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蝴蝶效應的企業管理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張 信
【摘要】 通過對“蝴蝶效應”概念的理解,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分析 “蝴蝶效應”產生的必然性,揭示了此效應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和傳導中的內在機理和產生的嚴重后果,并由此引伸出對企業管理中的細節管理、系統管理和危機公關管理的思考,為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 蝴蝶效應;次貸危機;細節管理;危機公關
一、蝴蝶效應的基本涵義
蝴蝶效應,是由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創立的,是指在一個系統中,初始條件微小的變化就有可能產生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產生這種變化有三個基本條件:(1)初始條件的誤差,這個誤差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臨界點;(2)事物與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著的,而且事物與事物之間具有較高的依存度;(3)非線性因素的介入。如今,蝴蝶效應已不僅僅局限于單純的氣象問題,在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中的應用更加引人矚目,眼下的全球金融危機就是蝴蝶效應的典型例證。
二、蝴蝶效應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的反映
2007年7月底,美國華爾街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宣布旗下兩只基金因次級貸款市場危機而倒閉,美國次貸危機由此爆發,其“蝴蝶效應”引起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蕩。這次次貸危機首先影響的是美國金融業,截至2008年1月中旬,過去12個月,花旗集團市值縮水高達52%,美國摩根大通銀行的市值則縮水了14%,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美國股市暴跌。由于金融危機的乘數效應,導致了實體經濟危機,美國的消費者支出明顯萎縮,制造業開始受到影響,失業率逐步上升,美國經濟受到嚴重破壞。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經濟一旦衰退,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歐洲經濟必定受到很大影響,日本經濟也會放緩,大多數的發達國家與美國經濟一同震蕩,都會產生衰退的趨勢,在開放環境下的中國也必然會受到嚴重影響。
金融危機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是房地產和外貿出口行業。2008年1月份,深圳最大的房地產中介創輝租售房地產顧問有限公司關閉華南地區數十家門店,300多名工作人員失業。其次是外貿行業,美國作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的出口占美國的進口約20%,由于出現樓市下滑、股市暴跌、失業率大增的局面,經濟增長放緩,進口量銳減,拉動中國經濟三架馬車之一的出口嚴重受限,最明顯的就是外向型企業較多的廣東、浙江等地,從第104屆和105屆廣交會上都可以看出,不少企業的訂單比往年下降了30%~40%左右。
外貿訂單的減少不僅影響了外貿公司的生存,以外貿加工為主的企業特別是服裝、玩具、鞋業、食品、家具類的制造企業也面臨生存的危機。金融危機的影響遠遠不止幾個行業,危機還在進一步向其他行業蔓延。如IT行業和服務業等與金融行業有聯系的一些行業都受影響。金融危機對整體中國經濟環境的影響,也逐漸反映在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上,消費人群的購買力下降,直接影響了通信業、制造業的發展,裁員將是許多企業不得不考慮的一步。
三、蝴蝶效應對企業管理的啟示
(一)注重細節管理
首先,要強化員工的細節教育,培育細節理念,培養員工注意工作細節的習慣,這是實施細節管理的必要前提。在企業實施細節管理的過程中,要從職工的觀念教育上入手,對職工進行細節觀念教育,讓職工養成尊重細節、重視細節、把握細節、做好細節的良好習慣。
其次,細化公司的規章制度,加強每個細節的執行力度,推動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實施細節管理的重要環節。應該不斷地實踐、總結、完善、提煉,最終形成一套嚴密而有效的規章制度并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
最后,全員參與管理,加強檢查和考核,推動管理意識的增強,是實施細節管理的重要保證??梢圆扇∫恍┐胧﹣碓鰪娐毠ぜ毠澒芾淼膱绦辛?如可以采取勤檢查、嚴兌現的方法保證落實,促進員工自覺遵守、執行細節管理的良好習慣和管理意識的養成;還可以采取人人管理的模式,讓每名職工都成為管理者,形成全員管理的氛圍,激發全體職工的管理意識。
(二)優化企業系統管理
企業是一個有機整體,是一個由互為獨立而相互依存,互為聯系而又相互制約的各部分構成的運行系統。一個企業經營得如何,固然要求企業內部各個部門都能夠各自正常的工作和運行,更重要的是系統的各個部分可以相互配合,達到最優化,這樣才能適應來自企業內、外各種因素變化的影響。隨著現代企業所面臨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不確定性也越來越大,企業處在一種混沌狀態之中,這對現代企業的系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重視企業的系統管理。一個企業是一個系統,只有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才能使企業朝著企業的戰略目標發展,最終達到目標,所以企業的任何一項改革和現代化管理科學方法的推行都要從系統的角度來看待,運用系統的思想方法、程序、組織及各種技巧進行管理,使其從總體上達到最優化效率的目標。
其次,提高企業系統的智能性。企業的“智能性”,即企業的自學習和自適應性的能力,是系統在復雜環境條件下呈現出來的生存能力。企業可以通過建立“自我管理”團隊和發展“學習型組織”來提高系統的智能性。
最后,提高系統的自組織協同能力。企業系統混沌發生的內因是企業系統內部各子系統之間及內部子系統和外部要素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機制,外因則是其周圍的環境條件。按照“混沌運動背后隱藏著確定次序”的觀點,企業系統可以通過誘導隨機性“漲落”即混沌的產生,為企業產生有序結構提供新的契機;另一方面由于混沌系統能夠迅速地在許多不同的行為方式之間進行轉換,在企業系統內部可用一個混沌子系統來擾動其他子系統,以使它們產生協同現象,就顯得特別靈活。
(三)強化危機公關管理
在高度市場化的今天,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它所面臨的環境,以及企業與這種環境之間的良好的公共關系。任何來自企業外部的不利因素,如果任其惡化,就隨時有可能置企業于死地。對企業管理者來說,對危機事件的公關處理顯的非常重要。危機是指企業與消費者、新聞媒體、政府等公眾之間,某種非常因素引發的對于企業聲譽、形象、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的非常狀態。危機公關是指企業在日常生產和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具有重大不利影響的突發事件時采取的應急公關策略,其目的是通過公關手段使對企業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限度。作為企業的公關部門,對危機公關管理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重在預防。企業管理者和公關人員,要對企業危機有透徹而深入的認識,樹立科學的危機觀,增強全體職工的危機意識,幫助他們形成優化自身行為,預防各種危機的意識。
其次,臨危不亂,積極主動。企業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時,應該做到臨危不亂,在第一時間迅速做出反應,并制定相應的危機公關方案。采取積極的態度和行動去贏得時間、贏得顧客、贏得公眾,創造妥善處理危機的良好氛圍。
再次,加強溝通,邀請或協助相關權威機構和媒體幫助處理危機,是企業控制危機事態發展、轉危為安的關鍵所在。危機溝通是危機管理的核心,可以幫助公眾理解影響他們的安全、感覺和價值觀的事實,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危機,并做出理智的決定。誠實和公開有助于建立信任,使危機溝通更為有效。
最后,注重后效,恢復消費者、社會、政府對企業的信任。企業危機產生后,對企業的品牌形象多少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企業危機公關既要著眼于企業危機事件本身的處理,又要立足于企業形象的重塑。要從全面整體的高度來進行危機公關,爭取獲得多重效果和長期效益。
參考文獻
[1]謝國忠.次貸危機中的中國機遇[N].廣州日報.2008-04-08
[2]朱民.次級債和全球金融市場波動[J].國際經濟評論.2008
[3]汪中求.細節決定成敗[M].新華出版社,20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612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