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立德樹人明方向 合力育人助成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調研發現,無錫市濱湖區中學德育工作總體呈現有章程、有計劃、有指導、有反饋的樣態,這得益于各校領導、全體教師特別是德育工作者(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但當前學校德育工作中依然存在著重智輕德、重分輕能、“5+2=0”等不容忽視、急需解決的問題。中學德育工作者要把握中學生成長規律,研究和探索中學德育工作實施途徑和要求,通過開展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活動育人等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
  【關鍵詞】中學德育;調查報告;文化育人;活動育人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1-0007-03
  【作者簡介】1.張淼,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江蘇無錫,214072)德育研訓員,高級教師,無錫市中學政治學科教學能手;2.王春蕾,江蘇省無錫市蠡園中學(江蘇無錫,214072)德育處主任,一級教師。
  為全面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精神,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近期通過問卷、座談等形式,對全區中學生進行了一次思想道德狀況調研。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250份,回收有效問卷3030份,有效問卷占發放問卷總數的93.2%(為了保證問卷的真實性,采取無記名問卷方式)。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召開了若干次學生座談會,就一些具體問題進行了有效溝通和討論。
   本次調研的目的,一是了解我區學校德育工作開展情況,掌握德育生態,從而更好地加強學生德育工作;二是探索中學生在政治意識、文化認同、價值觀念、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現狀,為我區學校德育工作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中學德育工作現狀與分析
   1.德育實施途徑與成效。
   調查顯示,對于國家設立的必修課程和學校心理、法制、世界觀等主題教育講座,學生的認同度達到95%以上。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組成準確了解達84%,對我國56個民族構成了解高達97%,對國家強盛、民族復興充滿信心和比較有信心的高達99%,對于闖紅燈行為的認知,有68%學生認為應該嚴懲,31%學生認為應該加強教育,學生高度認可遵守日常規范的重要性。這充分說明中學思想道德教育正在不斷改變學生的行為和意識,也體現了德育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2.德育課程設置。
   全區嚴格落實國家德育課程的設置與安排,按照本學段的課程方案和標準,開足并開好道德與法治課;豐富課程內容,充分挖掘其他課程的德育元素。調查顯示:94%的學生認為必須上好每一節道德與法治課,50%的學生認為其他學科經常滲透思想道德教育;90%以上的學生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公益活動;98%的學生對學校組織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活動表示滿意。對于德育課程,86%的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其重要性,他們擔憂道德對于公民行為的制約程度在減小,為此,74%的學生認為德育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
   3.學生與教師的關系。
   90%的學生認為班主任工作盡心盡力,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很了解。大多數學生覺得學校生活豐富,師生關系較好,所以不覺得孤單,但是在生活或者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最先想到的不是老師或者班主任,因為有51%的學生首先想到的是尋求同學、朋友的幫助。
   4.學生與環境的關系。
   學校努力營造適合學生成長的環境,注意班集體建設。98%的學生認為班級有班名、班徽,并且具有高度凝聚力。在多達86%的學生眼中,班級老師之間關系非常融洽。學校關注學生心理教育,設立輔導室,72%的學生遇到問題時愿意接受輔導,但是不愿讓他人看到或知道。學校有意識營造家校合育的和諧氛圍,有98%的學生認為老師經常和家長溝通。
   5.親子關系處理。
   85%的學生認為家長經常對孩子在做人方面進行教育,但是親子關系質量需要提升,只有55%的學生認為和家長關系很好,但學生遇到學習和生活困難的時候求助家長的只有15%。在學生心中,家長沒有能成為中學階段學生人生路上的最好支援者,家長與學生相處的方式需要改變。
   本次德育工作調研,顯示了我區中學德育工作取得的新成效、呈現的新氣象,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我們思索和改進的地方。一是重智輕德現象依然存在,課程育人未被重視,部分學校都沒有開齊上足德育課程,更不要說在其他學科課程中滲透德育了。二是重分輕能現象依然存在,社會實踐流于形式。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沒有教育引導學生參與洗衣服、倒垃圾、拖地、整理房間等勞動,也沒有廣泛開展學雷鋒、關愛老人等公益性志愿者活動。三是“5+2=0”的德育怪圈沒有打破。當今社會依然存在的一些陰暗面、不良現象對學生造成影響,其沖擊往往讓學校5天的教育效果化為烏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德育工作實踐中逐一解決。
   二、新時代學校德育工作要有新作為
   1.熏陶,學生在沐浴書香中走向文化。
   文化育人是德育實施的重要路徑。《指南》指出,要依據學校辦學理念,結合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因地制宜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秩序良好、環境優美,校園文化積極向上、格調高雅,提高校園文明水平,讓校園成為育人場所。
   一是開展“書香校園”“書香致遠”活動。濱湖區教育局多年來大力開展讀書明星評選、好書推薦、學長贈書等活動,力求師生能夠沐浴書香、享受文化,以經典引導學生做人。連續多年的書香文化建設不僅激發了師生的讀書興趣,養成了師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而且打造了“讓文化充溢生活,讓生活彰顯文化”的書香校園,提升了學校文化品位。
   二是加強校園(班級)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精心布置宣傳陣地,加強校園宣傳欄、墻報等文化陣地的指導管理,充分發揮宣傳教育功能。規范教室布置,營造生動活潑、潔凈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奮進的良好育人氛圍。搭建班集體組織框架,制定班規、公約,設置班徽、班名,撰寫班級日記,實施雙崗位制度,通過建立班級共同愿景,逐步形成班級共同的核心價值觀,營造你追我趕、良性競爭的自主學習氛圍。重視校園的綠化、美化與凈化工作,為學生們提供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也進一步發揮了靜態環境的陶冶作用,優化育人環境。    2.懂你,讓教師專業發展助力學生成長。
   管理育人首先要讀懂學生、了解學生,而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具備專業知識和能力。只有強大且專業的班主任隊伍,才能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幫助。
   一是班主任隊伍培養梯隊化。完善從德育工作新秀到德育工作帶頭人的梯隊培養機制,同時,每年對新老班主任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支持班主任的成長。通過校本培訓、班主任研討會、班主任技能大賽以及導師帶班等一系列活動提升班主任治班育人的專業能力,一大批德育管理者脫穎而出。
   二是德育工作會議長效化。簡化德育工作會議的內容,把年級分散學習和德育處召集集中學習相結合,優化指導內容,尤其是加強對年輕班主任的培訓和指導。同時也邀請年輕非班主任教師參與德育交流、研討,讓他們在“準班主任”氛圍中體驗幸福。
   三是班級管理經驗共享化。以積極德育課題研究為載體,形成班級教育和管理經驗分享、智慧共享系列。進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評議體系,把常規管理、教育研究、活動參與、多部門評價、民意測評等相結合,綜合考量班主任工作實效。開展青藍工程,實行副班主任制度。
   3.合作,三位一體網絡聚集育人合力。
   一是堅持以學校教育為主體,以社區教育為依據,以家庭教育為基礎,建立家校合作組織機構,制定并完善各項家校合作工作制度,成立家長委員會二級組織機構。做好家校合育的常規工作,切實發揮家委會作用,通過家長會、校信通、學校App等平臺發送家庭教育指導材料。
   二是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合一的教育合作網絡,拓展家校合育聯系的廣度和深度。邀請家長參與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運用好家校聯系本和聯系卡。創新合育形式,鼓勵班級自發進行個性化家校合育作業;針對不同家長的需要,開展不同主題的家長沙龍活動。
   4.活動,精心創設才能融入學生生活。
   我區除利用常規的植樹節、勞動節、環境日、禁毒日等重大節慶日,利用晨會、升旗儀式、班團隊活動等集中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外,還精心創設了許多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如以學生生活為基礎設計的伙伴節、跨班春游等活動促進了學生在活動中發現自我、展現自我、成長自我;為引導學生學會感恩,開展了“漫畫我的老師”“給小學老師一封信”活動;集合年級組和學科組開展中華詩詞誦讀和手抄報展示活動;組織讀書節,調動家長、教師、學生一起參與讀書毅力競賽;創設平臺,給予學生展現空間,進行舞蹈、唱歌、樂器、相聲、小品專場展演,極大調動學生自我展示的熱情;同時,德育處、年級、班級齊頭并進,運用黑板報、展板、實物展臺等形式做好德育成果展現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13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