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橋涵混凝土外觀缺陷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譚云舟

  混凝土外觀質量是指以水泥和水組成的水泥漿體為粘結介質,通過振搗密實,將分散其間的不同粒徑的粗、細集料膠結在設計的容積內,使其硬化成為一種具有一定力學性能的人工石料,外表顏色一致,平整光滑,節縫平順,棱面分明,防止出現蜂窩麻面等外觀缺陷。
  
  一、常見缺陷與病理分析
  
  蜂窩是指混凝土表面水泥漿不足,骨料閫有孔隙存在,形成數量或多或少的窟窿,形狀如蜂窩,露出石子深度大干5 mm,深度按不露主筋,有露箍筋現象界定。共原因主要是模板拼接縫漏漿,加上振搗過度,跑漿嚴重;混凝土坍落度偏小,加上激振力不足或漏振;混凝土澆筑方法不當,沒有采用帶漿法下料和趕漿法振搗;混凝土攪拌與振搗不足,使混凝土不均勻、不密實,造成局部砂漿過少等。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呈現出無數綠豆般大小的不規則小凹點,直徑通常不大于3 mm。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振搗不足、不到位,氣泡未完全排出,部分氣泡殘留在混凝土與模板之間;混凝土澆筑時間過長,振搗時已有部分凝固,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凈,附有水泥漿渣等雜物。
  孔洞是指混凝土表面有超過保護層厚度,但不超出截面尺寸1/3的缺陷,結構內存在孔隙,局部或部分部位沒有混凝土,這主要是由于內外模板距離狹窄,振搗困難;骨科粒徑過大,腹板鋼筋過密,造成混凝土下料時被鋼筋和抽拔管卡住,下部形成孔洞;混凝土流動性差,或混凝土混合料出現離析,粗骨料過分集中,造成混凝土澆筑不暢。
  爛邊和爛根主要是由于模板拼接縫不嚴密、接縫處止漿不好,模板下底邊與臺座包邊角鋼結合不緊密,振搗時混凝土表面失漿造成的。漏漿較少時邊角出現“毛邊”,漏漿嚴重時出現混凝土蜂窩麻面。
  層印是由于混凝土澆筑順序控制不好。澆筑下層混凝土后,上層混凝土等待時間過長,無意中改變了混凝土水灰比,甚至變更水泥品牌,混凝土出現明顯的接槎痕跡;分層澆筑時混凝土振搗過度,造成石子下沉,水泥砂漿上浮,漿多的地方顏色發青,石子多的地方顏色發白,形成對比;模板上脫模劑(機油)涂刷過多往下流,拆模后在構件表面呈現若斷若續的假“分層”等。
  收縮裂縫是指混凝土干縮和自收縮形成的不規則表面縫隙。干縮是混凝土中隨著多余水分蒸發濕度降低而產生體積減小,其收縮量占整個收縮量的很大部分;自收縮是水泥水化作用引起體積減小,收縮量只有前者的1/10-1/5。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養護不當;灑水次數過少,表面損失水分過快,造成內外收縮不均勻而引起表面混凝土開裂;過度振搗造成離析,表面水泥漿含量大,收縮量也增大。
  
  二、預防措施
  
  1、原材料的選擇與配合比的控制
  在施工過程中選擇符合技術規范要求的原材料是控制混凝土外觀質量的基礎,混凝土配合比側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水泥是影響混凝土外觀的主要材料之一,由于同種或不同種水泥的生料是按一定的化學成份比例配制的并磨研到一定的細度,均勻混合,在立窖或轉窖中煅燒而成,生產水泥各工序的差異性,各種、各批水泥所具有的物理、化學性質也有所不同。粗顆粒、細顆粒的級配是為了使混凝土達到最大密度,前一級顆粒之間的空隙,由次一級顆粒所填充,其它所余空隙由水泥漿的細小顆粒包裹,致使混凝土強度較高,外觀表層也密實光滑。粗細顆粒在混凝土中起到骨架作用,硬化后的混凝土粗、細顆粒應被水泥漿晶體結構所包裹,使水泥漿晶體起到連結作用。如果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足,則混凝土外表出現松散麻面,魚鱗紋麻面等現象;如果混凝土中水泥用量過多,則混凝土凝結時易出現收縮龜裂;外加劑能通過降低混凝土中水灰比,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間接起到提高混凝土外觀質量和強度的作用。在混凝土施工中,適當增加混凝土中水泥漿,采用顆粒適中、級配良好(Ⅱ區)的中砂,減少混凝土中游離水,排出混凝土中空氣,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和混凝土強度,從而澆筑出外表較為美觀的混凝土結構物。
  
  2、模板制作、安裝
  
  在保證模板的剛度、穩固的支撐前提下,對較大批量,同一形狀的現澆或預制構件,一般首選定型剛模板,對于體積較大、外露較多的構造物,一般選取工程術、竹膠合板;對于外觀質量要求不嚴、需掩蓋的結構物,可選擇組合鋼模板或拼裝木板。在模板施工時,下列因素可能產生蜂窩麻面:模板表面粗糙不平,術模吸水性太強,適當的吸水性有利于消除混凝土外表水泡,脫模劑的不均勻,模板上殘渣未清干凈,模板拼縫漏漿,砂漿墊塊過大或漏放,過早拆摸或拆模損壞結構混凝土邊角等。針對上述原因,可采取不同的措施,使模板表面光滑,脫模劑均勻,節縫封嵌,按技術規范要求時間小心拆模,以保證混凝土外觀質量。
  
  3、混凝土澆筑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對外觀質量影響最大.的是分層振搗,混凝土運送到工地現場,通過溜槽、溜管、輸送泵或人工反鏟進入模板內,以防離析?;炷练謱雍穸纫话銥?5-40 cm,上下時間同時澆筑時,前后距離相差不小于115m,分層往返攻筑時,保持下層混凝土不超過其初凝時間約為90min左右,否則,外表上下層因混凝土凝結速度不一致而出現明顯施工縫。振搗棒行程可按直線行列或交錯行移位,插入點之間距離為75cm,采取快插慢抽,伸入下層5-10cm。判斷是否振搗適度依據下列現象:振搗混凝土時不再有顯著沉降,不再出現大量氣泡,混凝土表面均勻、平整并以泛漿。振搗時間既不可長也不可短,一般振搗t時間控制在20-30 s,過長則混凝土可能產生離析現象,上部浮漿過多而出現麻面、龜裂,下部粗顆粒過多而出現魚鱗狀麻面;過短則混凝土振搗不實,易出現蜂窩孔洞。為保證混凝士外觀質量,能夠一次澆筑的混凝土最好不要預留施工縫。另外,沒裝模板的混凝土外露面,在混凝土初凝前后應收漿抹平,盡量使混凝土外露面顏色協調一致,表面光滑平整,灰刀痕不明顯。
  
  4、混凝士養護
  
  為了保證混凝土外表面不出現收縮裂紋,提高混凝土強度,在23℃左右的氣溫下,一般10-12 h后即可對混凝土進行養護,對于干硬性混凝土,如基礎、路面混凝土等,在澆筑后2 h左右即可養護。對于混凝土裸露面的養護,一般用麻袋、草簾、砂土、棚布等遮蓋,經常灑水,保證覆蓋物下混凝土表面濕潤;對于墩柱這樣體積較小、外露面較多的結構物,在混凝土拆膜后,用塑料薄膜包裹,并用膠布密封,應防止混凝土內水分散失;對于木模覆蓋面,可直接向木模上噴水養護。對于同一混凝土構件,養護方法、養護時間等盡量一致,否則,也能造成混凝土顏色有所差異,影響外觀協調。
  
  三、結束語
  
  在混凝土施工中,應以預防為主,嚴格遵循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原則,才能保證混凝土外觀質量,達到形體兼備、內實外秀的美化效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259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