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永續發展觀下的環境資本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楊培育 戚嘯艷

  提要面對越來越多的環境問題,傳統的關于企業環保行為信息傳遞方式已不充分了。本文目的是建議企業提供環境資本報告,而知識地圖和平衡計分卡可以作為替代工具來提供環境信息,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同時,本文也對兩個積極采取環保措施的公司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環境信息的提供與股東之間的合作關系、企業內部開發的旨在保護環境的內部程序有關。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幾十年來,自然資源的消耗和人們環保意識的缺乏導致了重大的自然災害。在這樣的背景下,社會意識和環保承諾有所增加,越來越多的呼聲要求公司提供環保方面的信息。而報告什么樣的信息,就體現了什么樣的公司價值與文化。眾所周知,管理有助于形成無形資產,可以幫助一個公司從非環保公司的行列中脫離出來。采用恰當的管理措施對企業來講,無論是對其無形資產的形成還是環保氛圍的營造都大有裨益。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出一個概念性理論構想,以便使用知識地圖、環境資本報告和平衡計分卡來分析企業所提供的環境信息。本文主要內容如下:首先將環境資本作為整體智力資本的一部分來分析,提出使用知識地圖、環境資本報告和平衡計分卡作為工具來傳遞環境方面的信息;其次說明如果企業將知識管理視為價值創造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它就必須明確環境信息的提供與自己的利害關系。
  
  二、企業與環境資本
  
  不可否定,知識越來越被看作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根據Davenport和Prusak的定義:“知識是經驗、價值、背景信息和專家視角的混合體,它提供了一個框架以產生新的信息和經驗?!?
  從這一角度看,知識流動性的管理將創造無形資產,進而構成組織的智力資本。正如Brooking認為的那樣,“智力資本是聯合的無形資產,它們使得公司運轉起來。”環境資本是智力資本的一部分。一般來講,那些對環境資本進行管理的公司比他們的競爭對手對環境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因為創造、傳遞和應用知識使得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更加環保和具有更多的附加值。相應地,這些行為同樣會導致智力資本的產生,擴大資產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這個差額被稱為環境資本。由于企業知識管理中納入環境變量,這有助于無形資產的產生,從而增加企業價值。從這一方面,我們可以說,由于其無形的特征,環境資本最適合連接組織的環境戰略。
  根據Lopez和Gabriely Galan所述,環境資本是人力環境資本、結構環境資本和關系環境資本的結合體。人力環境資本是可操作性的,主要包括知識和技能(有關環境的理論概念、法律條文、管理、審計、良好的操作手冊、新設備操作指南)以及以激勵、領導和忠誠為基礎的情感。這種無形資產為企業所擁有,卻沒有企業走得那么遠。結構環境資本是組織性的,主要指考慮采用新方式去調整組織和組織文化,允許加入新生態產品、清潔高效的生產工藝或者低污染機械。關于文化方面,這里應引起注意,組織文化應視變化為普遍存在的,它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既不要去阻礙任何能夠改變既定規則的變革行為,也不要去懲罰檢測新項目時所犯的錯誤。最后,關系環境資本把企業和股東、企業和市場(綠色生態品牌、生態標簽證書)聯系了起來。鑒于各方面強烈的信息要求,組織本身可以看作是管理者和其他與企業進行交易的股東之間進行復雜、動態、相互作用的結果。
  到目前為止,一直存在著這樣的一個事實,即許多公司的市場價值不同于它們的賬面價值。同時,這也顯示了傳統提供智力資本方面信息的方法是有限的。為了克服這一缺陷,就有必要提供相關知識資產(尤其是能形成企業環境資本的資產)的非財務信息。在多數情況下,人們對智力資本的存在及其價值沒有多少意識。不僅對于企業(股東、經理和員工),而且對于相關機構(供應商、顧客、廠商、專家、投資者、環保者)來講,都存在認知障礙。企業方面是因為用于做出決定和制定決策的信息是不透明的;相關機構方面由于沒有提供充足的信息造成了企業遭受信譽損失。
  知識地圖是一種工具,大大提高了發掘智力資本及其價值的工作效率,并且為企業高層管理者提供了制定決策所需的信息;同時,對于其他組織成員來講,知識地圖是一種知識的來源途徑,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工作效率。按Wexler所稱,知識地圖在一個組織內部和外部環境之間捕捉和整合制定戰略所需的顯性知識。一個有效的知識地圖有助于識別環境資本,同化新的組織成員,促進組織去學習怎樣預測危險和機遇。簡言之,知識地圖是一個向導,使尋找、評估與知識資產相關的信息(從組織核心競爭力到組織成員個人經驗)成為可能。
  既然認識到了知識地圖的必要性,就必須注意,企業的信息不僅對管理者和員工有幫助,而且對那些決策和行為能對公司施加影響的股東來講也是有用的。公眾期望和法律要求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壓力,并由此要求企業去關注和促進環境的發展。
  因此,被提供的環境信息可以作為一種不可缺少的工具,使得企業現有和潛在的員工開始懷疑他們在公司造成的污染中應負的責任,使得公共組織開始把環境變量納入公共采購和招標程序,使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把錢投在符合其道德標準的領域,使得金融機構開始把環境因素納入信貸過程。
  一般講,公司一直在報告財務方面的信息,這與有形資產有關,并且容易識別和判斷。出于此目的采用的是年度資產負債表。但是它不能完全顯示出一個在知識社會中的企業的價值,因為它不包括企業所擁有的智力資本。智力資本信息的缺失和缺乏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說,宏觀經濟變量測量的不準確,資源配置的缺乏效率,資本市場信息的不透明、不充分,所有這一切從邏輯上要求努力去為智力資本尋找一個特定的信息管理模型,最好是出現一個信息系統,至少在概念上包括知識資產(把其作為一個整體,提供信息給相關利益團體,其中包括無形資產的運營)和知識管理活動所形成的資產(即來源于智力資本的相關資產)。
  這個設想使得智力資本報告能夠促進公司提供戰略方面的信息,而不僅僅是他們的會計賬簿。在這方面,可以參考MERITUM項目。它是一份環境資本報告,其中披露了與環境變量相關的無形資產的信息,尤其是那些能夠創造社會價值、環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無形資產,并且這份報告還包括了為股東和其他第三方專門顯示的知識。這份報告包括三部分:
  1、公司遠景:公司將首先描述所制定戰略中應實行的環保政策要達到的目標、應為股東實現的價值增加值以及在可持續發展觀下的近期目標。其次它應當包括關鍵的無形資產:能夠將戰略環境目標轉化成創造價值的環境資本生產過程以及支撐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部分。
  2、無形資產與活動的總括:用以確定公司所擁有的無形環境資源、已完成的無形資產生成活動以及為達到未來目標公司應擁有的無形資源。
  3、指標系統:允許人們通過審閱環境資本報告來檢查公司在什么程度上完成了它的環境目標。
  自2002年以來,環境資本報告通過參照全球報告倡議(GRI)報告而制定。GRI報告嚴格地定義、測評、報告了有關經濟、環境和社會方面的問題。雖然GRI報告是一個標準報告,但是它與聯合國全球公約、經合組織的跨國公司準則、ISO140001標準等之間存在較強的聯系。GRI創立了與這些標準、準則相互合作的機制,以實現互惠互利。這些準則、標準中的元素也出現在GRI報告中,同時報告也提供了一個工具,以一種嚴格、透明的方式來比較環境、經濟和社會行為。
  GRI指導原則推薦可持續發展報告使用以下五部分內容。組織可有選擇地采用這些內容或者通過對這些內容進行修正來提高報告對股東的有用性。
 ?。?)遠景和戰略――一份來自CEO的聲明和關于組織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討論。
 ?。?)輪廓――一份關于報告者業務活動、股東、報告范圍的概述。
 ?。?)治理結構與管理系統――一份關于報告者組織結構、政策、管理系統、股東參與作用的描述。
 ?。?)GRI內容索引――一張能夠確定特定信息具體位置的相互參照表,使使用者能夠清楚地明白該組織的報告內容在什么程度上涵蓋了GRI的指導方針。
  (5)業績指標――分經濟、環境、社會三部分來衡量報告者的業績。另一方面,公司也需要完善內外交流系統,由Kaplan和Norton提出的平衡計分卡(BSC)為此項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框架。它不僅可以用來進行戰略的實施,而且還可以作為一種信息工具。BSC超越了財務信息的范圍,將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有效地結合起來。
  BSC從四個不同角度將企業的使命和戰略轉化為目標和指標:(1)財務方面;(2)顧客方面;(3)業務流程方面;(4)培訓和成長方面。從環境的角度來運用BSC,顯然可以得出,計分卡必須明確定義企業的環保理想和視角,并要配合它所制定的戰略??梢詫ⅰ柏攧找暯恰钡挠^念改為“定量的觀點”,主要包括數量指標(市盈率、固定成本/可變成本比率等),這些是由公司有形資產所形成的。在業務流程方面,要實現的目標是明確在一次環境知識審計后,組織所擁有的知識資源與能力。由于企業不僅非常重視它與顧客的關系,而且也非常關注自己與其他直接或間接參與其活動的機構之間的關系,由此,“顧客”角度可改為“關聯”角度。最后,為了平衡個人能力與制度、程序之間的關系,企業必須保證雇傭素質好的員工,提升信息系統技術和協調組織程序與規則,這導致了名為“培訓和學習”的角度的出現。
  
  三、小結
  
  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個理論構想,以便分析企業的環境信息。本文所提及的這些工具已在企業的管理活動中得到了運用。環境資本是企業整體智力資本的一部分,如果企業將知識管理視為價值創造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它就必須明確環境信息的提供與自己的利害關系。在提供環境信息方面,公司可以將知識圖、環境資本報告和平衡計分卡作為工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1227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