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垃圾處理措施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就新型環保城市垃圾處理進行探討。隨著人們對于城市的環保居住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新型環保城市注重如何將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無害化、資源化,這也已成為垃圾處理技術發展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關鍵詞:環保; 城市垃圾; 處理;
前言
城市垃圾處理問題既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也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關鍵是要轉變傳統的觀念、建立新的調控管理手段和產業發展模式,真正使城市垃圾處理成為以企業為主體投資經營的經濟活動,這將是促進城市垃圾處理產業發展、走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日益加重的城市垃圾污染,已成為目前城市生存與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本文著重在推動城市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城市垃圾處理產業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以求引起更多的有識之士對城市垃圾處理問題的關注,推動這一產業的發展,把城市垃圾處理早日納入市場化、產業化發展的軌道。
一、城市垃圾處理產業現狀分析
據資料顯示,我國大中城市年產垃圾1億噸,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堆積在城郊,垃圾堆存量逾60億噸,侵占土地面積達5億平方米。全國670多座大中城市,約有三分之一陷于垃圾包圍中,垃圾中產生的有害有毒物質滲透到地下和河流中,將給城市帶來不容忽視的隱性危害。據統計,目前我國城市垃圾正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增長,城市生活垃圾問題困擾著所有大中小城市,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已迫在眉睫。研究發現,2噸垃圾燃燒所產生的熱量,相當于1噸煤燃燒的能量,可通過發電機組轉化為電能。但目前我國城市垃圾處理率僅為50%左右,處理的主要方式是焚燒、填埋和堆肥或其他方式的回收再利用。以盤錦市垃圾處理廠為例,該廠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是焚燒、填埋和堆肥,每天處理200余噸,處理率僅為50。垃圾中的水、泥土等非可燃成分阻礙了垃圾的焚燒效率,垃圾滲濾液也難于處理,剩余垃圾的填埋又不能符合環保規定,給地下水造成嚴重的污染隱患,濕垃圾的晾曬又造成嚴重的惡臭污染,已成為盤錦市西部空氣環境的主要污染源。應該說,這樣處理水平雖然較低,但其在我國城市垃圾處理中還處于較好的狀況。相當一部分城市由于受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對城市垃圾基本上不經任何處理,簡單堆放于城外荒地荒灘或地坑、山溝等地,因而造成了日趨嚴重的垃圾圍城現象。對地下水和地面水域形成污染,對城市的生存和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造成目前我國城市垃圾處理滯后,嚴重污染環境的局面,既與我國垃圾處理的技術水平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有關。也和認識上的陳舊觀念、落后的管理體制和不完備的政策支持體系有關。正是這些綜合因素制約了我國城市垃圾處理產業的快速發展。要解決這些問題,根本的途徑是實現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垃圾產業將作為一種以實現資源回收利用為主要目的,以多元開發為手段,以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為最終目的的產業,在我國有著極為廣闊的市場前景。
二、目前我國城市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國城市發展水平整體不高,同時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組成成分與國外差異較大,國情不同,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照搬國外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和方法。如我國大部分地區垃圾熱值較低,堆肥是垃圾資源化的重要途徑,在人們對垃圾堆肥容易造成對土地和農作物的影響缺乏正確認識和了解的情況下,盲目推廣堆肥技術其后果是十分可怕的。由于堆肥處理效率低,容易產生惡臭,工藝條件難以控制,肥效低,且進場垃圾成分由于缺少有效的垃圾預處理手段,致使肥料中包含大量的碎塑料和重金屬,堆肥產品質量將難以把握,容易義寸農作物造成污染,導致大量低劣肥料賣不出去甚至再運回填埋場進行填埋的局面,所以堆肥要根據各地的情況適量進行,產品銷售也需要有較好的市場機制配合,否則,效果適得其反。我國許多城市對垃圾焚燒發電十分感興趣,從表面上看既對大量的垃圾進行了減量,又能產生大量的電力能源,但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垃圾熱值較低并且組成成分復雜,往往需要添加較大比例的煤或油進行助燃,所以焚燒發電的經濟效益并不理想,如果沒有政府的財政補貼,很難維持長期運行的局面;再者,燃燒垃圾后產生的空氣污染也十分嚴重,尾氣處理成本高也是困擾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發展的一大難題。
三、構筑新型環保城市垃圾系統處理策略分析
新型環保城市對城市垃圾的處理強調垃圾綜合處理,國外在垃圾的環保綜合處理方面起步較早。如焚燒與填埋相結合,堆肥與填埋相結合,堆肥與焚燒、填埋相結合等,在國外都早有先例。文章采用分選、堆肥、焚燒與填埋相結合處理,20 世紀 80 年代日本已經工程化。因而積極探討適合于新型環保城市生活垃圾的具體綜合處理方法,建立相對科學、合理的處理策略,從而根本上解決日益增長的城市垃圾與處理處置的矛盾。
1、城市垃圾分選處理。分選是指用物理方法把堆存的城市生活垃圾中的不同物質進行分離的處理工藝。目的是將堆存的部分生活垃圾中不宜就地處理的垃圾組分同可以就地處理的組分分開。通過分選,將城市堆存的生活垃圾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不宜就地處理的垃圾,主要是降解速度較慢的塑料類和少量的未降解的纖維等。另一部分為對城市環境危害較小的篩下物質和部分磚瓦、玻璃類物質。對前一部分垃圾采取搬遷出城市進行填埋或其他處理,對后一部分由于對城市環境危害較小,采取就地壓實處理。該處理方式稱為分選處理方式。
2、城市垃圾堆肥處理。根據第一步的分選處理,將易腐的廚余、果類等對于對城市周圍環境影響不大的城市垃圾進行堆肥處理。堆肥處理的過程中主要有廢氣和污水需要處理,處理方法如下:①廢氣。堆肥裝置中產生的污染物一般來自堆肥化代謝過程劇烈的一次發酵,DANO 堆肥工藝是一種連續式好氧堆肥。原料在一個專設的發酵裝置內進行一次發酵過程。物料處于一種連續翻動的動態情況下,物料混合均勻,易于形成空隙,水分易于蒸發,因而使發酵周期縮短,可有效殺滅病原微生物,并可防止異味產生。②污水。堆肥化過程中會排出少量瀝濾液,主要來自原料中含有的游離水分機械性逸出和有機質代謝反應;其特性污染物是綜合有機污染物(COD,NH3-N)。在堆制過程中混以低含水率的摻合劑(如木屑、樹枝破碎物、熟化堆肥等),即可有效地防止其產生;少量產生的瀝濾液也可回噴至高溫發酵階段的堆肥裝置中,利用堆肥代謝熱使之蒸發減量。在最不利的條件下剩余的瀝濾液可能輸送至城市污水場混合處理。
3、城市垃圾填埋處理。①填埋操作。垃圾填埋處理根據《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標準》(CJJ17-88)、《城市生活垃圾衛生處理工程――衛生填埋場建設標準》的規定,垃圾填埋作業程序為:卸車、推平、壓實、覆蓋。填埋作業實行單層作業操作,確保環境良好。填埋場的底部應進行防滲,周邊設置截洪溝,底部鋪設滲濾液收集系統,以及滲濾液處理系統。填進作業過程中要按要求鋪設氣體導排系統――豎井,豎井間距約 50~80 m ,豎井隨垃圾填埋作業同步上升,并露出垃圾填埋高度 0.5 m。②填埋場的封場。填埋完成后,需進行填埋場的覆蓋封場處理,目的在于土地綜合利用、減少雨水的滲入。填埋場的最后覆蓋由下至上由三部分組成:下層覆土為粘土(滲透系數 <10-7 cm /s),粘土層壓實厚度 0.3 m ;中間鋪設H DPE 膜,上面覆蓋貧瘠土,壓實厚度 0.3 m ,其主要功能為防止植物根系穿透防滲層而導致滲水;最上層為營養土,壓實厚度 0.2 m ,以種植草皮式或淺根植物。封場后頂面坡度不小于 2% ,邊坡不大于 30% ,以利于降雨的自然排除和垃圾場的穩定性。填埋一段時期后對因垃圾沉降引起的表面破壞予以維護,穩定后即可還林、還草。
參考文獻:
[1] 凌慧珊. 國內外垃圾處理技術現狀掃描 [J]. 廣東科技,2008,(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75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