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美國,微觀政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齊物論
《直話直說的政治:薛涌美國政治筆記》
薛涌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22.0O元
中國人喜歡談政治,美國人也喜歡談政治,不過二者取向與旨趣不同:中國人關心“大事”,指點江山,縱論寰宇,而且一談就上升到高度;美國人關心“小事”,遠取諸州,近取諸身,其問雖也夾雜“主義”、“社會”等大詞,卻多是為身邊瑣事作注解的一一這在中國人看來簡直是浪費理論資源。
其實美國政治生活并非沒有“大事”,只是“大事”已經上了軌道,很難談出多少新鮮東西,連兩黨競選綱領都越來越接近,美國人自然對“大事”興趣不大。而美國人之所以關心“小事”,乃是基于美國社會結構之中根深蒂固的社區傳統,美國人常給世人“自私自利”、“我行我素”的印象,其實這并非美國人惟一的面孔,他們另有熱心公益、互助共濟的一面。個人權利的高揚與公共領域的開放相互激蕩,成就了美國別開生面的“做觀政治”景觀,諸如婦女是否有權墮胎、公立學校是否可以安排學生集體祈禱、政府是否應該加強槍支管制、焚燒國旗是否合法等關涉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具體政治議題,總能引起全國范圍的大辯論,職業政客、學界名流、販夫走卒、家庭主婦興致勃勃各抒己見,而此類辯論通常并無勝負可言,說服對方的可能性很小,其意義主要在于辯論過程中的溝通和互動,即使各方無法就解決之道達成共識,至少大家更清晰地認識了共同面臨的困境。
美國也有民粹主義、反智傳統、群氓心理等消極因子,造就了美國政治的荒唐一面。美國人對聰明人不放心、對高雅者不認同,精英們往往只能在自己的圈子里混,不易得到大眾欣賞,但某些別具抱負的精英經過精心化裝,裝土裝憨裝嫩裝拙,卻也哄得人民團團轉,這也印證了一則著名論斷:民主不過是精英統治的一種形式而已。美國人平素挺敬重專家的,但一談政治,就不再惟專家馬首是瞻了,總覺得政治乃身邊之事、眾人之事、人人可議之事,自己并不比專家差,在此普遍的盲目的自信影響之下,遠見卓識難免輸給平庸之見,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掩耳盜鈴、顧頭不顧腚的政策得以順利出臺。美國人不愛學外語,不喜歡出國,國際交往經驗貧乏,當遭遇國際政治問題時,總喜歡套用自己熟悉的社區政治理路,無全球戰略眼光,不懂“同情的理解”,結果招來他國普遍詬病,自己卻還驚詫莫名。
全書文筆尚屬流暢,識見也算通達,于美國政治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一觀。
《楊小凱談經濟》
楊小凱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定價:25 00元
“中國向何處去?經濟學向何處去,世上有資格同時思考這兩個問題的人很少,有能力同時回答這兩個問題的人更少,而楊小凱就是其中之一。天不假年,哲人其萎,風范長存,留澤千秋。
《寡頭:新俄羅斯的財富與權力》
戴維?霍夫曼著,馮乃祥王維譯。中國社會科學出
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定價:28.00元
霍多爾科夫斯基、別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斯摩棱斯基、丘拜斯、盧日科夫,六個男人不但操縱了前蘇聯的舊制度,而且構筑了俄羅斯的新秩序,當這個國家從喧囂和煙塵中重新現出輪廓時,高居于其上的正是他們――寡頭,財富與權力的雙重壟斷者。
《游戲著經濟學》
盧周來著。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定價:26,00元
隨筆當然是輕松的好,然而或許是“經世濟民”的責任太重了吧,不少經濟學隨筆仍然有意無意端著架子,仿佛某些資深白領,樹下納涼也打著領帶.而這本書的難得之處就在于作者自謂“游于藝”,甘居“非主流”,赤膊搖蒲扇,輕松侃經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377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