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校園貸”的現狀及預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自2009年起隨著信用卡逐步退出大學生金融借貸市場,加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校園貸于2014年逐漸進入高校并受到廣大學生的青睞,但由于國家監管不到位,校園貸引發多起大學生自殺事件。該文主要分析了校園貸的現狀及危害,提出了相關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校園貸 大學生 危害 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D922.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c)-0219-02
隨著銀監會于2009年叫停了大學生信用卡,信用卡逐步退出大學生金融借貸市場。但很多大學生由于學習、創業、消費等原因依然具有旺盛的資金需求,加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校園貸于2014年逐漸進入高校并受到廣大學生的青睞。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信貸群體,沒有穩定收入和還款能力且容易盲目消費,近些年因借校園貸遭到暴力催收而自殺的事件頻發。校園貸帶來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校園貸加強監管。
1 校園貸概述
校園貸是指針對大學校園,以大學生借款人為消費群體而開展的互聯網金融貸款服務。校園貸嚴格來說可以分為5類。
?。?)正規銀行面向大學生提供的信貸服務,如國家開發銀行的助學貸款、招商銀行的“大學生閃電貸”等。
?。?)淘寶、京東等傳統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如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
?。?)消費金融公司為大學生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如分期樂、趣分期等,部分還可提供較低額度的現金提現。
(4)P2P貸款平臺為大學生個人提供資助學業或創業貸款,如閃電學貸、名校貸等。
?。?)以民間放貸機構和放貸人為主體的線下私貸,運營模式為線下服務,有地域限制,多存在虛假宣傳、非法中介、超高費率、暴力催收等問題。
校園貸具有消費群體龐大,貸款門檻低、信息審核不嚴,申請便利、手續簡單、放款迅速,高利率、高違約金,容易陷入“連環貸”“套路貸”的陷阱等特點。
校園貸的市場主要分布在二、三線城市,當三、四線城市和農村的孩子考入大學后,有些家庭無力負擔孩子在城市消費、學習甚至是創業上的資金需求,急速膨脹的消費欲望會促使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尋找貸款平臺,甚至是民間高利貸。
2 校園貸的發展歷史
在2009年,銀監會已經叫停了大學生信用卡,明確指出金融機構應該綜合學生過往的信用記錄、收入情況、家庭支持力度等給出是否發放信用卡、授信額度有多高的判斷。大部分大學生是沒有穩定收入的,因此信用卡開始逐步退出大學生金融借貸市場。但很多大學生由于學習、創業、消費等原因依然具有旺盛的資金需求,加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2014年校園分期平臺在大學校園內崛地而起。先從iPhone等電子產品入手,并結合電商、地推和分期付款的優勢,迅速在全國大學蔓延。隨著分期消費和提前消費在校園內逐步成為一種潮流,
2015年校園貸平臺呈現爆發式的增長。除了分期樂、趣分期、愛學貸等平臺以雷同的模式不斷復制,一時間涌現出成百上千的校園分期平臺外,多家P2P網貸平臺也加入校園貸。在相關監管政策還不完善的情況下,校園貸存在許多亂象,包括一些非法的高利貸平臺、裸貸平臺混跡于校園,另外許多主流的校園網貸平臺也存在嚴重的不合規現象,暴力催收引發了多起校園悲劇。
隨著校園貸的各種亂象先后被曝光,“裸條借貸”事件上熱搜之后,關于整治校園貸、加強校園貸管理的社會呼聲越來越高。2016年4月教育部、銀監會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同年11月,六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2107年5月,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隨著校園貸監管政策的收緊,校園貸市場步入整頓期。這些政策都將有助于校園網貸的監管,對規范校園網貸市場、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起到積極的影響。
3 校園貸的危害
3.1 校園貸具有高利貸性質
不法分子將目標對準高校,利用高校學生社會認知能力較差,防范心理弱的劣勢,進行短期、小額的貸款活動,利率是銀行的20~30倍,嚴重違反國家貸款政策,肆意賺取學生的錢。
3.2 校園貸會誘導大學生過度消費,滋生大學生的惡習
高校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費,若學生具有攀比心理,且平時就有惡習,那么父母提供的費用肯定不足以滿足其需求。因此,這部分學生可能會轉向校園貸獲取資金進行過度消費,并引發賭博、酗酒等不良惡習,嚴重的可能因無法還款而逃課、輟學。
3.3 校園貸極易誘發暴力催收等不法行為
一些放貸人進行放貸時會要求提供一定價值的物品進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學生的學生證、身份證復印件,對學生個人信息十分了解,因此一旦學生不能按時還貸,放貸人可能會采取恐嚇、毆打、威脅學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進行暴力討債,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園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3.4 校園貸存在個人信息泄漏風險
放貸人可能利用校園“高利貸”詐騙學生的抵押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的個人信息進行電話詐騙、騙領信用卡等。
4 校園貸的風險防范
4.1 國家應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
盡管國家自2016年起就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對校園貸的建管,但更應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校園貸的資金監管、資質審核、信息共享、監管主體等做出詳盡規定,以科學立法引導校園貸的健康發展。另外,監管部門對于校園貸平臺應實現嚴格牌照審核制度,網貸平臺一定要有準入門檻,合法合規經營。針對網貸平臺經營活動進行全天候監控,凡是具有欺詐性、不合規的校園網貸平臺應該堅決取締。
4.2 高校應建立相關管理機制正確引導
高校應及時針對校園貸現象建立相關的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組織學生學習金融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費資金;利用主題班會,微信公眾號等加大對校園貸危害的宣傳力度,引導學生遠離校園貸;發現有校園貸學生及時與其家長溝通,使問題在可控范圍內得以解決;成立校園貸問題處理中心,對陷入校園貸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并給以解決問題的專業意見,防止學生在陷入暴力催收時走向極端。
4.3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念和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大學生應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身份證、學生證等個人證件妥善保管,杜絕個人信息泄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不隨意攀比,不過度消費,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參加課外活動,保持良好的心態。
5 結語
隨著國家法律法規的完善,社會、高校、家長共同擔負起監管責任,大學生正確消費觀的建立,校園貸市場一定會越來越規范。正規的校園貸平臺運營得當也有利于促進經濟的發展。因此應當多方齊抓共管,加大監管和懲罰力度,營造良好的網絡借貸市場,也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健康穩定的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 鄧鴻坤.淺析校園網絡借貸的現象和風險防范[J].納稅,2019,13(2):293,295.
[2] 石培培.淺析大學生之“校園貸”現象[J].法制博覽,2019(1):253.
[3] 莊玉琳,張董強,紀程宇,等.高校大學生校園貸現狀調研[J].中國地質教育,2018,27(4):49-5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48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