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推手新結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聽月樓

  上周四大盤放量沖關未果,本輪行情的“靈魂核心”中小板更是暴跌回補缺口。正當投資者以為行情就此終結之際,15日藉五中全會召開的春風,以新興產業為首的泛“十二五”板塊適時走強并引領大盤放量陽吞陰,從而使得多頭逼空行情得到有效延續。“十二五”板塊,會是接過中小板進攻大旗的新多頭“靈魂”嗎?
  
  “十二五”板塊浮出水面
  
  “十二五”規劃著力“調結構”
  按以往經驗,在10月份召開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上將會發布“十二五”規劃建議稿以及相關的說明稿,這是影響未來中國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文件。
  通過各種統計資料顯示,“十二五”規劃將以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為核心。在未來五年資本和勞動力狀況未發生根本轉變的情況下,為實現經濟增長方武轉變,體制改革是重點,總結起來看,“十二五”規劃可能通過一系列的大改革實現中國大結構調整,實現轉型和共享。由是觀之, “調結構”在其中的重要性將更甚于以往:1)支撐過去十年的出口和房地產對經濟的向上拉動空間已有限,調結構更顯急迫;2)劉易斯拐點到來表明勞動力供求已發生變化,失業高峰已過去,就業不應再成為“保增長”的理由,而更應立足“調結構”;3)調結構正是為了保增長,穩步推進結構調整,將使經濟增長得到順利實現。預計調結構重點將立足于產業結構和收入結構調整, “積極財政政策”保駕護航,從而推動第三產業、新興戰略產業以及消費成為新一輪經濟周期的新經濟增長點。
  
  “十二五”規劃帶來二級市場重大投資機會
  “十二五”規劃有望在強調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性的同時,加大經濟結構轉型的力度,從而為中國經濟增添活力,為股市市場提供更多的投資主線。其實,在歷次的“五年規劃”出臺后,都為未來股市的投資主線指明方向。
  回顧過去十一次“五年規劃”的主要目標與內容,由于各個規劃期間強調的產業發展重點各不相同,其對應的行業增長、盈利能力變化以及行業的市場表現也較為不同?!笆濉逼陂g著重對原材料工業等傳統產業的改組改造,深化住房體制改革、發展房地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繼續擴大大宗傳統產品和勞動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出口等規劃措施,使得鋼鐵、有色、化工、煤炭等中上游原材料及能源行業發展較快,行業的營收及盈利增長基本都處于前列,盈利能力也較規劃前期有不同程度提升。資本市場表現上看,即使處于“十五”的熊市期間,鋼鐵、交運、金融、煤炭等周期類行業也獲得超越市場的相對收益。
  而“十一五”期間則著重強調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及裝備制造業,提升商貿服務業、發展房地產業以及加快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支持自主性高技術產品、機電產品和高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等規劃措施,使得汽車、建筑建材、房地產、信息設備與服務及機械設備等行業增長居前,而家用電器、食品飲料、醫藥生物、商業貿易等消費類行業由于盈利能力改善明顯使得行業利潤增長也居于前列。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十一五”規劃期間,依然是醫藥生物、商業貿易、機械設備、家電、食品飲料、汽車等前述規劃推動行業表現居前,體現了國家五年規劃對整個經濟及資本市場的重大意義。
  由此可見,五年規劃對于相關行業增長的推動效果依然明顯,而盈利能力變化則跟行業特性及所處的生命周期等更為關聯,資本市場的表現則是行業成長及盈利變化的綜合考量。
  比較“十五”與“十一五”規劃重點,以及結合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現實背景,我們認為節能環保、新興戰略產業、傳統產業、消費升級和促進服務業發展等幾大領域將是“十二五”規劃重點,而規劃政策重點支持行業板塊將是“十二五”期間主要投資機會所在。
  
  “一主兩輔”打造多頭新引擎
  
  毫無疑問,“十二五”規劃的發酵將是短中期內股票市場的主要著點,因此,隨著國家第十二個五年計劃腳步聲的越來越近,資本市場的視角也逐漸開始著眼“十二五”規劃進行布局。但是由于“十二五”規劃會涵蓋所有重要的結構性主題并將提議進行全面性改革,但其中許多目標和改革措施并不一定會得到堅決貫徹和落實。--而且,經濟結構調整涉及多個領域制度的推進,包括區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收入結構調整、資源結構調整等,這種中長期規劃的內容一般是大而全的,涉及到國家經濟發展相關的大多數重要的問題和行業。如此紛繁復雜,投資者如何才能把握其中投資主線?
  為了更好的了解并借鑒過往五年規劃與股票市場表現的關系,我們簡單梳理了“十五”規劃及“十一五”規劃期間相關板塊的表現,并通過系統性梳理“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傾斜內容。這樣一來,未來一兩年的三大主題已經清晰出現在我們面前,那就是以產業升級為終極核心的新興產業板塊、以收入分配改革為催化劑的大消費領域以及以區域建設政策驅動的概念股。這三大主題都與中央政府調整經濟結構的目標相一致,并且都涉及到投資,因此會受到各方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歡迎,在未來一段時間里得到堅決貫徹和落實,從而引出二級市場上巨大的投資機會。當中,新興產業是核心,大消費和區域振興為兩翼, “一主兩輔”的三輪驅動將成為未來多頭行情的主引擎。
  
  戰略性新興產業
  無論是產業升級還是節能減排,最終的目標就是符合低碳經濟的新興產業,而我國此前公布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就是其最佳體現。
  1、節能環保。“十二五”期間環保投資將達3.1萬億元,較十一五上升121%,而全國環保產業產值在“十二五”末將達到2萬億元。另外,預期到2020年我國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所以未來節能(工業節能、建筑節能等)以及環保的市場潛力巨大。
  另外還有一塊是智能電網,因其是應對未來巨大的新能源發電量,打造綜合新能源發電體系的關鍵。此前國家電網曾宣布計劃在未來投入4萬億元用于智能電網建設,而電網投資中超過70%是設備和材料,包括輸電設備、配電設備以及用戶表具等方面都需要相當大的投資。智能電網建設的全面啟動意味著相關設備制造商必將迎來需求的爆發式增長。
  2、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電子信息領域,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高端軟件等主題投資趨勢未盡。預計到2015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五年內復合增產率超過30%。另外一個看點是三網融合,三網合一如果對接到3G、4G的平臺上去會創造很多新的需求,這一塊的市場空間我們遠遠沒有開發完,而且因為這一塊我國已經比較成熟了,就是規模也很大,它

會孕育出很多新的產品和創造很多新的需求。
  3、生物。這一塊包括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等。生物醫藥振興將納入到“十二五”規劃中,成為核心戰略支持新興產業之一,生物產業規劃的重點可能會在:一是升級,包括產業升級、產品升級和保障體系升級-二是占領制高點包括在基因藥物、遺傳工程藥物、酶工程藥物等方面。生物育種重點是轉基因生物研發的投入。
  4、高端裝備制造。高端裝備制造范圍廣闊,包括海洋工程、航天工程、高端智能裝備、核電、高端機械設備等。
  5、新能源。這一塊不僅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及核能等,也包括傳統能源的升級,比如清潔煤發電、抽水蓄能及水電等。
  6、新材料。新材料是高科技的基礎和先導,同生物技術、海洋及航空航天工程等一起是未來最重要和最有潛力的領域,尤其是在調結構的背景下,新材料有望繼續保持高速成長。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的是特種功能和高性能復合材料,尤其是與大飛機、國防軍工、核電、高速列車、電動汽車、節能環保等相關的新材料,這其中尤其要重視化工新材料。
  7、新能源汽車,重點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從產業鏈角度來看,鋰電池是投資熱點,但續靜待技術突破。目前鋰電池最大問題在于成品率低、電池一致性差,國內還面臨隔膜、六氟磷酸鋰等關鍵原材料需要進口的問題,但不可否認其仍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解決方案。其次是鋰電池上游,無論鋰電池最終采用何種技術路線(正極材料的解決方案有磷酸鐵鋰、鈷酸鋰、錳酸鋰等,電解液中六氟磷酸鋰是最理想的材料),都會對碳酸鋰帶來巨大需求。再次是充電設備,雖然目前建充電站尚無利可圖,但由于看好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前景及獲批土地帶來的綜合收益,大型央企紛紛開始充電站“圈地運動”,充電設備商將受益干投資的加速。最后整車行業是未來看點,政府的扶持將加速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進程,目前相關規范補貼政策正在積極制定當中,當政策明確、標準統一之后,新能源汽車將迎來廣闊的前景,整車行業將成為未來看點。
  
  大消費
  
  消費的崛起主要是從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角度來看待的,因為過往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凈出口及投資,在目前這樣的國內外背景下,這樣的發展戰略勢必越走越窄。大消費概念板塊包括醫藥、零售百貨,服裝、食品飲料等,擴大來講是包括內需的方方面面,這些板塊近一年來的表現有目共睹。
  展望“十二五”期間,按照中信證券的研究,預計在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左右的前提下,最終消費率將從2010年的48.6%提高到2015年的55.0%左右,遠期目標是到2020年,最終消費率達到65%左右。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政府需要在兩方面做出重大決策,一是調整收入分配:包括調整收入分配關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等、擴大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面,提升公共服務等。二是加快城鎮化,最重要一點是農民工的市民化,2億人口的落戶、穩定就業、進入保障,這將形成大量新增需求,這其中還要增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承載能力。基于此,大消費板塊將是未來長期關注的焦點。
  
  區域發展(和城鑲化)
  
  “十二五”時期政府將加快城鎮化進程,把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建設作為重點,在中西部地區以縣城為基礎積極發展中小城市,在東部沿海地區則把有條件的中心城鎮發展成中小城市,同時,通過加快產業轉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培育發展一批城市群。政府還提出要把符合條件的農業人口逐步轉變為城市居民。不過,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加速,需要戶籍、勞動就業、收入分配、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制度的深層次改革。
  目前,區域經濟發展差距較大,在東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滯后。表現在城鎮化率水平上,東、中、西部地區差距較大。2008年,東部地區城鎮化率平均高達56%,而中部、西部地區分別只有43%、38%。通過推動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發展,可以帶動中西部經濟發展,縮小與東部地區的差異。因此,以西部大開發為主的一系列區域振興仍是未來的投資主線,“炒地圖”行情有望再度盛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0112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