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新在何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衛祥云
釀已久的“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稱國新)于最近成立了,成為中央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國新”的職能與定位,與人們事先猜測的“中投二號”和“談馬錫”模式有所不同,出乎許多業內人士的意料。
在日前“國新”成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資委主任王勇明確表示:“國新”不是一個生產經營企業,更不是一個投資公司,而是為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提供了一個國有資產的經營管理平臺。
寥寥數語,高屋建瓴,切中要害。
“國新”定位之準,不僅為目前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和目標,而且不容置疑地成為國有企業改革體制創新的開端。那么,“國新”新在何處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稱贊和叫好。
一是“新定位”
正如王勇指出的,“(國新)既不是生產經營企業,更不是投資公司?!?
因為國有企業改革的大量實踐已經充分證明:在競爭領域國有企業的效率是不高的,而壟斷領域的“國企”則由于集行政壟斷、資源壟斷和價格壟斷于一身,無法證明自身效率的高低。因此,“國新”一開始就明確自己既不是壟斷國企,也不會與民營企業去競爭,而只是一個“國有資產經營管理”的平臺。
定位如此之準,充分說明“國新”的成立是中央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一劑“催化劑”和“清醒劑”,其目的就是以促進競爭領域的央企,該退出的退出,該整合的整合。只是在退出的過程中要盡量防止和減少國有資產的流失。即使要交一些學費,也要明確“以時間換空間”的思路,而絕不是“方向不明決心大”的所謂做大做強。
在這個意義上,“國新”的定位,讓我們再次反思對國有企業改革的許多理論問題的探討和研究。如在既不搞生產經營,又不搞投資的情況下,就不需要建立什么現代企業制度,而應該是認真做好一個名符其實的管理公司。因而“國新”公司的業務大多屬于準行政,人員實行準公務員管理就是合適的。同時,也說明目前許多壟斷國企管理人員的高薪也是需要改革的。
二是“新思路”
眾所周知,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目前,我國國有企業的戰線仍然很長,就央企來講,除國資委管理的100多家大型央企外,還有為數不少的屬于各個部委管理的“準央企”,也并未納入中央預算單位管理。
這些領域的央企和準央企中,雖然大多數為國民經濟關鍵領域的企業,但仍然存在許多競爭性業務,明顯地存在與民爭利的行為和做法。
一部分企業憑借行政壟斷優勢和控制行業上游資源優勢,一直在競爭性領域盲目擴張,雖然也有一部分利潤,但在沒有交納資源(土地和生產資料)租金的情況下,很難證明其生產經營的好壞和效率的高低,與同領域的民營企業顯然處于不平等的競爭地位,不僅擠壓了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而且造成了事實上的不平等競爭。
而目前存在的國有企業的分配體制和機制,又明顯加劇了社會的分配不公,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也為建設和諧社會制造了許多障礙,與科學發展觀的總要求嚴重背離。
因而,這次“國新”的定位和改革思路,無疑為目前的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改革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國資委新領導班子的遠見卓識。
三是“新領導”
我曾在10多年前撰文,對壟斷領域國企的管理人員提出了“準公務員”管理的建議,至今堅持不悔,認為這樣做雖不是最佳選擇,但屬惟一正確之選擇。
而這次“國新”的定位,再次證明了其管理人員應實行準公務員管理和考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為不搞生產經營和投資,就很難套用以“效益”為目標的改革方向和指標設計,而只能制定一套特殊的管理人員管理辦法。
現在,以董事長謝企華為首的領導班子已開始組建,國資委對“董事長”的選定充分說明了其用心良苦和意義深遠。這位曾經叱咤鋼鐵界的“鐵娘子”既是企業生產經營的管理高手,又是深諳國企改革的“準”官員。
有理由相信,其一定會在新的崗位上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地做好“國新”的重組整合和管理工作,更能為今后國有企業的改革和退出提供新的宏觀和微觀兩方面的典型經驗和改革思路。
四是“新氣象”
“國新”的成立,猶如一縷春風為國資委轉變工作作風帶來了新氣象。
大家知道,“國新”成立醞釀已久,坊間曾有許多傳言和疑惑。但“國新”的亮相卻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其定位和思路令許多業界人士在驚愕和詫異之后為之擊掌。
這不僅體現了國資委高層的深謀遠慮和高瞻遠矚,也為國家行政機構改革政府職能轉變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即只要抓住了事物的本質進行改革,其他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這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呈現的新氣象,也為最近我國一系列關系國計民生改革的新舉措吹響了號角。另如,北京市最近出臺的“治堵新政”改革,也堪稱“政府明確定位”的典型事例。其改革的內容,一是做到總量控制,每月就賣兩萬輛車,牽住改革的牛鼻子;二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盡可能做到“公平無限”。通過“搖號”,試圖用最原始的方法,去解決一個最現代的問題。雖其效果尚且難料,但是目前來看,至少在方向與方式之間已無偏差。
應該說,以上兩起改革事件的實施,都應了一句大實話:即只要政府愿意做,辦法總比困難多。
我們有理由認為,這次“國新”公司的成立和定位,不僅為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改革提供了新的借鑒和思路,而且對國家行政體制改革、醫療改革、教育改革和轉變政府職能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歡迎討論)
定位之準充分說明,“國新”的成立是央企深化改革的一劑“催化劑”和“清醒劑”,其目的就是以促進競爭領域的央企,該退出的退出,該整合的整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392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