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政府公共危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前,是我國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政府能夠妥善處理公共危機并進行有效公共危機管理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然而,政府在公共危機管理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公共危機預警意識,信息公開不及時,未建立完善危機應對管理體系,引導社會參與的程度不足。鑒于此,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政府;公共危機;公共危機管理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8-0180-02
  公共危機往往是在突然或者無法預料的情況下發生的,具有突發性、不確定性、破壞性、社會性和擴散性等特點[1]。在發生公共事件時,如果政府及有關部門不能及時合理處理,會帶來嚴重的不良社會影響,甚至是引發公共危機。當前,是我國邁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公共危機更易發生的時期,政府能夠妥善處理公共危機并進行有效公共危機管理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政府運用科學合理方式及時進行公共危機管理不僅是提升政府效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危機治理能力提高的重要體現。
  一、我國政府處理公共危機的問題
 ?。ㄒ唬┤狈参C預警意識
  目前,我國部分地方政府缺乏公共危機防范意識,沒有提前做好危機預警工作。許多地方政府的領導干部主抓地方經濟建設,對危機的發生仍抱有僥幸心理,不重視危機預防建設。同時,政府部門從事公共危機處理的工作人員也沒有認識到危機預防的重要作用,對在危機管理中應該承擔的責任不明確、不清晰,相關部門無法及時妥善處理危機事件,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此外,政府部門缺乏對危機的敏感度,很少借助網絡媒體等工具提前進行相關信息搜集與危機監視,利用媒體的信息優勢提早發現危機事件的苗頭并進行危機預警處理。
 ?。ǘ┬畔⒐_不及時
  政府在危機事件發生后,很少第一時間向公眾告知事件真實情況,有些地方政府甚至隱瞞掩蓋事實,讓傳聞在公眾中發酵,反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在面對輿情危機時,各政府部門發言人之間措辭不一,缺少專業的團隊和決策主導人,無法協調其他職能部門統一口徑,做到對外言論精確權威[2],使公眾對公共危機事件本身存在更多疑問。同時,政府很少關注輿論的變化,注意輿論的影響,不及時控制負面輿論,導致不真實帶有煽動性的信息在社會上進行更大范圍的傳播。
 ?。ㄈ┪唇⑼晟莆C應對管理體系
  我國目前公共危機管理實行的是部門分工負責、分級管理、條塊結合的管理方式[3],每當有公共危機出現,危機應對有兩個層面。橫向上,根據危機事件的類型來管理;縱向上,由中央統一調配指揮,地方進行配合。但是,這樣的危機管理方式使危機管理活動的任務分割性較強,尤其是遇到涉及多部門的公共危機時,一般建立危機臨時應對小組,而各部門首先考慮的是自己部門的利益,再加上平時各部門之間相互聯系較少,這就必然會出現協調能力弱、聯動性差、危機應對反應時間長等問題。
 ?。ㄋ模┮龑鐣⑴c的程度不足
  公共危機一旦發生后,主要的處理主體是政府。但由于政府需要處理的事務復雜多樣,對于公共危機事件所分配的資源可能不足,過分依賴政府也會導致政府負擔過重,引發更嚴重的后果。除此之外,NGO和社會上的民間團體的力量并未完全挖掘出來,它們作為社會公共危機管理的重要主體可以起到輔助應急的作用,但由于我國公共事業組織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沒有充分建立,導致NGO和社會上的民間團體無法利用自己的優勢幫助政府進行危機應對。
  二、解決我國政府處理公共危機問題的對策
 ?。ㄒ唬淞⑽C防范意識
  政府應加強對領導干部的危機預防教育,將公共危機預防及處理結果作為政績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將相關部門公務員對危機預防發現能力作為一項重要技能在日常工作中培養。建立全國與地方聯動信息化的危機預警控制中心,在危機災害發生前各地信息互通,提前準備應急方案,以最快速度應對公共危機。在信息化時代,各地政府還應認識到互聯網及新興媒體對公共危機事件的預警作用,利用其信息優勢預估危機事件發生,準確捕捉媒體平臺中公眾的意見與需求,從戰略角度提前做好預防與準備工作。
  (二)提升信息公開程度
  公民具有對公共危機事件信息的知情權,政府和各部門應充分重視新聞媒體的作用。媒體的作用不僅在于可以向社會公眾傳達真實的信息,也可以讓政府通過各種媒體來了解公眾的看法。政府作為公共權威部門應該及時向社會公開危機事件的相關信息,讓公眾了解事件并給予配合,暢通政府與公眾溝通的渠道,減少因相關信息不透明而引起的社會混亂。處理公共危機事務的各政府部門之間也要做好溝通,對于公共危機管理的對策應集體協商共同討論,對外統一口徑,發布真實信息,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ㄈ┩晟茟惫芾眢w系
  我國政府應建立專門的應急管理機構,由各個主要部門的負責人領導,在公共危機出現時進行統一的指揮和調度。應急管理機構的設置不僅需要在組織層面上進行,還需要在網絡上建立統一的公共危機應急管理系統,各部門在網絡上密切配合。整合政府常態職能與應急職能,堅持把應急管理工作納入發展大局統籌考慮,納入常態管理內容,形成主要領導既掛帥又出征,分管領導具體抓、抓具體,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的工作格局[4]。建立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增強各部門間的配合協調能力。
 ?。ㄋ模┘訌娚鐣麄鹘逃?
  政府是公共危機管理的核心主體,社會公眾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利用社會力量輔助政府進行危機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效果的重要方式。首先,可以在大學設置應急管理專業,培養應急管理人才;其次,發揮基層社區的作用,各地方政府應鼓勵社區積極組織居民進行應急演練,增強居民的危機應對能力;再次,重視民間救援等非政府組織的作用,民間救援隊伍具有專業程度高、經驗豐富等優勢,可輔助政府處理相關危機管理工作。同時,政府也應通過完善公眾信息反饋渠道等方式引導社會各方參與到公共危機管理中。
  參考文獻:
  [1]  胡海龍.基于“廣西鎘污染”事件談公共危機管理中政府信息公開問題[J].理論觀察,2012,(5).
  [2]  張蕊,王銀芹.新信息安全觀下政府公共危機管理的傳媒角色研究[J].傳媒,2015,(2).
  [3]  齊明山,李彥婭.社會轉型時期政府危機管理能力的缺失及其提升路徑分析[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8,(6).
  [4]  徐澤春.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能力提升[J].人民論壇,2016,(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4401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