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等職業院校安全管理與風險識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等職業院校是伴隨社會發展出現的新型教育組織結構,基于生源的特殊性質,對高等職業院校安全管理與風險識別分析工作帶來挑戰。該文闡述了高等職業院校安全管理概述及目前高等職業院校安全管理與風險識別分析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學校在安全管理與教育工作中應加強管理,提高安全意識,并重視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培養學生風險識別能力,深化安全教育內容,提高學生對安全教育的重視。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  安全管理  風險識別
  中圖分類號:G4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b)-0254-02
  基于社會發展與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學生透過互聯網技術可獲得更多的訊息及交友途徑。社會新聞中也多次報道,大學生在校內、校外出現人身意外造成死亡的新聞。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的安全問題,已成為社會焦點問題。如何保證高等職業學校的安全并提高學生風險識別能力,成為高等職業院校的工作重點與工作難點。學生的人身意外不僅對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影響,甚至存在死亡隱患,對整個家庭造成巨大的傷害。同時,若學校頻頻出現此類事件的發生,將對學校的聲譽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1  高等職業院校中學生校園安全管理概述
  高等職業院校校園安全管理包括環境安全管理、衛生安全、體育活動安全管理等。由于高等職業院校在招生工作中的生源層次具有多樣性,學生的年齡相對于本科院校偏小、風險意識較低。與本科學校不同的是,高等職業院校實訓教學內容較多、實習時間較長,而且還涉及校外實習。因此,高等職業院校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安全隱患較多,導致學生發生風險的概率提高。
  2  目前高等職業院校安全管理與風險識別分析存在的問題
  2.1 學校管理者安全意識不強
  高等職業院校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甚深,在實際教學管理工作中,更重視教學工作的管理,對安全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學校管理者安全意識不強,導致對教師的安全意識缺乏培養。在實際管理工作中,也沒有規范的安全管理制度。管理者與教師認為高職學校的學生有獨立的行為能力,任由學生自由出入校園。甚至有些學生長期滯留校外不按時歸寢,教師都沒有認識到此類問題的嚴重后果。由于學校管理者本身不具備很強的安全意識,所以在日常管理與教學中,也會忽略對學生風險識別能力的培養。這種種因素都給學生的人身安全帶來巨大的隱患,學校應及時予以改進。
  2.2 外界誘惑過多,提高學生安全隱患
  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F在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學生走入大學校園離開家長,父母給孩子過多的經濟支持。高職院校的學生有更多出校進入社會的機會,社會誘惑太多,處處存在風險。學生又不具備風險識別能力,無法避開安全風險因素。而互聯網技術高度發達,智能手機廣泛應用于大學生群體。學生基于互聯網可獲得更多的交友途徑,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安全隱患。社會新聞上也多次報道學生因見網友而被殺害的新聞。因此,為保證學生在大學求學階段能健康、安全地度過,學校應重視對學生的安全管理與教育。
  2.3 學生對安全教育缺乏主動性
  社會治安環境越來越復雜,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安全管理逐漸引起重視。學校管理者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取一定措施對學生開展安全管理與風險識別教育。如開展相關的安全知識講座等,但都未達成預期的教育效果。主要因素就是學生從思想上沒有認同安全知識教育的重要性,認為這只是學校教育工作中的流程,并未給予重視。因而,學生在參與安全知識教育過程中,缺乏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生在安全教育活動中產生被動的學習狀態。造成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嚴重缺乏安全防范意識與風險識別能力,給學校安全管理工作造成困難。
  3  高等職業院校安全管理與風險識別的有效實施策略
  3.1 加強管理,提高安全意識
  高等職業院校的安全管理,對學校的綜合運營管理具有重要意義。若學校安全管理不到位,會給學生人身及心理傷害帶來很大的隱患。并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對學生風險識別能力的培養最終釀成悲劇,學校不僅受到一定的經濟損失,更會影響到學校的聲譽。因此,學校管理工作中,應更加重視學生的安全管理與風險識別能力的培養。學校在工作落實過程中,應先加強教師的安全意識。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不斷培養學生的風險識別能力,并重視學生的安全管理。學校應完善管理制度,規范管理。學生的安全管理具有長期性、持續性、復雜性,因此應嚴格要求教師在完善的規章制度下,持續展開安全管理。教師工作過程中,要了解學生在校情況。如學生宿舍管理過程中,就需建立合理的宿管制度,并督促宿管人員嚴格執行。特別是夜晚,宿管人員一定對學生歸寢情況嚴格檢查。若有學生沒有按時歸寢,一定要根據應急預案及時進行解決。避免管理人員因為工作懈怠,造成疏忽,對學生的安全帶來威脅。
  3.2 加強學生管理,培養學生風險識別能力
  學校對學生的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無論在學校體育教育活動中,還是在學生的日常生活過程中都應時刻注意學生的安全管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培養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更要重視學生風險識別能力的培養。當學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識與風險識別能力,可有效避免意外的發生。如在體育教學管理過程中,教師應提醒并告訴學生正確的體育運動方式與體育器材的安全使用,這樣,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會有意識按正確的方式進行體育活動,可有效避免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出現人身意外。伴隨互聯網技術與融媒體技術的發展,學生獲得更多的途徑獲取信息與交友途徑。高職院校的學生離開家長進入校園住宿生活,所以學校管理者與教師對學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責任。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也應快速適應社會發展環境。教師要了解學生日常行為動態與思想變化。教師要根據學生關注的信息焦點予以正確的指導,使學生明白網絡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分辨網絡上的騙局,使學生在生活中能懂得辨別,避免一些威脅學生生命安全的因素發生。
  3.3 深化安全教育內容,提高學生對安全教育的重視
  高職院校在學生安全管理工作中,逐漸重視向學生普及安全教育意識與防范意識。但由于學生未感受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且并未給予重視。教師在安全管理過程中,應不斷改進教育手段、深化教育內容,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沒有安全意識與風險識別能力會造成的嚴重后果。教師在安全教育工作中要理論聯系實際展開教學,單一理論知識的講解,使學生缺乏直觀的感受。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放映一些相關主題的電影,使學生更直觀化地理解知識內容。教師也可放一些社會新聞,有關其他大學生校外發生意外造成慘烈后果的內容。這樣更能引發學生的共鳴,避免學生存在僥幸心理,逐漸提高防范意識并能主動去學習風險識別的方法。
  4  結語
  經過教育部門統計,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的大學生人數超過其他本科院校的學生。在所有高等院校中占有半壁江山,且有更多的高等職業院校出現?;诟叩嚷殬I院校大學生的特殊性,學校對學生的安全管理教育成為高等職業院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學生如果在求學階段,學校無法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與身心健康,何談其他。學生在安全的情況下擁有健康的心態,是開展其他學習等活動的基礎。希望社會及學校能高度重視,大力加強學生安全管理與風險識別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張芳.基于風險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9(3):5-6.
  [2] 劉兵.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管理與防范[J].山西建筑,2019(8):217-218.
  [3] 賀超,李紅麗.化工工藝中的風險識別及評價[J].生物化工,2019,5(1):146-14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03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