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等工程教育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張明珠 王超
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系統的主體,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對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探索就沒有停止過。當前高等工程教育的主流倡導人才培養必須反映工程的本質特征,順應工程的本質要求,回歸工程的本來含義。這一含義不再僅僅是狹窄的科學與技術教育,而是建立在科學與技術之上的包括社會經濟、文化、道德、環境等多因素的全面工程教育。但當前的教育改革,在對高等工程教育回歸“工程化”、培養學生“大工程意識”的同時,往往片面強調以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為主的教師教學能力建設,而忽視了對知識更新起決定作用的科研能力建設。教師科研能力的缺失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常年累月的重復簡單的工程知識、工程技術和工程意識的傳授,這樣的狀況很難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工程人才。因此,研究高等工程教育領域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等工程教育中教師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的關系
(一)高等工程教育中教學與科研關系的辯證統一
如何處理高等工程教育中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在高等工程教育中,人們更多的強調實踐教學、創新教育。更有人認為實踐教學的工作者不具備科研能力、也不應該從事科研工作。
筆者認為,高等工程教育中科研和教學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不僅在理論上兩者不可分割,在實踐中也很難把兩者絕對的分割開來。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可能是只從事教學不從事科研。在高等工程教育領域,教學能力恰恰是科研能力的反映。只有教學與科研并重的教師,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把豐富的知識、創新的思維、大工程意識和先進的科技傳授給學生。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工程師。所以說,高等工程教育領域,教師的教學與科研能力是辨證統一的。
(二)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能夠提高教學質量
有人對從事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師進行科研活動存在異議。認為該領域教師從事科研違背了工程教學理念,堅持工程和科研是相對獨立的說法。筆者認為高質量的實踐教學效果往往是高質量的學術研究的產物,高等工程教學不同于一般教學活動。它不是簡單地把已有或固化的知識轉授給學生。而是強調學生創新的培養、大工程意識的培養。所以,高等工程教學應該是一種創造性的學術活動,其教學內容應該反映教學活動的本體――教師研究的成果上。具有鮮明的個性化色彩。
(三)教師科研成果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能力
在高等工程教育教學中,教材的內容與教師的知識結構必須時時更新,才能與時俱進。而科研是獲得新知識的最直接、有效、迅速的途徑。教師必須通過科研,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并利用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對教案進行補充,使之應用于教學。只有以科研作為堅強后盾,教師在教學時才會覺得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完、得心應手。
另外一方面??蒲泄ぷ骺蓭咏虒W工作進入到學術前沿地帶。高等工程教育教學的教師從事科研工作,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關注了科研和工程領域國內外的動態,不僅增強了教師的科研能力,研究出來的成果也會不斷地滲透到教學中去,充分反映和體現教學與科研并重的理念。
二、當前國內高等工程教育教師教學與科研現狀
(一)當前國內高等工程教育教學現狀
當前國內高等工程教育教學理念趨同、建設模式大同小異。基本圍繞培養現代化需要的工程師進行的人才教育模式。在培養學生方面,高等工程教育的載體――工程訓練中心以培養具有大工程意識、創新能力強、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實踐能力、提升工程素質和創新能力為建設宗旨,整合核心資源,積極推動自身能力建設,構筑綜合化工程訓練平臺,變過去離散的金工實習為系統的工程訓練。圍繞目標、內容、保障體系等幾個方面,建設具有特色的工程認識、工程實踐和工程創新教育平臺。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
(二)師資隊伍的不均衡發展現狀
比起高等工程教育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師資隊伍的發展相對滯后。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第二,人員學歷較低,年齡偏大。第三,青年教師缺少科研經驗。
(三)當前國內高等工程教育科研現狀
第一。工程訓練中心沒有學科和專業設置。阻礙了科研的發展。高水平科研與教學人才流失狀況較大。第二,高校政策對工程訓練中心教學為主體的定位。導致科研發展緩慢。第三,很多高校工程訓練中心承擔科研水平較低和技術簡單的產品生產工作。忽視了科學研究和技術革新。
三、對高等工程教育教師科研能力培養的建議
綜上所述,在高等工程教學領域,教師的科研能力培養和工程訓練中心科研建設勢在必行。工程訓練中心科研能力上不去,留不住高水平的教師,沒有高水平的教師。教育不出具有創新能力和大工程意識的優秀人才,也達不到了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的目標。因此,筆者提出培養教師科研能力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能力建設。優化隊伍結構
師資隊伍結構的優化,一方面需要不斷加強隊伍自身能力建設,另一方面需要引進一批優秀人才,擴大隊伍規模。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整體上提升隊伍的綜合能力。
在人才引進方面,一方面要通過公開招聘、人才引進等方式吸納一批具有科研能力和工程背景的、具有不同專業層次和熱愛高等工程教育的優秀人才來工作。另一方面,引進符合工程訓練中心科研發展的專業人才,爭取學科的建設。
(二)提高師資隊伍福利待遇
爭取獲得學校的政策支持。使工程訓練師資隊伍在福利待遇有所提高、職稱評定上給予政策傾斜,特別是對具有教學和科研雙重能力的教師予以重視。充分發揮工程訓練中心行政職能。通過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職稱評定、津貼、獎勵等鼓勵教師從事科研工作。
(三)規范管理體制,健全激勵機制
第一,依據工程訓練中心師資隊伍的特點。建立教學和科研并重的人才獎勵辦法。在重視教學的基礎上鼓勵適合從事科研的教師投身科研工作。根據教師的特點,建立公平合理的教學和科研獎勵辦法。
第二,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以崗位職責為基本的考核內容,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辦法。從實踐教學工作量、實驗室建設工作量、實踐教學改革工作量、科研工作量等幾個方面進行量化考核,準確反映教師的工作業績,并以此作為今后培養、晉升的重要依據。
第三,要完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和科研成果評價體系的建設。建立以教學為主體,科研為教學服務的評價體系,細化體系的各項指標,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科研能力。
四、結語
在高等工程教育領域。學生大工程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師資隊伍的建設密不可分。必須正確面對高等工程教育師資隊伍科研能力建設的問題,結合時代特征,培養具有高水平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等工程教育師資隊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72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