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來朝鮮戰爭起因中的美國因素研究綜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總結了過去十年研究朝鮮戰爭起源的美國,蘇聯和中國學者的著作:首先,美國只是支持李承晚軍隊,沒有參與戰爭的籌劃和實施;其次,在美國的干預下,朝鮮內戰演變成一個地區的多國戰爭;第三,美國參戰主要受冷戰背景下美國的全球戰略,情報誤判、決策集團內部黨派斗爭、決策者政治心理因素以及偶然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朝鮮戰爭;美國因素;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4.081
朝鮮戰爭發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距現在半個多世紀之久。這場戰爭是冷戰期間的發生的一場“熱戰”,波及國家范圍雖不及二戰,但是規模很大,它標志著美蘇全面冷戰的開始,也揭開了東北亞冷戰的序幕,在國際政治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關于朝鮮戰爭的研究一直都有,對于其目的、原因的爭論學術界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有著不同認識。隨著冷戰后一些文件的解密,出現的一些新資料、新觀點,使得朝鮮戰爭的研究重新“熱”了起來。本文主要對近10年來國內外關于朝鮮戰爭起因中,與美國有關的因素進行了梳理,以方便研究者研究和讀者閱讀。
朝鮮戰爭中美國因素的研究,這一直是研究美朝關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界對此看法不一。第一種認為,朝鮮的內戰是美國制造的,“是美國政府挑起了朝鮮的內戰,是美國政府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見1950年11月11日、28日中國外交部的聲明和伍修權在聯合國大會上的發言),如孟照輝《朝鮮戰爭是怎樣打起來的?——對朝鮮戰爭起因、性質、責任的探討》中有提到。第二種認為,斯大林是策劃者,或金日成與毛澤東合謀發動了朝鮮戰爭,即“三國同謀論”,持這種觀點的人大多是美國的政治家和一些為政府服務的學者。杜魯門、麥克阿瑟,李奇微等人他們的著述、言論中都表達著這樣的觀點。第三種美國對于朝鮮戰爭的爆發沒多大關系,朝鮮戰爭歸咎于朝鮮南北內戰,如美國學者卡明斯的《朝鮮戰爭的起源》。第四種認為美國對于朝鮮戰爭的爆發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美蘇對抗是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朝鮮戰爭是東西方冷戰的直接產物。如沈志華的《朝鮮戰爭揭秘》中有提到。
朝鮮戰爭初期及戰后的一段時間,美國人對朝鮮戰爭的研究并不太重視,甚至有些學者感嘆朝鮮戰爭是“不為人知的戰爭”或是“被人遺忘的戰爭”,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蘇聯和美國一批關于朝鮮戰爭的原始檔案陸續公開和解密,對其研究迅速增加。
冷戰期間,社會主義陣營的主要國家,如中國和蘇聯政府,都認為是美國發動的朝鮮戰爭。如我國當時的九年義務教育初中《中國歷史》人教版第四冊中的“抗美援朝”一目,開篇就指出:“1950年,朝鮮內戰爆發。美帝國主義悍然指揮所謂‘聯合國軍’侵略朝鮮。”葛羅米柯與波諾馬廖夫主編的《蘇聯對外政策史》認為“美國及其南朝鮮代理人為了準備侵略,極力在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關系中緊張局勢?!?
冷戰結束后,隨著一批機密檔案的對外公布,社會主義國家的一些學者,尤其以中俄學者為主,逐漸轉變了看法。在俄羅斯,除了少部分的學者仍堅持美國主導了朝鮮戰爭這一觀點在之外,其他一些學者逐漸開始冷靜客觀的分析朝鮮戰爭,分析美國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分析蘇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并將視角擴展到世界角度,不再局限于意識形態的立場,對于朝鮮戰爭起因的研究有了全面意識。如有些學者就認為“不要專注于是誰打響的戰爭的第一槍,更重要的是闡明引起1950年朝鮮人民悲劇的綜合因素……應該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戰爭爆發前南北雙方發生武裝沖突的內外因素及戰爭轉變為大規模國際沖突的環境”。
在中國,大多數研究人員的看法在是冷戰的格局下,二戰后美蘇分區占領使得朝鮮半島出現了這種分裂局面,而這又是朝鮮戰爭爆發的直接因素,這就是所謂的“美蘇共振論”。分析朝鮮戰爭爆發的原因,就要從根源上闡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就是沈志華先生的《毛澤東、斯大林和朝鮮戰爭》、趙學功的《朝鮮戰爭中的美國與中國》和陳新明的《三八線的較量:朝鮮戰爭與中蘇美互動關系》。
近幾年來,研究朝鮮戰爭起源問題的成果很多。首先明確的是近幾年學者都比較認同美國是后期介入朝鮮戰爭,至于介入朝鮮戰爭的原因則各有說法。
首先我們必須要提的是布魯斯·卡明斯的《朝鮮戰爭》,他認為朝鮮戰爭爆發,朝韓雙方都有戰爭責任。在1950年6月25日以前,朝鮮和韓國軍隊經常在北緯38度沿線制造沖突,雙方都希望點燃戰火,以吞掉對方,完成統一大業??魉箯娬{,美國在1945年把朝鮮半島分割成兩半,這是朝鮮戰爭爆發的遠因,強調美國也需要為朝鮮戰爭的爆發承擔相當大的(至少一半)的責任。陶文釗的《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的三次重要決策研究》也指出兩極化的國際格局、美蘇冷戰固然是其大背景,但南北方的敵對和互不相讓則是根本原因。
張小明的《朝鮮戰爭背后的美蘇推手》是“地緣政治說”的代表,他認為朝鮮戰爭的爆發是由于朝鮮半島獨特的地緣政治地位,遠東的戰略需要。祝曙光的《朝鮮戰爭與中美的相互理解》一文中指出是“由于美國認知上的誤區,導致朝鮮戰爭由國內戰爭演變為國際戰爭”,朝鮮戰爭成了美蘇較量的砝碼。
大衛·哈伯斯塔姆的《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一書中提到李承晚軍的不堪一擊,迫使美國打著聯合國的旗號赤裸上陣,美國是被迫參戰。《朝鮮戰爭全史》的作者和田春樹則認為朝鮮戰爭包含了“南北之間的對抗-美中之間的對立-美蘇之間的對抗”這種三重結構。美國學者阿蘭·R.米勒特在《極度深寒:朝鮮戰爭(1950-1951)》、沈志華的《1950:朝鮮戰爭是如何發生的》、郭德君的《關于朝鮮戰爭中幾個問題的澄清》也是持“綜合因素說”觀點,朝鮮與韓國之間的軍事對抗是美蘇在朝鮮半島對抗的冷戰模式的外在反映。因此美國和蘇聯的兩個超級大國必須承擔起朝鮮戰爭最重要的責任。 在綜合因素說里,很多人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來考慮朝鮮戰爭爆發的原因。湯姆·吉杰爾登的《60周年反思:朝鮮戰爭的美國困惑》、張文超的《從冷戰背景看朝鮮戰爭時期的美國軍事戰略》、張曉旭的《淺析美國介入朝鮮戰爭的原因》、孟濤的博士論文《朝鮮戰爭若干問題再研究一一以美國檔案文獻資料為基礎》等文章是進一步從意識形態方面考慮,基于國內外復雜環境的分析和評估,對蘇聯和中國的態度判斷失誤,美國國內政治斗爭因素、政府決策者與軍事指揮者之間的分歧等因素的影響,進而作出決策介入朝鮮戰爭,總體來說都是基于國家利益考慮而做的決定。
蔣飛和郭繼榮《跨文化視角下美國情報失誤實證研究》、聞競《朝鮮戰爭決策雙方的知覺與抉擇:一種政治心理的分析框架》、石慶環《論朝鮮戰爭決策中美國高層的政見分歧與權力斗爭》、金俊斌的碩士論文《朝鮮戰爭若干問題再研究》分別從美國情報誤判、決策者的政治心理因素、歷史事件中的偶然因素分析美國參戰原因。
對于朝鮮戰爭爆發原因的研究,如鄧峰所言,朝鮮戰爭是多種因素作用下的產物,首先應該著眼于國際大背景,其次是朝鮮半島南北沖突的各種因素,思考朝鮮戰爭從局部戰爭演變成國際沖突的各種因素。認識美國的歷史責任,進而正確理解美朝關系,這不僅有利于其它國家對于朝鮮戰爭責任的思考,而且有利于當前朝鮮半島問題的解決,對于各大國之間協商起到推動作用,共同維護東亞和平。
參考文獻
[1]孟照輝.朝鮮戰爭是怎樣打起來的——對朝鮮戰爭起因、性質、責任的探討[J].軍事歷史,2000,(6):21-25.
[2]Bruce Cumings.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The Roaring of the Cataract1947-1950[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44.
[3]沈志華.朝鮮戰爭揭秘[M].香港: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5.
[4]安·安·葛羅米柯,鮑·尼·波諾馬廖夫.蘇聯對外政策史:下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5]赫魯曉夫.赫魯曉夫回憶錄[M].張岱云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
[6]Ю.В.瓦寧,陳鶴.俄羅斯學者關于朝鮮戰爭歷史的研究[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1,18(02):103-112.
[7]沈志華.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
[8]趙學功.朝鮮戰爭中的美國與中國[M].太原: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5.
[9]陳新明.三八線的較量:朝鮮戰爭與中蘇美互動關系[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0.
[10]布魯斯·卡明斯.朝鮮戰爭[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
[11]陶文釗.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的三次重要決策研究[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8,(09):86.
[12]張小明.朝鮮戰爭背后的美蘇推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06-29(003).
[13]祝曙光.朝鮮戰爭與中美的相互理解[J].探索與爭鳴,2010,(11):76-80.
[14]大衛·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
[15]和田春樹.朝鮮戰爭全史[M].北京:巖波書店,2009.
[16]阿蘭·R.米勒特著.極度深寒朝鮮戰爭(1950-1951)[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
[17]沈志華.1950:朝鮮戰爭是如何發生的[J].同舟共進,2010,(09):37-42.
[18]郭德君.關于朝鮮戰爭中幾個問題的澄清[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26(03):76-80.
[19]湯姆·吉杰爾登.60周年反思:朝鮮戰爭的美國困惑[N].社會科學報,2010-07-22(007).
[20]張文超.從冷戰背景看朝鮮戰爭時期的美國軍事戰略[J].軍事歷史研究,2011,25(03):203-204.
[21]張曉旭.淺析美國介入朝鮮戰爭的原因[J].工會博覽:理論研究,2011,(1):240-240.
[22]孟濤.朝鮮戰爭若干問題再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4.
[23]蔣飛,郭繼榮.跨文化視角下美國情報失誤實證研究[J].情報雜志,2015,34(09):9-12+25.
[24]聞競.朝鮮戰爭決策雙方的知覺與抉擇:一種政治心理的分析框架[J].黑河學院學報,2016,7(01):30-34.
[25]石慶環.論朝鮮戰爭決策中美國高層的政見分歧與權力斗爭[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1(06):154-160.
[26]金俊斌.朝鮮戰爭若干問題再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14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