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會計專業教學改革:構想\過程和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郭伊楠
[摘 要]高等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以學生的“實用、務實、上手”為評價標準,理論與實踐內容非常豐富,基本知識與操作能力構成非常復雜。辨清、認同和把握的重要方面,是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問題、依據和立足點,內容、進程和針對性,目的、效果和著力點。
?。坳P鍵詞]高等教育;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
?。壑袌D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36-0175-02
高等會計專業領域需要一大批“實用、務實、上手”的實用型人才。實踐性對高等會計專業院系建設和學生的成長,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在高等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要將實踐教學體系與理論教學體系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幅度提高實踐教學比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課內與課外、理論知識與動手能力相結合,是高等會計專業學生培養的結合點和著力點。
1會計專業教學改革構想:問題、依據和立足點
高等會計專業教學模式與方法現存問題:是時量的限制,優先考慮理論教學需要;教學安排及課程接續關系,理論教學和會計模擬賬實訓各自單獨進行;弊端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各自為戰。高等會計專業教學模式與方法,一般是將實踐教學課程轉軌為綜合實訓課,即基礎會計模擬賬實訓,時間上在理論教學全部完成后獨立進行。
會計專業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使會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形成緊密聯系、相互補充、互為促進。如解決現有基礎會計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無法緊密配合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奠定過硬的理論基礎及良好的實踐動手能力。
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實現職業化人才培養,基本依據是要將培養目標系統的三要素――知識、能力、動手融于一體??梢砸罁碚摻虒W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劃分為基礎教育、專業學習、綜合實踐三個階段,循序漸進地組織教學活動,每階段要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層次分明。理論教學體系分為普通共同課模塊、學科基礎課模塊、專業主干課模塊、專業方向課模塊,分階段循序漸進?;A教育階段搭建普通共同課和學科基礎課兩個平臺,按經濟和管理兩大學科設課,為學生以后的專業學習奠定扎實的知識基礎。專業學習階段幫助學生掌握好本專業的本領,側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一階段的課程設置充分考慮到學生就業的實際需要,開設就業指導、創業設計等專題課程,充分體現高等會計專業的職業性。
高等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立足點,是理論教學、單項實訓、綜合實訓三位一體,在內容上的高度統一、在空間上的相互分離、在時間上的緊密聯系。真正實現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處理會計實務的實踐能力、手工做賬的動手能力。高等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將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人才培養方案做出調整,力爭在不改變總學時的情況下,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學時做出優化組合,保證和突出實踐教學。
2 會計專業教學改革過程:內容、進程和針對性
高等會計專業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理論與實踐內容非常豐富,基本知識與操作能力內容非常復雜。在課程建設過程中,要對課程組教師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基本構成有個基本評估,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和動手能力業務素質提升有個基本要求,使課程組教師教學水平和實踐技能不斷提高,才能把握改革的內容和進程,保證改革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即對學生培養和成長而言,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針對性。
會計專業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進程的基本針對性:對課程內容及教學安排進行適應性優化;建立網絡實驗室,進行課后單項實訓的配套試驗;進行理論教學與單項實訓的合理性優化;對理論教學、課后單項實訓、集中會計模擬賬實訓進行全面整合。有針對性的會計專業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后,學生在學習理論課的同時,遠程登錄網絡實驗室完成單項實訓,理論教學與單項實訓全部完成后,集中進行會計模擬賬實訓的綜合實踐,只有這樣的綜合、整合,才能達到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改革目的。
通過有針對性的課程改革,在加強學生專業理論知識鞏固性的基礎上,通過課后單項訓練和模擬賬實訓,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動手能力有效結合,通過理論知識帶動實踐能力,通過實踐能力強化并促進理論知識,使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處理實際會計業務綜合能力,同時提高會計專業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以切實提高學生能力為根本的會計課程改革,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必須緊密配合,使課堂理論教學和學生課后練習能夠真正相互促進,特別是使學生課后練習能夠落到實處。在不增加課程學時量的前提下,實現課堂教學、學生課后自練、集中模擬賬和ERP沙盤實訓三位一體,相互促進,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理論知識水平和動手能力。
3 會計專業教學改革實踐:目的、效果和著力點
高等會計專業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的目的,是使學生課后單項實訓能夠落到實處;利用課后單項實訓連接理論教學和會計模擬賬實訓,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夠緊密結合。教學模式改革,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實體實驗室的硬件設備的有利條件,建立網絡實驗室,網絡實驗室存在于服務器上,學生課后可以通過遠程登錄網絡實驗室及時完成相關作業及單項訓練,以解決目前理論教學后學生缺乏單項訓練及練習的問題,最后再通過會計模擬賬及ERP沙盤實訓進行對理論教學所學知識綜合運用的完整的實踐檢驗,這樣,以學生動手和操作能力提高為標志的教學改革的效果才能顯現。
教學改革的基本著力點,需要解決的是理論教學、課后自練、實踐教學的關系,需要在內容上的高度統一,在空間上的相互分離,在時間上的緊密聯系,形成相互補充、互為促進的關系。具體建設項目內容主體方面,要努力認同并著力構建的方面有:對課程內容及教學安排進行適應性優化;建立網絡實驗室,進行課后練習的配套試驗;進行課上理論教學與課后單項訓練的配套;對理論教學、課后單項訓練、集中模擬賬和ERP沙盤實訓進行全面整合。
會計專業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要著重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實踐性。預期人才培養效果:解決現有基礎會計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無法緊密配合的問題,使學生在進行理論學習和相關實訓后能夠初步掌握企業財務會計的基本業務處理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處理具體會計業務的能力,同時為后續企業財務會計課程打好基礎。
總之,高等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必須辨清、認同和把握的重要方面,是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問題、依據和立足點,內容、進程和針對性,目的、效果和著力點。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內容非常豐富,基本知識與操作能力構成非常復雜,改革的起點、過程和效果,都是以學生的“實用、務實、上手”為評價標準,真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操能力,有利于學生的能力發展,有功于學生貢獻于社會。
參考文獻:
?。?] 段慶茹.高校會計專業實習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J].中國市場,2011(13).
?。?] 胡偉.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J].商業會計,2011(10).
?。圩髡吆喗椋莨灵?1978―),男,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RP實驗室主任,講師,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3786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