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視角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創新與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職院校由于職業教育的特點,在教育過程中更加注重實訓操作和專業技能的傳授,極易忽視或者削弱學生文化素質培養。依托行業背景,探索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實現路徑,總結創新內容和經驗,做好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工作。
關鍵詞:高職院校;文化育人;路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1.097
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是高職教育的重大使命,因此高職院校必須主動擔當文化傳承創新的任務,通過培育具有高職特色的校園文化,發揮文化育人功能,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專門人才。
1 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現狀分析
在社會需求和國家推動下,高職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國高職院校辦學歷史較短,文化系統性不強,在教育系統內缺乏文化共識,高職院校師生也普遍缺乏文化認同。高職教育直接服務于生產建設一線,使得高職院校不但要重視培育一般意義上的高等教育文化,還要重視建設與行業、職業、崗位相適應的企業文化。因此,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應當是一個文化形態的綜合體,是一個立體架構、囊括全局的文化場。
當前高等職業教育在文化育人上主要有三種片面傾向:一是強調知識技能,忽視人文關懷。很多高職院校把智育和技能作為教育的唯一價值取向,片面地將專業技能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核心標準,學生培養被狹隘地理解為專業知識灌輸和技能訓練,在這種情況下,淡化甚至完全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二是強調管理約束,忽視人格培育。在對學生的教育與管理中,由于受學生整體層次的影響,高職院校往往注重制定種種規章制度來約束學生,沒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缺乏文化育人氛圍。三是強調理論灌輸,忽視行為養成。高職院校將學生的思想教育局限于思政課理論教學,缺乏大思政理念。學生課堂之外、校園之外的活動淡出了教育者的視野,尤其是學生的行為習慣、社會公德的養成教育普遍缺失。
2 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徑探索
基于上述現狀分析,高職院校必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文化育人創新實踐,探索文化育人路徑,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1 凝煉校園文化精神,增強文化育人凝聚力
高校文化育人的首要任務就是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充分利用精神文化傳播和創造的獨特優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和教育大學生。培育和弘揚高校精神文化,有利于產生凝聚力,增強廣大師生的文化認同感。
校訓是校園精神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激勵學生成長、成才的核心動力。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根據自身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凝練出“勤奮、通達、敬業、樂群”這一具有交通特色的校訓,并在此基礎上創作出?;铡⑿8瑁浞职l掘利用這些優秀精神文化資源來培養學生,采取課堂和課外的多種途徑,促使他們形成理想人格。近年來學院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人文競賽活動,緊緊圍繞精神文化氛圍的培育做文章。自2006年創辦“通達杯”大專辯論賽,截至2018年已成功舉辦十二屆。這項賽事將思想教育內容融入全過程,利用多種手段吸引學生的廣泛參與,有效營造精神領域的思辨文化氛圍,產生了廣泛的帶動效應和凝聚力,已經培育成為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品牌。在弘揚校園文化精神的氛圍中,學院還深入開展主題班會活動、感恩勵志演講比賽活動、周末文化廣場活動、校園主持人大賽活動等。通過學生自主地參與文化實踐,使學生在活動中去實踐、去思考、去探索、去質疑、去發現,大大增強了文化育人的凝聚力。
2.2 培育專業特色文化,增強文化育人驅動力
作為培養“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必須遵循高職教育的規律,充分反映專業文化元素,發掘文化育人的內在驅動力。專業理念是專業文化的核心,每個專業都要依托校園文化精神,提煉出相應的專業理念,建設職業本位的專業文化。通過專業理念的文化滲透作用,提升學生專業認知水平,引導學生熱愛專業、學好專業,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堅持引導各系創新特色專業文化。比如土木工程系連續舉辦了十屆“土木文化節”,凝煉出了“土木人”應必備的職業精神為“鋪路石精神”與“開拓者精神”。汽車與機械工程系通過與豐田汽車、通用汽車、上海大眾、東風雪鐵龍等汽車知名企業的合作,直接將企業文化引入校園,進行訂單培養,與企業實現零距離對接,使師生切身感受自身專業的文化特色。城市軌道交通與信息工程系積極引入“班級企業化管理”模式,創造和模擬企業情境,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使學生能力符合軌道交通企業的需要。學院還積極推動各系結合自身專業特點,開展技能競賽活動。比如土木工程系有測量技能大賽和橋梁繪畫設計大賽,汽車與機械工程系有發動機拆裝大賽,水運工程系有航海技能大賽,有珠算比賽,城市軌道交通與信息工程系有城市軌道運營與維護技能大賽等。全院大部分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系舉辦的各項專業技能競賽活動,進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了職業技能。
2.3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育人感召力
中華傳統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設的根基和血脈,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高校校園文化精神之所在。通過舉辦常態化的特色講座和論壇,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有利于增強文化育人的感召力。注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校園文化育人工程,利用文化育人的感召力,不斷加強對師生的人文精神和職業道德教育。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依托人文論壇活動平臺,不斷營造傳統文化傳承氛圍,提升學生人文素養。2007年學院開始創辦“人文論壇”活動,通過校內外專家講座、校友報告會、即興演講會和視頻播放等形式,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人文素養。比如“人文論壇”緊緊抓住國學復興的契機,播放于丹、易中天等教授的系列講座,大大激發了學生對中華文化傳統精髓的興趣,在全院范圍內掀起了學習儒學經典的熱潮。人文論壇活動的策劃、組織和實施,大量的工作任務都由學生自身承擔,活動的過程也非常注重學生提問、討論甚至辯論等互動交流環節的設計,已經成為了大學生整體人文素養提升的堅實平臺。 2.4 促進校企文化融合,增強文化育人滲透力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面向企業生產、經營一線的高級技能型人才,“學校人”成為“企業人”是學校的使命和企業的期待,彼此之間具有對接、耦合的可能和需要。交通類高職院校要通過系統的設計和實施,傳承創新交通行業企業文化,實現文化育人。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學校要充分吸納企業文化精華,引入先進企業文化理念,構建具有企業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增強文化育人的滲透力,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熟悉企業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強化職業訓練是高職教育的鮮明特征,是培育優秀企業精神的重要環節。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加強校企合作,實施“雙主體”合作育人,通過嚴格的職業訓練環節,持續不斷地熏陶學生感悟和接受優秀企業文化,培育學生優秀企業精神。近幾年,學院土木類專業教師和學生積極利用寒暑假、頂崗實習等時間,分期分批深入到了合六葉高速、六潛高速等建設工地參與了生產實踐;汽車類專業教師和學生在豐田、雪鐵龍等公司本部或4S店獲得了實踐機會;軌道交通類專業作為新開專業,為開辟實習基地和就業市場,學院先后深入上海申通地鐵、深圳地鐵、杭州地鐵、合肥地鐵、上海鐵路局等企業單位聯系合作,用真誠和行動贏得了贊譽和合作機會。生產性的實習實踐,不僅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操作技能,也使學生獲得了親身感受企業文化的機會,學生的職業能力明顯提升。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文化強國戰略。交通高職院校應該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規律,綜合把握文化育人的正確方向,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大力推進文化的傳承創新,在創新實踐中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營造優秀的文化育人氛圍,真正培育出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方桐清.高職院校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擔當——論高職院校文化育人[J].中國高教研究,2011,(10):76-78.
[2]李儉霞.高職院校文化自信的構建[J].農家參謀,2018,(11):135-136.
[3]竇海燕.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反思與重塑[J].經濟研究導刊,2010,(35):244-246.
[4]楊國壽.文化自覺自信自強是高職院校戰略發展的生命線[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4):78-8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7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