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院校《Visula Basic程序設計》課與任務驅動教學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側重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所有的課程都必須以此為目標進行教學改革,《Visula Basic程序設計》也不例外。任務驅動法講究淡化知識的理論色彩,用“任務”的方式去組織教學,要求教師精心設計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 ;Visula Basic程序設計;任務驅動教學法
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與普通的本科生、??粕啾?,在培養方向上更側重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換句話也就是說,我們培養的高職生是應用型人才,它們的教育培養也應該從傳統的“理論研究型”教學模式轉換為”技能操作型”,而任務驅動教學法應運而生。 《Visula Basic程序設計》因其簡單易學、功能強大,在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效果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因此一直是計算機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許多非計算機專業的選修課程。我在高職院校任《Visula Basic程序設計》教師七年,有一點兒感悟和體會,現寫出來和同行們交流。
一、學生特點分析
1、錄取批次靠后,錄取分數偏低,同一班級錄取成績差別較大,整體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情緒化較強,對動手操作的興趣更濃。
2、學習動機比較明確,傾向于就業,熱衷于 “考證”。職業資格證書是高職學生求職的重要工具,也是畢業的必要條件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職業操作能力提出了要求。
3、學生有更多的學習自主權,有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獲得知識的途徑。高職院校的學生與其他類的大學生相比,所學課程教學容量小,實踐比例大,考試形式多樣化。
二、課程特點
Visula Basic是面向對象語言,擁有可視化的圖形環境,具有“即編即現”的效果,在國內外各個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其代表產品Visula Basic6.0是首選的Windows應用軟件開發工具,利用它可以快速方便的創建具有專業外觀的用戶界面,編程簡單易行。學習Visula Basic并不需要具備專門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基礎,只要求學生具有基本的Windows的初步知識就輕松入門,這與高職學生的特點相契合,便于學生上手。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
鑒于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是“一線員工”,這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達到這個目標,我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從授課到考試都以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為根本進行設計和實施。
1、把知識分解重新組合,以“任務”的方式,布置給學生,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實現教師為“主導”向學生為“主導”的轉換。比如在講解Visula Basic的基本控件的使用這一章節時,課程內容相對來說簡單,從前幾年使用課堂教學法的效果來看,學生興趣不大。在他們看來這很簡單,根本不用認真學,但真正上機操作時卻顯得手足無措,采用任務教學法后,講課的“陣地”從“教室“轉移到了“機房”。同樣是講Visula Basic的基本控件的使用,我先設計以下幾個任務,這幾個任務所要考察的內容相似,但任務性質不完全相同,限期完成。
任務一:設計并開發一個簡單的計算器程序,用命令按鈕、標簽、文本框做界面,用選擇結構來實現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
任務二:一個QQ登錄界面,要求能完成基本的密碼驗證及相應的處理。
任務三:設計一個問卷調查系統,內容必須可以提交,并對所提交數據進行簡單統計。
學生根據所選擇的任務自由結組,每組不超過3個人(任務比較復雜時可以5人一組),教師針對每一組(或者兩組)講解知識要領,指導控件使用的基本規則和相應的語法知識,鼓勵學生上網或者去圖書館查找資料。學生根據任務要求,自己設計界面并完成相應功能。
2、考核方式。任務結束后教師和全班學生集體評審,指出任務的亮點和不足,并針對錯誤方面給予糾正。對于任務完成的較好,尤其還用到了自學的知識的給予特別鼓勵。期末考試也與此相同,但設計的任務要具有綜合性,知識覆蓋要全面。
從近兩年的效果看,這樣的教學模式深受學生歡迎,一是他們覺得學習有目的性,不再總問我“老師你教我的這些有什么用呢”的問題;二是如果學生很好的完成了任務了,他們會有成就感,可以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習的主動性;三是可以讓師生之間的互動更默契,也更便于因材施教,指導也更有針對性。
四、其他教學方法
由于教學內容和教材的限制,即使使用的教學方法再先進,單純使用一種也不能達到理想效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適宜的方法。除任務驅動教學法,我還配合使用下面幾種教學法。
1、 案例教學法。一個好的案例可以讓抽象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通過剖析案例,學生們可以更直觀的理解知識,并模仿著加以運用,比如在最后課程復習總結時,我拿掃雷的游戲給大家進行剖析,使他們對工程的設計和實施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2、 比較教學法。很多知識都是相通的,運用比較教學法,可以讓容易混淆的知識變得容易區分。比如面向對象和面向結構的差別,文本框與命令按鈕的差別。
3、 演示法。在講計時器的使用時,同學們并不明白計時器可以使用到什么場合,我就給他們用兩幅圖片和計時器作了一個蝴蝶飛舞的場景,他們看后,恍然大悟,熱情高漲的設計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場景。
課程的學習方法會因人而異,教學方法也需要隨著教學對象的轉變及時地予以更新,我們現在面對的是90后的新時代青年,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興趣點和上一代人有了根本的不同,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必須與時俱進,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
參考文獻:
《Visula Basic程序設計》趙萬龍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1
《Visula Basic程序設計》宋漢珍王賀艷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1
信息技術教育中人物驅動教學模式的研究 [J].高等函授學報,吳淑珍2006,2(5):12-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69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