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大學生校園貸的發展現狀及應對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年來,因不良校園貸對社會造成的惡劣影響,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來打壓其肆意增長的趨勢。但一些校園貸為尋求生存之地,改頭換面,用新馬甲來誘惑學生:考研貸、美容貸、留學貸等層出不窮,給有貸款需求卻難辨校園貸潛藏風險的大學生帶來了嚴重的危害。針對此現象,本文從國家、銀行、學校、家庭和學生個人等諸多方面提出了解決大學生校園貸問題的相應解決措施。
  關鍵詞:校園貸 新現狀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9)03(a)-044-03
  1 蟄伏蔓延下“屢教不改”的校園貸
  “校園貸”主要是指被害人僅需向非法借貸平臺或借貸人提供學生證、身份證,同時提供家屬電話或常用聯系人,即可借到幾千乃至上萬元的現金,已成為校園內一種借貸手續簡單、借貸門檻低、貸款金額較大的借款途徑?!靶@貸”和“套路貸”往往交織在一起,例如:簽訂不符合實情的借款條約或者虛騙借貸人需償還高額的逾期費用等詐騙手段來形成連環貸,最后利用一系列虛假條約催促借貸人還款,以達詐騙錢財的目的。
  早在2005- 2008年校園貸已經在大學校園中出現,各大銀行發現大學生對購物的強烈欲望下潛藏的金融信貸市場,于是通過向大學生發放大學生信用卡,推出了校園信貸業務。校園信用卡迅速進入學生市場,然而由于增長過快,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各銀行之間展開非理性競爭,各種信貸問題也慢慢擺在了各大銀行面前,銀行校園信貸業務的壞賬率,逾期率也不斷升高,這些問題很快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1]。
  2009年,銀監會開始叫停大學生信用卡,明確指出金融機構應該綜合學生過往的信用記錄、收入狀況、家庭支持力度等給出是否發放信用卡、授信額度有多高的判斷。大部分大學生是沒有穩定收入的,因此信用卡開始逐步退出大學生金融借貸市場,從此給了校園貸在高校滋生發展的可能。
  2014年,校園分期平臺掘地而起,迅速在全國大學蔓延,同時借貸產品爭先恐后的進駐校園。到2015年校園貸開始呈爆發式增長,同時高利貸,裸條借貸,個人信息被冒用等亂象相繼出現,出現了多起駭人聽聞的事件。
  隨著校園貸各種亂象先后被曝光,惡劣事件上熱搜,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后,校園貸在2016年迎來了監管時代,各地相繼出臺政策,開始規范校園貸。隨后2017年銀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網貸機構一律暫停新發校園網貸業務。與此同時,校園貸形式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變形,花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難以分辨。
  2 改頭換面下校園貸的發展現狀
  2.1 巧言令色誘騙學生,超高利息害人不淺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網貸平臺通過夸大貸款的低利率、高額度及快捷性,打著“幫助同學解決經濟問題…讓同學們有錢花”的幌子誘騙學生貸款,但其貸款產生的手續費、管理費、還款期限等隱藏的超高中間費使學生逐漸無力償還,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2]。校園貸隱藏高利率的常規操作手法是“砍頭息”和“復利計息”。如果借款10000元,平臺在預先扣除20%的咨詢費后實際到賬8000元。若沒有超過規定期限,2000元咨詢費會及時返還,此時需要支付的利息為3228元,如果超過規定期限,則2000元咨詢費不予返還,此時的利息需要支付6696元。再比如,正常的還款金額會隨著還款的增加而減少,但是像“尊享貸”等網貸平臺的利息卻是按照本金計算,并不會隨還款而遞減。倘若在該平臺借款10000余元,按每月償還本息972元計算,實際利率116. 6%遠遠超過法律給予保護的24%。
  2.2 校園貸得到遏制,但出現諸多“新馬甲”
  現階段,經過整治的校園貸其危害已經有所降低,但是仍有不法網絡借貸平臺換穿馬甲,翻新手段:求職貸、培訓貸、創業貸、美容貸、考研貸等粉墨登場,給校園安全和學生家庭的人身財產帶來嚴重損害[2]。比如,美容貸名義上打著零首付、零利息貸款的口號,實際來騙取個人信息讓大學生不得不做整容手術,當其稀里糊涂做完手術后,便要支付高額的手術費。若無力支付,則學生必須按其要求在多家貸款平臺再次借貸或在該美容公司分期付款,這一系列操作使大學生逐步落入校園貸的圈套。作為一個初入社會的大學生,尋求一份高薪平穩的工作并不容易,許多培訓公司便打著“培訓過后即可工作”的幌子來誘騙學生參加培訓,并要求其支付高額的培訓費用。當培訓結束后,學生并未像該公司承諾的那樣拿到高薪,反而因辦理了該公司推薦的第三方貸款需要償還借貸的高額利息,承擔這上萬元借貸。
  2.3 “連環貸”變本加厲,陷入其中便身不由己
  許多大學生通過某些渠道找到刷單的工作以期掙外快,刷單組織者要求的流程是:從指定APP平臺借款,借出來的錢直接轉給商家,由商家來償還,同時刷單者會獲得很高的報酬。涉世未深的學生往往受這樣的高薪誘惑參與其中,但是在這過程中,商家又會因要還清全部的貸款,要求學生另從其他平臺繼續注冊借款,當大學生在多個平臺借款成功后,他們又會向大學生提出工作邀請,借機獲取大學生的個人信息,通過短信威脅學生要求盡快還款,甚至派人去學校、大學生父母的工作單位,使用暴力手段逼債,嚴重危害學生及其家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2.4 貸款方式花樣套路,引誘改變著青少年的潛意識及行為習慣
  方式多種多樣的校園貸款,對學生的消費觀念、理財意識及行為習慣等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求職貸、培訓貸、創業貸、美容貸、考研貸、分期付款等各式貸款都會在某些方面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和改變著學生的潛意識。
  當大學生看到同學們擁有昂貴的手機時,原本會考慮到自己的經濟狀況、產品的性價比等各方面原因來克制自己的欲望,或者通過工作或其他方式來賺取資金再去購買。但是由于“方便低率”貸款的誘惑,學生會去選擇貸款和分期付款來購買這部手機,不需要花光所有的錢便可以滿足和同學之間相比較的虛榮心。這在改變大學生潛意識的情況下也不斷地激起學生產生急劇增長的物質需求,甚至在購買其他電子設備、網絡購物等多方面均選擇分期付款或其他貸款方式,改變了原本的消費觀念和生活習慣。   2.5 大學生急需正規貸款平臺來消滅灰色校園貸的猖獗及危害
  據文獻搜索和數據統計,有25.2%的大學生接受貸款,其中16.2%的人接受校園貸款,25.2%的人表示愿意去試試校園貸款。期間50%的學生借貸是因為其操作簡單,并沒有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導致最終能完全還款的人數僅達34%[3]。
  此外,有24.6%的大學生表示灰色校園貸的發展是因為沒有合適的理財產品所致,且有2g%的大學生表明自己管理財務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以上統計均表明了大學生有貸款的需求,但因自我理財意識較差,面對正規貸款平臺的繁瑣性及對比利率差異性時才對網絡校園貸平臺存在嘗試心理。隨著近幾年頻繁曝出的灰色校園貸惡性事件,學生在選擇網貸平臺時存在了警惕心理,但同時又不知如何去選擇和分辨馬甲惡性貸款和正規平臺貸款。面對此前狀況,正規貸款平臺應適當的簡便貸款程序,統一貸款利率,向學生正確的宣傳和普及貸款知識,盡早消滅灰色校園貸的猖獗和危害[4]。
  3 新形式校園貸的相應解決對策
  3.1 國家應完善監管并重視大學生借貸需求
 ?。?)國家應完善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立法,規范網絡交易市場,嚴格把控互聯網貸款平臺,控制校園貸在網絡上的傳播,對涉及貸款的應用軟件、小程序、微信群、QQ群及用戶進行清查,引導網絡貸款平臺正規化,取締非法機構。
 ?。?)國家應重視大學生借貸需求,鼓勵正規金融機構開發適用于大學生的金融產品,例如大學生創業貸、考研貸等進入大學生貸款市場,幫助緩解大學生求學創業遇到的經濟壓力。
 ?。?)司法部門、公安部門、網警部門等相關職能部門應建立起應對非法校園貸的舉報、投訴、處罰系統,諸如此類的違法放貸平臺一經發現立即給予制裁,嚴厲打擊非法實施暴力催債的惡性行為[5]。
  3.2 銀行開發正規學生貸款
 ?。?)銀行應開發針對學生正當需求的小額貸款,例如大學生創業貸和考研貸等讓學生有正當經濟需求時,可以通過正規渠道解決暫時的資金問題。
 ?。?)銀行應注意對貸款額度和信用的設置,嚴格審查學生過往的信用記錄、家庭支持力度,學生申請貸款的目的,向學生強調貸款誠信的重要性,避免因學生忽略信用問題造成雙方損失。
  3.3 學校應重視對學生理財意識的正確引導
 ?。?)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理財方面的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可以通過開辦金融理財類講座、選修課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消費意識。
 ?。?)高校應聯動輔導員、班委會,密切關心大學生心理狀態,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定期調查學生參與校園貸情況。如遇到學生遭受校園貸脅迫、暴力催債等嚴重情況應及時給予幫助,聯合公安部門,維護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
 ?。?)高校應加強校園安全管理,減少學生與校園貸的接觸,嚴禁非法校園貸平臺進校宣傳,及時清理校園內校園貸廣告。
 ?。?)高校應積極落實國家對學生的補助政策,增加面向困難學生的勤工助學崗位,緩解其生活學習的壓力。
 ?。?)高校應倡導學生團體舉辦宣傳校園貸危害的演講比賽、小品表演等,潛移默化增強大學生對校園貸的認識,消除學生對校園貸的幻想。
  3.4 家庭應關注孩子的消費觀念
 ?。?)父母應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在日常生活中應多留意孩子的消費情況,指導其如何管理自己的金錢,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例如對日常消費提前規劃、每日記錄實際消費情況等。
 ?。?)父母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如發現孩子有虛榮攀比心態,應及時糾正疏導,過程中注意語言的平和,避免因為言語過激引起孩子的叛逆情緒,惡化事態的發展。規避孩子借貸的現象,引導孩子合理消費。
 ?。?)父母應具備報警維權意識,如發現孩子已身陷校園貸之中,應及時報警,幫助孩子還清債務,但絕不縱容校園貸對自己合法權益的進一步侵害。
  3.5 學生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自身道德修養
 ?。?)大學生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大學生接觸社會的經驗很少,處于比較單純的階段,應當增加對于校園貸風險的認知,保護個人隱私信息的意識等。
 ?。?)大學生應提高金融風險防范意識。不參與只提供身份證、學生證或者學號就可以進行辦理的相關借貸項目,不參與任何聲稱“幫助同學”的借貸業務,不參與網絡上手續簡單的借貸。
 ?。?)大學生應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通過網絡或閱讀相關書籍學習針對校園貸的法律政策。如果不慎掉入校園貸高利率陷阱,應及時報警,聯系家人,避免因一時猶豫不決導致校園貸越滾越大,產生極為嚴重的后果。
 ?。?)學生應加強與家長、老師和同學的交流。有額外開銷時要與家長協商,征求家長的意見,不能把不正當借貸方式異化為非理性消費的借口,避免上當受騙,落入校園貸陷阱。
 ?。?)大學生應增強自制力,提高信用意識,了解金融知識。樹立正確積極的消費觀念,糾正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等錯誤消費觀念,合理分析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規劃好自己的消費計劃:以實用性為購物的主要目標,不要為了虛榮攀比而購買高價格、低價值的物品。
 ?。?)大學生應學會自立自強。面對大學生活拮據的情況,學生可以通過積極應聘學校勤工助學崗位或其他合法兼職等獲得一部分生活補貼。
  參考文獻
  [l]陳威中.校園貸的發展與影響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
  [2]蔣英燕.裸貸風波下的校園貸,大學生校園貸的法律風險源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8(32).
  [3]常安.G大學校園網絡貸款問題研究——基于問卷調查的分析[D].廣西大學,2018.
  [4]賈苗欣,魏冰心,劉佳音.大學生對理財產品的認知調查[J].教研探索,2018(7).
  [5]王薇薇,林煜岫.新形勢下隱性“校園貸”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發展研究,2017(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787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