面客觀地評價各專業,形成科學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
3.2 進一步完善專業分流機制
專業分流對大類招生培養的成效影響不言而喻,在專業分流工作中,首先應該加強學生的引導,使學生樹立合理的專業選擇理念,避免不必要的因素干擾;其次在分流標準上,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各方面表現,鼓勵全面發展,制訂適合本院多數學生的分流標準;再次在分流考核方式上,可考慮多樣化的考核方式,要避免單純的唯分數的方式,有條件的話可以采取適當的“筆試+面試”的形式進行篩選。
3.3 加強教學配套資源建設
不斷完善培養方案,建立起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可以以教育部頒布的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的新聞傳播專業部分為基礎,綜合考慮學院的定位和特色,制訂大類招生培養方案,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加以調整;要著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把融媒體教學理念貫徹到每一個專業教師中去;專業教師教學時也要擺脫自身的專業局限,加強不同專業方向的融合共通,為培養“一專多能”新型傳媒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3.4 完善學生管理隊伍和管理制度
大類招生制度下的學生管理事務更加復雜,要求職學生管理隊伍更加精干、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因此一定要加強由輔導員、班主任、本科導師、帶班學生助理等學生管理隊及相關學生管理制度的建設。作為學生管理隊伍的核心,輔導員應該加強新聞傳播類專業的全面認識,將學生職業規劃、心理輔導等工作與大類招生相結合;班主任的工作在大類招生后負擔更重,在專業分流前后,班主任應該有針對性的加強學生專業引導工作,同時學校應該完善班主任工作激勵機制,鼓勵班主任更好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本科導師、帶班學生助理等也都可以根據自身工作的特點來助力大類招生。對大類招生過程中的班級管理、評優評先、獎學金評定等,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李希光主編.新聞教育未來之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陳燕.新聞職業理念的培養路徑[J].新聞前哨,2014,(10).
[3]宋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教育改革反思[J].新聞知識,2014,(10).
[4]漆亞林.略論新聞專業教育的歸位[J].新聞知識,2005,(6).
[5]何艷志.淺談新聞專業教育如何應對當前就業形勢[J].江西藍天學院學報,2007,(12).
[6]王寰.大類招生下專業分流的問題與對策[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5,(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6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