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及防范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國有企業經濟效益目標最大化的實現以及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完成,如何有效降低財務風險是國有企業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隨著競爭越發激烈,企業需要面對更加復雜的財務風險。因此分析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增強企業防范風險意識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是現代企業健康成長并提高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課題?;谶@個課題研究,文章分析財務管理影響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點,針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風險點,列舉了一些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相關措施,希望能為企業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經濟效益;財務風險;國有企業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4.162
1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風險是因為不確定性產生的,而財務風險更是因企業在財務管理活動中受到眾多不確定性因素而客觀存在的,它具有客觀性、不確定性、相對性、全面性、激勵性等基本特征。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籌資、投資、營運、利潤分配等各個環節。從1978年起,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到目前已有40多年,由于我國國有企業是由政府投資與控制,具有盈利性和公益性的特征,其財務風險管理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1.1經營管理缺乏科學決策性
國有企業是由政府投資成立的,國有資產占絕大部分比例。國有企業特別是地方國有企業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生產經營決策可能會受到投資者的干涉,在一些固定資產投資上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權。這樣的模式極易造成政企不分,作為企業的負責人也會在政績和企業經營目標上搖擺,造成國有企業的財務風險。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過程中,沒有系統、深入地分析研究引起投資風險較高。國有企業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按照市場化來運作,受到行政干預的情況時有存在,國有企業可能做出不符合市場化的決策,導致其財務風險增加。
1.2國有企業的董事會和經營者在國有企業管理控制權上難以合理分配
董事會往往由政府直接派任或由政府官員兼任,而國有企業的管理者也需要政府認可才能聘任,大部分國有企業中董事長兼任經營管理者,會造成決策權和經營管理權合二為一。在一般的企業中經營管理者會受到董事會的制約,這樣會增加財務風險。
1.3營運能力不足和資本流動性差
國有企業沒有真正按照市場化規律運作,造血能力有限,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盈利。國有企業的財務風險體現為:資產負債率偏高、資產流動性偏低、現金流不足、可變現資產有限、工作人員專業素養不足等。
1.4內控制度和風險預警體系不完善
企業中部門與部門之間,企業與供應商和客戶之間,母子公司在資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管理混亂。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管理混亂,造成內部溝通不暢。
2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
在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財務風險無處不在,有的財務風險來自國有企業外部,也有來自國有企業內部的?,F在就這兩方面的原因進行具體分析。
2.1財務風險產生的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通常是指源于企業外部的宏觀經濟環境、國家行業政策等方面的影響。國有企業的發展受國家的調控、金融經濟的影響,這些外部因素一旦發生變化,將對國有企業的經濟活動和財務管理的影響很大。
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外部原因主要是宏觀經濟環境和國家行業政策。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發展受社會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政策影響,外部環境的變化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政策。大環境較好的情況下,企業日常經營有序,會降低企業財務風險。宏觀環境不斷變化或者處于金融危機情況下,會大大增加國有企業的財務風險。國有企業不能預測和改變宏觀環境。所在觀察環境變化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給國有企業帶來風險。但它也將為國有企業創造機會,財務管理應該能夠適應這種不可預測的外部環境,國有企業將處于不可戰勝的地位。
2.2財務風險產生的內部原因
財務風險隨著國有企業的日常市場活動而產生,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內部原因包括管理者的決策失誤、營運能力有限和人員素質不達標等方面。
(1)缺乏科學的財務決策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財務決策包括財務主觀決策和財務經驗,由于國有企業在特定的經濟活動中,管理者的主觀假設總是從經驗中得出結論,缺乏科學理論的支撐,為了自身的業績或者其他經濟方面的考慮,沒有系統、深入地分析研究而做出不合實際的決策,引起財務風險。國有企業因為其特殊性,不是嚴格市場化運行的企業,在生產運營中往往承擔了部分政府的責任,決策可能會受到政府的干涉,國有企業自身的管理體制和財務制度是不夠完善。國有企業缺乏財務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和應付財務風險機制,不能很好地針對國有企業外部環境變化進行預防和響應。
?。?)國有企業人員專業素質有限。高素質的財務人員是確保財務管理工作順利實施的基礎和前提,專業人員素質不達標,財務工作人員不了解財務風險,缺乏對財務風險的預判與防范,也是造成財務風險的重要原因。
3防范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建議
企業經營管理的任何環節都有可能發生財務風險,但在不同環節財務風險具有不同特點。所以,如何建立一種防范機制來指導企業規避財務風險,提出以下建議。
3.1強化風險意識,建立內部控制制度
經濟環境不斷變化,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更應該不斷更新知識體系,提高財務風險認識,樹立財務風險的觀念,加強對財務風險的防范。國有企業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并實施一整套完備的財務管理制度,同時建立完備跟蹤反饋機制,確保內控制度執行到位,不斷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降低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中的財務風險。
3.2構建財務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
加強公司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明確公司各崗位人員監督財務風險的職責,針對不同的業務活動采用具體的防范措施和應急方法,降低財務風險,最終提升國有企業的競爭力。
3.3配備高質素的專業型市場分析和專業型財務管理人才
在市場經濟的環境條件下,需要對市場環境的變化進行分析,使國有企業能夠加快適應新的財務管理環境。國有企業的財務人員時刻關注財務管理環境,及時更新以及完善財務管理系統的數據。在此過程中,配備高素質的專業型市場分析和專業型財務管理人才來進行財務管理工作,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不斷進行完善,提高各崗位員工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
3.4明確法人治理機構,采用科學方法進行財務決策
國有企業與政府是投資關系,政府應放權給企業,讓企業依據市場化運行,創造更大價值,國辦發〔2017〕36號提出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是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任務,對于國有企業來說,應該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強法人治理。
4結論
綜上分析,在我國新的發展階段,如何加強國有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工作,是使得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升、使其發展可持續化的一個重要課題,對國有企業快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大市場經濟環境下,必須提高對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視,加強企業財務管理,以此實現國有企業快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梁姬.關于加強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18,881(20):144.145.
[2]趙娜.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防范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5(7):213.
[3]陳秋暉.淺談國有企業融資性貿易的財務風險及防范措施[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3):27.28.
[4]孫國芳.新時期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點及防范措施[J].時代金融,2018(12):165.16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5165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