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網貸亂象治理的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2009年隨著大學生信用卡被銀監會叫停,校園信貸活動陷入低谷。2013年以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面向大學生的校園網貸平臺這一新興產物出現。市場的逐利性加之監管的步伐并沒有及時追趕上業務發展的速度,近年來校園網貸的負面事件常有發生。本文通過對現今校園網貸現狀的調查分析,找出校園網貸亂象產生的各方面原因,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校園網貸;P2P信貸;法律研究;征信體系;“引堵”結合
中圖分類號:F830.58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9)04-0152-02
一、 校園網貸的界定及類型
?。ㄒ唬┬@網貸的定義
校園網貸作為一個新事物,我國對于它的定義并不明確,僅有一些簡單的闡述,如《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將其表述為“部分網絡借貸平臺針對在校學生開展借貸業務”。我們可以“互聯網+校園借貸”這樣一個簡單的公式理解校園網貸。在互聯網消費信貸中,無論是消費主體還是金融市場主體準入門檻都相對傳統信貸業低。消費主體從固定收入人群擴大到幾乎所有的網絡用戶。這也為校園網貸的開展提供了條件。
?。ǘ┬@網貸平臺的分類
在我們的調查中,我們認為現在市場上主要有分期購物借貸平臺(分期樂等)、電商信貸平臺(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P2P網絡借貸平臺(熊貓網貸,52好借等)這三類網貸平臺。而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平安信貸等),借款條件高,要求提供擔保,抵押。如房產、車輛 、土地等,這些都是大學生無法提供的。
二、 校園網貸的亂象
通過本文對三種網貸平臺進行實證調查和體驗后,我們發現校園網貸之“亂”其實是那些向大學生放貸的P2P網絡借貸平臺之“亂”。P2P網絡借貸平臺,由于數量多、分布范圍廣、規模不一、監管方面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那些個人通過微信等通信工具,借助網絡與在校大學生聯系,簽訂借款合同達到放貸目的的私人借貸,更是難以被發現,更談不上進行監管。經過調查,發現了以下問題:
?。ㄒ唬┵J款利率不明確,內含其他費用
多個平臺聲稱其貸款利率低,日利率不到0.1%。在仔細觀察后發現了其中的“貓膩”。不到0.1%只是一種名義利率。實際上,平臺會收取管理費,且這管理費還是不知所謂的“管理費率”,而不是固定的。以某借貸平臺為例,借1500元,將收取450元的費用。
?。ǘ┐嬖谥脩粜畔⑿孤兜娘L險
一些平臺以提高申請成功率為由,要求貸款者向平臺App開放訪問通訊錄及通話記錄的權限。更為惡劣的是,個別App不開放訪問通訊錄權限將無法正常使用App。一旦用戶向App開放了這些權限,平臺會通過互聯網快速獲取貸款者的個人信息及隱私。如果逾期,平臺則會用這些收集到的信息,對貸款者的通訊錄聯系人進行騷擾轟炸。
?。ㄈ{金問題
在2017年,國家就已經禁止按照復利計算滯納金。但在調查的P2P平臺中,普遍存在著按照復利計算滯納金的現象,利率也比較高。其中某借貸平臺“自逾期的第5天起,按照每日5%的復利計算滯納金”條款極具代表性。如果借款1500元,逾期半個月,貸款者將面臨1500×(1+0.05)11=2565元的高額負債。
?。ㄋ模┐嬖谔摷傩麄?
大學生具有無固定收入、貸款額小、對貸款發放時間要求短的借貸特點。一些平臺針對大學生,打出“低利率”“無固定收入也能貸”“極速小貸”等廣告,吸引大學生前來貸款。實際上貸款流程審批過程慢,不存在3分鐘極速放貸情況。就利率而言,名義利低,實際利率高。這仿佛是經過華麗包裝后的陷阱,吸引著大學生進入。
三、 亂象問題的原因分析
?。ㄒ唬靶枨蠖恕庇绊憽肮┙o端”
在我們的網絡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在生活費用使用方面,有53.59%的同學表示剛剛好。但是,如果學生購買一些電子產品,或者在節假日出去旅游及聚餐,這些生活費用將不能滿足消費。有近85.17%的大學生使用過花唄等電商貸款產品。他們認為父母每月固定給予的生活費是一種固定的“收入”,“本月借下月還”是一種正常現象。
有需求才有供給,需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供給。過多的需求,讓一些規模小、缺乏競爭力的平臺在并未完全了解大學生這一特殊借貸群體的前提下,盲目放貸。為吸引前來貸款的大學生,甚至動起了“歪腦筋”,企圖用一些不合規的手段在這個巨大市場中獲取利潤。
?。ǘ┐髮W生法律風險意識較弱,讓個別平臺有機可乘
調查問卷中我們發現,有近35.89%的學生在使用網貸App或產品時,沒有仔細閱讀相關的合同條款內容,33.49%的學生表示閱讀過但沒看懂。在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會忽略掉這些合同條款,選擇過度地相信這些產品。個別網貸平臺也正是抓住這一點,虛設低利率,在合同或產品使用說明中設置所謂的“管理費率”等不正規條例,來賺取巨大利潤。如果不仔細閱讀分析,是很難看出這種不合理的條款。
?。ㄈW絡貸款的特色需求“催生”著虛假宣傳
在“你更傾向于哪一種放貸方式?”這一問題的多項選擇中,有41.15%的大學生選擇手續簡單、門檻低、靈活方便;有55.5%的大學生選擇利率低甚至無息。大學生一般貸款金額小,但很緊急。如對于手機等電子產品消費需求,如果短時間內無法貸款成功,他們會選擇放棄,因為更為新式的手機會發布。可以看出,只有具備貸款門檻低、小額度、快速到賬這種特點的網貸產品才能吸引大學生這一客戶群體。在現今P2P平臺過低的門檻及缺失監管的大環境下,一些平臺為了利益,打出了虛假的宣傳口號。
四、 校園網貸相關法律研究
我國校園網貸仍然普遍存在,而且有進一步發展壯大的趨勢,許多高校學生都有網貸的經歷。但是與校園網貸高速擴展相對的是滯后的法制環境,這實際上為校園網貸亂象叢生提供了不良的土壤。 在2016-2017年,針對校園網貸出臺的法規、規章和政策性文件主要有:《關于開展校園網貸風險防范集中專項教育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等。除此之外,還有多部委聯合發布的針對整個網絡信貸監管的法規文件。雖然當前多部門聯合發布了許多針對校園網貸的規章制度,但性質上仍屬于部門規章,對執行監管主體卻沒有明確的規定,所以監管力度不大的根源是法律體系的不健全。目前為止我國沒有一部由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規,任一單個主體來監管都缺少充分的法律依據,導致在面對校園網貸以及對其進行監管時推脫責任,出現監管的真空地帶,令亂象滋生發展。
五、 關于校園網貸亂象治理的建議
(一)借助市場民營力量,建立大學生征信體系
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的最大顧慮是不了解大學生的信用狀況,不能有效地控制貸款風險。因為我國的個人征信工作還處于初級階段,在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及其他征信機構中,只能查詢到那些與銀行發生過信貸交易或者為他人提供過擔保的人員的信用狀況,而在校大學生的信用記錄幾乎沒有。
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企業,有著廣大的在校大學生用戶群體。阿里旗下的支付寶中就有關于用戶信用衡量的“芝麻信用”,大學生使用螞蟻花唄未及時還款、用支付寶乘坐地鐵未支付費用、未還共享單車等誠信行為都會及時地反映在用戶的“芝麻信用”分上。政府可以與這些民營公司合作,以政府為主導,開展專項行動:讓阿里、騰訊等民營企業,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建立面向大學生的互聯網征信系統。為商業銀行、阿里金融等大型金融機構進入大學生信貸市場減少發生大量壞賬的信貸風險。
?。ǘ┮龑Т髮W生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高校要開設相應的課程講座,加強大學生法律知識和維權意識的普及,引導大學生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對于大學生借貸的助學需求,高校應為學生開通并大力宣傳正規合理的渠道,經常關注學生的網貸現狀,整治校園貸亂象。而作為大學生的父母,更應該加強對孩子生活的關心,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消費觀。
?。ㄈ┘訌娋W貸行業自律和規范,引導合法人性化經營
“德盛者其群必盛,德衰者其群必衰”。新時代下的網貸行業應嚴格遵守我國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做到從用戶的需求出發,服務大眾,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貢獻行業的力量。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是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行業自律組織,相較于相關部門的監管,行業自律協會更專業而且有更高程度的實踐經驗。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要定時對校園網貸平臺進行盤查和了解,加強審查和監督,對違法經營的企業及時處理。也要提高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制定嚴格規范化的行業準則,加強對各網貸平臺的管理和引導。
?。ㄋ模┘訌姺审w系建設和監管力度,強化刑法的規制作用
我國要全面依法治國,就要健全法律體系。針對亂象頻發的校園網貸情況,出臺符合實際情況和相對完善的法律顯得尤為重要。法律要對行業的準入門檻和標準提出要求和指導,并且規范執法部門的權責范圍,避免出現“踢皮球”和權力缺失的情況發生。目前對于網貸出現的糾紛多采用民事制裁的手段,但是民事制裁只能從經濟上對不良網貸進行規制。對于一些暴力催收、裸貸等涉及刑事領域的行為,應該對這種違法行為進行更嚴格的管制,必要時應該對違法者進行法律的制裁,提高違法行為的事后成本。公安機關要加強執法力度,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活動的進程。這樣不僅可以打擊已經有違法犯罪事實的經營者,也可以對其他經營者產生警示威懾作用,從而更好地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王懷勇,鄧若翰.校園網貸法律規制的路徑選擇[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7,19(06):83-91.
[2]王紅諭.互聯網消費信貸對大學生消費影響研究[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
[3]廖愉平,邵磊.校園網貸的風險及應對[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4(2):123-128
[4]馬濤.P2P大學校園網絡借貸法律監管問題研究[J].法制博覽,2018(31):118-119.
[5]王軍有,楊劉云.淺析校園貸存在的法律問題與應對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8(24):34-3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00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