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定崗雙元”人才培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雙元制教育模式在我國職業教育中被多數高職院校借鑒、應用,逐漸顯示出其頑強的生命力。高等職業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改革中的“定崗雙元”的實踐,正處在摸索應用階段。本文結合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在我國的應用分析,對高等職業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的定崗雙元人才培養提出建議。
關鍵詞:雙元制 定崗雙元 人才培養
隨著改革深入和經濟的迅猛發展,給職業技術教育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但傳統職業教育模式存在的種種弊端,又制約了學校向更深層次發展。目前,職業技術教育已處在新舊體制轉換的關鍵時期,面臨著新的挑戰。
傳統職業教育模式及存在的不足
人才培養活動都有自己的思想、傳統和定型化的操作模式。傳統的教育觀念或者說受這種觀念影響的人在今天的高等職業教育中仍然普遍存在:
1.知識本位教育觀。把教育看作是傳授或傳遞前人知識和經驗的活動。知識教育成為整個教育活動的核心甚至是全部。傳授知識的方法和手段主要依靠教科書,教師的職責就是最大限度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如何將教科書規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關鍵靠教師,教育的過程類似“灌輸”與“被灌輸”的過程。在這里,教師起著主導作用。雖然知道這種理念無法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目標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們的許多教師本人正是多年這種教育模式下的產物,所以當自己作為教育工作者時,不自然的受到這種觀念下所形成的教學模式的影響。想改革又不知道如何改,改到哪里去?
2.社會本位教育觀
社會本位.是以社會的需要為導向的一種價值取向。在職業教育中,更多地強調為社會服務的功能。不論辦學模式、專業設置、人才規格等各個方面都要以社會的需要為宗旨,個體處在從屬的地位。但它片面強調“社會本位”的作用,從而抑制了辦學者和學生個體的創造性,使職業教育缺乏活力。
傳統的職業技術教育模式的弊端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表現的尤為明顯:
1.沒有體現教育為經濟服務的這一基本觀點。學校只是按早已定好的教學計劃和大綱完成教學任務,不考慮本地區、本行業的特點和現實情況,教學內容與企業生產實際相脫節,畢業生不能很好適應企業及生產發展的需要。
2.長期以來,高職院校沒有自己獨立的和有特色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沿用和參照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和體系,尤其在理論教學中更為突出,只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教學內容偏多、偏深、偏難,忽略了在生產實際中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3.傳統模式中學生所學的專業過于單一,只局限于本專業的一些知識和技能,對于其它的一些知識,甚至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也很少涉及,造成學生專業面窄,掌握的知識技能單調,就業適應性差。
基于上述問題,一些學校及上級部門對教學計劃、大綱和教材等方面進行了調整、修訂和改革。這些局部的調整和改革,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職業技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要想從根本上克服目前存在的弊端,必須從整個職業教育的方向出發,制定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模式。
二、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在我國的應用
關于高等專業教育模式的探討,有許多觀點,目前較為普遍借鑒采用的是德國的雙元制教育模式。
傳統職業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與經濟、社會發展,與行業、企業的需求的聯系不夠緊密。課程設置與現代企業的實際生產存在著許多不適應性,使得在校學的知識和技能與企業的崗位要求有相當大差距,從而導致職校畢業生進企業上崗以后仍不能獨擋一面,還需進行崗位短期培訓。雖然學校也了解這種狀況,想在實訓方面順企業、應現代技術的發展要求,卻又往往力不從心。為解決這一關鍵問題,便產生了訂單式培養。
訂單式培養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必然選擇?,F代企業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智力資本的競爭,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開發越來越具有戰略眼光,特別是對于新增勞動力,很多企業由被動選擇轉向了主動開發。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按照企業的意圖共同培養符合企業需要和忠誠于企業的勞動力。這時,一種有別與傳統職業教育培養模式――訂單式培養便應運而生了。訂單式培養全世界做的最好的就是德國的雙元制模式。而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正處在改革的關鍵時期,借鑒、選擇哪種模式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可以借鑒德國的雙元制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進行方向性改革。
(一)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
德國職業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雙元制”,它被人們稱為德國職業教育的秘密武器。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的精髓是創造一切條件, 讓學生在企業的氛圍中成長, 成為真正適合企業需要的專業技術工人。人才培養的任務由學校 “元”+ 企業 “元”組成的雙元共同完成。學生自入學之日起, 就具有“學生” 和“企業員工” 的“ 雙重” 身份,學生學習的環境是與真實的生產環境完全一致,成為真正適合企業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特點就是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半p元制”雖然從形式上看是以企業為主的教育培訓模式,但其本質反映的卻是注重實踐能力和技能的培養以及為未來就業而學習的現代教育思想。
(二)德國雙元制的本土化應用
以筆者所在院校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的人才培養為例,對德國雙元制的本土應用作一簡單介紹。
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是2004年7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F設有機電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化學工程系、港口系、外語系、藝術設計系、中外合作教育教學系、基礎教學部、成人教育學院等9個教學單位,設置以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軟件技術、精細化工等24個專業。
目前,落戶太倉的德資企業已經100多家。太倉,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德企之鄉”。
眾多德企涌入太倉后,遇到了一個瓶頸,就是“技工荒”。為破解這一難題,2001年,健雄職業技術學院前身太倉市職業學校與克恩-里伯斯、慧魚兩家德企合作,創辦了我國第一家與德國職業技術教育同步的職業培訓中心――太倉德資企業專業技術工人培訓中心,實施“雙元制”職業教育。2004年,太倉規模最大的德企、著名軸承生產商舍弗勒公司加入;2007 年3 月, 與德國工商行會上海代表處合作, 簽約成立 “AHK―上海、健雄職業技術學院專業技術工人培訓中心”。
“雙元制”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成為眾多德企的搶手人才。很多德國企業在參觀這些聯合培訓中心后,吃下了最后一顆“定心丸”,決定落戶太倉。健雄職業技術學院“雙元制”的成功,既得益于太倉已經形成的德企環境,反過來又推動了后來的德企來太倉投資,成為吸引德企聚集太倉的“秘密武器”。 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現已與美國史泰博公司(世界500 強企業) 、蘇州萊克電子公司、 新陽光集團公司、申久化纖公司、 東誠塑膠公司等十幾家企業簽約合作培養學生。
在實際的人才培養中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實際的雙元制運行以及在和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過程中,可以看到還有許多地方做的不足、不到位,需要不斷完善。
在與企業共同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關鍵是如何與企業培訓、技能要求進行銜接,工科類的專業在這方面走在了前列。而對于經濟類的學科如市場營銷專業如何走出去與市場對接,充分利用企業資源,為企業培養更適合的專業人才更處于探索階段,許多高職院校的做法也僅是多開了針對性的實訓內容。就市場營銷專業定崗雙元如何培養,傳統課程體系如何與現有目標、任務銜接,教學方法如何改革等問題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模式。
三、市場營銷專業“定崗雙元”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ㄒ唬┮月殬I活動為核心進行課程設計
“雙元制”的課程模式充分體現了以職業活動為核心的設計思想。根據這一思想建立一種具有寬厚的專業訓練基礎,綜合性的、并以職業活動為核心的課程結構。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職業活動為核心進行培訓,使學生達到掌握有效職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目的。具體做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更新課程標準,建立新的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
以任務為導向建立新的課程體系及教材體系。在課程體系上, 保證適度、夠用的基礎理論,兼顧市場營銷實訓等實踐性教學環節,讓企業參與進來共同進行標準的制定。課程的設置按照市場營銷專業以及訂單學生的企業的要求進行整合。比如我院的市場營銷專業課程的設置,在壓縮、刪減部分課程的基礎上增開了應“史泰博”要求及其特色的《連鎖經營管理》、《電子商務》課程。還可以把有《消費者行為分析》加入到《市場營銷學》,《廣告學》可以加入到《營銷策劃》課程,這樣既能保證理論的需求,又能夠很好的與實訓教學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鞏固強化理論的應用水平。
在課程內容上,強調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注重實戰的訓練。專業課的每個單元的理論知識和實戰技能要求要有效的融和,綜合考慮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工作以及長遠發展。
2.編寫適合自己院校特色的定崗雙元的校本教材
按照市場營銷傳統的教學計劃、課程體系的設置,許多課程有重復部分,如何避免這種情況而又不失理論的完整性,同時很好的融和進訂單企業的要求,對教材的要求就非常高,這對校本教材的編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A內容應達到一個職業群要求,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和市場競爭力,以寬廣職業基礎面為基點。技能訓練部分又要具有針對性,強化企業技能需求部分的訓練。
?。ǘ┮噪p元合作為基礎進行課程實施
市場營銷專業對學生的培養強調學生綜合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重在應用。專業教學計劃與企業技能要求、培訓應協調一致,保證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訓練。一般已經向學校下了學生需求訂單的企業與學校合作方面做的比較好一些,如我院營銷專業與江蘇史泰博辦公用品有限公司、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企業單位在教學改革上進行了深度合作,共同開發了校企合作課程。但對于僅有意向,也建立了實訓、合作關系的企業,在主動性上可能不足,學校一方,應經常及時的與企業溝通,企業在做的一些市場調查、項目策劃、廣告、公關活動等都可以拿過來為我所用,為企業創造價值,在合作中加深雙方的關系。 在這方面,許多高職院校做的仍然不足,實訓基地建立了,但是如何使用使之發揮最大效益,挖掘的遠遠不夠。雙元制合作的精髓是創造一切條件, 讓學生在企業的氛圍中成長, 成為真正適合企業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
?。ㄈ┙虒W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雙元制”模式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訓教學均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理論教學由傳統的講授法向啟發式、討論法、小組學習法等轉變。實訓教學由傳統的作為教學的一個小的環節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等擴展到貫穿整個專業課程體系,與企業實踐運營深度融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以學生為主體。例如:針對某地區的房地產調查分析報告,在教師的幫助下,從聯系項目、方案設計到具體的談判、調研、分析等工作都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的角色是為其創造條件、以及進行必要的指導。在項目的完成中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創造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等均得到了全面的培訓和提高。
(四)考核方式與評價標準改革
為了加強理論和實踐的聯系,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與企業深度融和。在考核方式上要進行必要的改革,注重過程考核、加大實踐環節在最終考核中所占的比例,部分課程由企業指導老師給予評價,并且作為今后企業考核其的參照。側重材料知識綜合運用的主觀性試題比重,避免題型教材化、概念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增加撰寫課程論文、文獻綜述的考核方式,鍛煉學生自主創新、綜合運用材料知識以及快速有效地獲取并分析材料信息資源、撰寫論文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郭德懷.構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辦出高等職業教育特色[A].吳兆方. 高等職業教育---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C].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年5月:15-19.
2.吳勇.市場營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49-75.
3.高南林.營銷策劃實務[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8月:16-46.
4.薛長青.消費者行為分析[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16-3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361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