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關鍵在于學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鐘誠元 戚 明 黃曉芬
財政部經過了長時間調研、醞釀、發布征求意見稿后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發布了新準則,規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鼓勵其他企業執行。鑒于此次準則變革的時代特征和歷史意義,近幾年必將成為我國的會計“學習年”,也將成為我國做好新準則學習工作的“關鍵年”。本文基于新準則巨大變化,著重分析了新準則下企業會計人員的學習任務、能力要求和行業環境變化,并對如何確保新準則學習工作培訓到位、實施到位、監管到位進行了討論。
一、新準則對企業會計人員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已經歷了探索、逐步建立、發展至完善共四個階段。特別是從1993年推出“兩則” (兩則是指《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以來,準則已相繼經歷數次修訂、完善,但是無論從新增數量、修訂范圍還是會計處理方法要求上都無法與新準則“相提媲美”。新準則在繼承、發展和完善原準則的基礎上,與國際準則趨同,許多方面發生了重大變革,在我國乃至世界會計發展史上將成為新的里程碑。然而,針對我國企業會計人員整體現狀,據統計,截至2005年底,全國頒發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累計突破一千萬,達到10558610人。其中,具有大學本科、專科學歷的人數約為518萬人,約占總數的49%,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數為33829人,約占總數的3‰。從學歷結構上看,高學歷所占的比例偏低仍然成為影響我國會計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顯然,準則的巨大變化必將對我國企業會計人員產生重大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準則數量翻倍、修改范圍廣泛,學習新準則任務重大且艱巨。會計準則作為企業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規則和指南,學習新準則是每位企業會計人員的必要任務。從新準則的結構和內容上看,38項新具體準則中,新增加了22項,與原具體準則相比,在數量上翻了一番,且對原準則即1項基本準則和15項具體準則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比如,對基本準則的修改主要有:1、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2、會計基本假設由四個假設擴充為五個假設(增加了權責發生制假設);3、會計六大要素、財務報表目標以及財務報表的定義、分類及特征、確認或列示等都發生了更新。對具體準則的修改主要有:1、取消存貨計價的 “后進先出”法,規定一律使用“先進先出”法記賬;2、明確了資產減值計提(假若資產在會計期末不存在減值跡象,不得轉回計提的減值準備);3、新債務重組準則改變了“一刀切”的規定,將原先因債權人讓步而導致債務人被豁免或者少償還的負債計入資本公積的做法,改為將債務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4、與《合并會計報表暫行規定》相比,新合并財務報表準則所依據的基本合并理論從側重母公司理論轉變為側重實體理論??梢?,此次頒布的新準則,其內容和結構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對企業會計人員了解新舊準則變化,領會新準則的內容、要點和精髓將是一項重大且艱巨的任務。
?。ǘ┢髽I會計人員整體學歷偏低,業務要求提高將面臨能力上的考驗。眾所周知,公允價值計量已成為國際潮流,且已作為國際會計準則(ISA)的基本理念。但是,我國財政部根據國情,出于謹慎,在新準則體系中適度對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等采用了公允價值,而對市場相對不活躍,各方面條件不符合公允價值條件的資產仍保持歷史成本計量(如生物資產)。在執行時,除公允價值外,減值準備、未來現金流量的判斷及折現率的確定等新會計標準都要求會計人員具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職業判斷力和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他們能力能否勝任或適應新準則下高要求、高標準的會計工作,在社會各界再次引起高度關注和期待。顯然,企業會計人員整體學歷偏低將直接影響到會計人員學習、掌握新準則的整體進度和質量。即他們業務能力能否得到進一步提高將面臨嚴峻考驗。
?。ㄈ┬聹蕜t“助推”行業環境重大轉變。新準則體系根據“立足我國國情、借鑒國際慣例、有取有舍、為我所用”的基本原則,除公允價值應用范圍、企業合并處理規定、資產減值準備和國企關聯交易等與ISA存在一定差異外,基本上與國際會計慣例趨同。于是,促使不切實可行性、商業實質及暫時性差異等國際通用術語大量“侵入”我國會計行業,會計理念也由損益觀轉變為資產負債觀。而且,未來幾年內,企業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和職稱考試的內容、范圍及要求等也將發生重大改變。與此同時,企業為完善和提高新準則下的會計工作,鑒于不同會計人員“接受”新準則的情況不一樣,有些企業可能會對本企業的會計隊伍或人員進行調整,再加上新準則體系涵蓋行業得到進一步統一,加大了會計人員流動空間,使得新一輪崗位競爭更為激烈、殘酷。總之,新準則“助推”行業環境重大轉變,直接對會計人員產生方方面面的影響。
二、相應對策
為順應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穩步推進我國會計國際化發展戰略,實現新準則在實質上與國際會計慣例趨同,企業會計人員學好“看家本領”――新準則,將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如何保證新準則培訓到位、實施到位、監管到位,是各方面普遍關心的問題。筆者認為,不僅需要各級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的正確指導和監督,更需要各高等院校和各類企業會計部門及人員的積極配合和參與。
對于各級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而言,自2006年8月上旬起,為了準確地學習和全面貫徹新準則,避免因層層培訓及層層轉述造成對準則理解的偏差,財政部正式啟動了有目的、有針對性且由財政部直接負責的新準則培訓工作。充分體現了財政部對新準則學習和全面貫徹工作的重視,同時也為后期各級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推廣打下堅實基礎。但是,整個新準則學習和全面貫徹的規模相當大、工作相當艱巨,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各級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應加強相關工作的指導與監督,及時、合理、有效的處理和預防各類問題和困難。這樣,才能使得新準則的學習和貫徹工作由上級到下級、由部分到整體,順利、有序的層層展開。
對于各高等院校而言,高校會計教學改革作為我國會計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與整個會計改革配套同步,相輔相成。新準則體系正式建立,這也意味著我國財經類高校新一輪會計教學改革號角正式吹響。并且,高校作為培養會計人員和注冊會計師的主要基地,具備許多優越條件。此次新準則的起草、征求意見、修改及制定等相關工作得到了高等院校大多數專家們的積極配合和大力支持。在新準則學習和貫徹中,更需要專家和老師們響應財政部的有關指示和精神,并積極配合和參與新準則下教材研究和制定、教學改革以及準則培訓等工作。
對于企業會計部門而言,企業會計部門能否做好新舊制度的銜接和新準則體系的貫徹工作,直接影響到該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開展和會計人員適應新準則及時性、有效性,進而影響到該企業日常工作和發展。為此,企業有關部門應積極配合準則的學習和培訓工作,大力支持和鼓勵本企業會計人員參與新準則學習、培訓。條件允許的企業,有必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并適當聘請有關制定或研究準則的專家進行指導。使得本企業會計人員能很好的適應新準則下的工作,確保企業日常工作按部就班地正常開展。
對于企業會計人員而言,為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工作能力需要,在整個職業生涯應不斷的學習、掌握和運用相關新知識、新技能、新法規和準則。由于每個企業會計人員的學歷、接受新知識能力、工作能力和經驗以及所處的企業和崗位等不一樣,使得學習新準則的動力、條件及環境也不一樣。然而,學習新準則是每個企業會計人員不可逃避的“重頭戲”,關系到今后的學習、工作乃至晉升或競爭。所以,每個會計人員都應認真學習新準則體系,積極參與新準則培訓,努力提高業務素質,早日做好適應新準則工作的準備。特別是那些能力相對欠缺的會計人員,更要加倍努力,爭取盡快縮短與他人的差距,以免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遭淘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131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