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小學生近四年體質健康狀況比較與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運用數理統計法對遼寧省小學生近四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進行比較與分析;應用訪談調查法為有效提出增強遼寧省青少年體能素質與健康水平的教學策略服務。研究認為:近四年遼寧省城市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比農村地區差,體質健康水平改善和提高的幅度較小。提出讓家庭體育成為小學生體育教育的原動力;讓快樂體育成為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等相關教育建議。
關鍵詞:體質健康;小學生;遼寧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科研項目:遼寧省社科聯2012年度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增強遼寧省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對策研究》
作者:張昕(1968~),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測量與評價。
1.前言
2006年底啟動的“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曾強勢進入公眾視野,小學生作為此項運動開展的重要對象,他們的體質健康狀況必然成為關注的焦點。小學階段是長身體、長知識、長智慧的重要基礎時期,面臨著生理與心理上的急劇變化。他們的體質健康狀況決定著個體的成長甚至是成才,關系著民族的未來與希望,影響著國民體質的整體水平。提高小學生的健康水平是基礎工程,是義務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跟蹤研究遼寧省小學生健康體能的特點和變化規律,有利于系統了解和檢驗小學體育課教學及課外體育活動的效益,有利于從學生的訴求出發倡導“和諧、關愛、自由、平等”的校園氛圍,構建健康和諧的校園體育文化環境,促進陽光體育運動的可持續發展。
2.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來自近四年遼寧省參加《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城市與農村小學生群體,總體情況詳見表1及表2。
表1研究對象的總體情況
表2遼寧省小學分年級調查對象情況
2.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管理平臺獲得近四年遼寧省小學生體質健康相關指標測試結果。
(2)數理統計法
采用ExceL2003對測試數據進行多次分類處理,制作圖表。
(3)訪談調查法
訪談圍繞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體育活動、課余運動競賽的組織以及體育師資、體育設施、體育經費投入情況等方面進行。訪談對象來自遼寧省教育管理部門及部分市、區體育教研員、小學校校長、體育教師和部分城市學校的小學生等。
3.結果與分析
3.1形態發育水平和營養狀況(1-6年級)
城市小學生標準、超重及過輕體重的比例均沒有顯著增加,肥胖的總數增加近2個百分點,偏輕體重的小學生下降3個百分點。農村小學生標準和過輕體重的比例沒有明顯改變,偏輕體重比例持續明顯下降,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顯著增加。說明近四年城市、農村小學生的營養狀況都有改善,城市比農村擁有更多的肥胖小學生,農村標準體重的小學生比城市多出6個百分點,總體上超重和肥胖的小學生均持續增加,城市已接近20%,超過50%的男女小學生身體成分狀況亟待改善。(見表3)
表3遼寧省小學生身高標準體重評價等級比較(%)
3.2 心血管系統機能(5-6年級)
小學生心血管系統機能整體上優秀率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均呈下降趨勢,良好以上均不足70%,城市小學生不及格比例持續增加,而農村顯著下降。但均超過30%的小學生心血管系統機能有待提高。農村良好以上比例的小學生多于城市,及格水平以下的小學生城市多于農村,可見整體上城市小學生的心血管系統機能不及農村。(見表4)
表4 遼寧省小學生臺階指數評價等級比較(%)
3.3呼吸系統機能(5-6年級)
小學生的呼吸系統機能水平近四年有小幅提升,良好以上比例農村整體上多于城市,但農村依然有60%的小學生需要盡快提高呼吸機能,在城市則將近70%在及格及以下水平。良好的小學生比例均小幅增加,及格以下的比例小幅減少。農村超過20%的小學生呼吸系統機能不及格,在城市則超過了30%。(見表5)
表5 遼寧省小學生肺活量體重指數評價等級比較(%)
3.4肌肉力量
3.4.1上肢力量(5-6年級)
近四年城市小學生優秀率提升7個百分點但仍低于農村 13個百分點,及格以下的比例城市高于農村13個百分點,說明城市小學生的上肢肌肉力量與農村存在較大差距。需要盡快提高上肢力量的小學生在農村不足四分之一,在城市已經超過三分之一。(見表6)
表6遼寧省小學生握力體重指數評價等級比較(%)
3.4.2下肢爆發力(1-6年級)
下肢爆發力達到優秀、良好以上比例的小學生農村均高于城市6個百分點,及格以下比例城市又高于農村近6個百分點,說明農村小學生的下肢爆發力普遍好于城市。需要提高下肢力量的小學生在農村超過40%,在城市則將近60%。各等級近四年提升的幅度均不顯著。(見表7)
表7遼寧省小學生立定跳遠評價等級比較(%)
3.4.3腹肌力量(3-6年級)
近四年小學生腹肌力量達到優秀的比例城市、農村均呈上升態勢,但城市低于農村6個百分點。良好以上比例農村多于城市,及格及以下比例的小學生城市和農村都呈下降態勢,農村還有超過一半的小學生腹肌力量需要提高,在城市則超過了60%。(見表8)
表8 遼寧省小學生仰臥起坐評價等級比較(%)
3.5關節和肌肉的柔韌性(1-6年級)
近四年小學生關節和肌肉的柔韌性狀況達到優秀、良好的比例城市和農村均有所增加,及格及以下的比例農村均低于城市,農村不足30%,城市則接近40%。整體上農村小學生的柔韌性要好于城市。(見表9)
表9遼寧省小學生坐位體前屈評價等級比較(%)
3.6健康體能綜合評定(1-6年級)
近四年遼寧省小學生健康體能總平均分數整體上有所提高但不顯著,農村小學生比城市總分平均高3分左右。城市男生不如女生分數高且均有所下降,女生下降幅度大于男生。農村男女小學生健康體能持續增強,男女生的差異不顯著,增強的幅度也不大。(見表10)
遼寧省小學生健康體能綜合評定近四年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達到優秀及良好的比例雖然持續小幅增加,總體比例在城市只有一半,在農村稍好一些剛過60%,應該說遼寧省整體上超過40%的小學生需要增強相應的體能素質。(見表11)
遼寧省小學生健康體能總平均分近四年各城市存在較大差異,最高是鐵嶺地區,最低是朝陽地區,相差10分左右。各城市小學生健康體能變化的情況不盡相同呈現出不均衡的態勢,提升幅度最大的是遼陽和丹東地區,沈陽、大連、錦州、阜新、鐵嶺、朝陽地區有小幅提升;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鞍山、盤錦地區,撫順、本溪、營口和葫蘆島地區也有小幅不同程度的下降。(見表12)
遼寧省小學生健康體能總平均分各農村地區最高的阜新地區達到了80分,最低的是撫順地區,相差不足6分,并且整體上均高于城市。近四年各農村地區小學生健康體能變化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提升幅度最大的是葫蘆島和鐵嶺地區,沈陽、大連、撫順、本溪、阜新、盤錦及丹東地區都有小幅提升;本溪、營口、錦州和遼陽地區僅有小幅下降。(見表13)
近四年遼寧省小學生健康體能總體評價優秀率提升幅度最大的是丹東地區,增長15%以上。良好以上水平下降最多的是鞍山地區,累計減少12%,不及格水平最多的也是鞍山地區。處在及格及以下水平較多的是鞍山、撫順、營口及朝陽地區,均超過50%以上。(見表14)
表10遼寧省小學生健康體能總平均分比較
表11遼寧省小學生健康體能綜合評定比較(%)
表12遼寧省各城市小學生健康體能總平均分比較(城市)
表13遼寧省各城市小學生健康體能總平均分比較(農村)
表14遼寧省各城市小學生總體評價等級比較
4.結論
遼寧省小學生近四年的營養狀況明顯改善,但超重和肥胖小學生的比例持續增加;小學生的心血管系統機能呈下降趨勢,但呼吸系統機能、肌肉力量及關節和肌肉的柔韌性狀況均有所提升。小學生呼吸系統機能最差,仍有70%的小學生需要盡快提升,腹肌力量和下肢力量相對不良,分別存在60% 和50%的不良人群。遼寧省各地區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不盡相同且變化不均衡,總體上城市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比農村地區差,僅處在及格水平。近四年遼寧省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改善和提高的幅度較小,整體仍處在及格線附近。
5.建議
5.1讓家庭體育成為小學生體育教育的原動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完善,意味著家庭作用的加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家庭體育教育對于小學生體育興趣、能力和習慣的培養都有益處。實施家庭體育教育可以為小學生持續穩定地掌握一定的體育運動技能,為學校體育學習和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家長的體育觀念的提升以及健康意識的增強可以為小學生提供比學校體育教育更好的影響和機會。在適時引導小學生正確認識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及其與學習的關系方面家長將起到事半功倍的體育教育效果。因此,家庭體育是學校體育的基礎和延續,更是終身體育的起點和歸宿。
5.2讓快樂體育成為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
小學生大腦處于發育階段,注意不穩定,意志品質發展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不強,學習的主要動機在于是否有趣。小學體育教學應將鍛煉和娛樂結合起來,以游戲為主,以自主鍛煉和習慣養成相結合為宜,在體育課的教學設計上設置一些體育比賽的氛圍,給他們一個參與和感受的空間,讓小學生充分展示自我,感受到體育學習成功的喜悅。只有小學生親身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滿足后,才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養成自覺、自愿運動的習慣。只有讓小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尋找樂趣,才能有利于體質健康和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王月華.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認識與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6)
[2]劉海元、袁國英.關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若干問題的探討[J].體育學刊,2007(11)
[3]趙郭俠.論建構“陽光體育運動”的長效機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8(12)
[4]柴葳.2007亮點:陽光體育進學校,素質教育突破口[N].中國教育報.2006(12)
[5]中小學體育工作督導評估指導體系(試行),
[6]李鴻江等.陽光體育總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年
[7]周光明.對貴陽市城鄉兒童體質狀況對比分析[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9( 4) : 157 - 159.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以PDF形式查看。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542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